基于CiteSpace的新乡贤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作者: 谭星驰 陈怡静
摘要 以中国知网(CNKI)中2015—2021年与新乡贤相关的216篇有效期刊文献为原始数据,采用CNKI自带的文献计量学统计工具和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统计分析了发文量、作者特征、研究机构、期刊共被引以及关键词等,总结当前研究成果并为今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建议。从发文量来看,发文数量虽呈间歇性递增趋势,但现阶段高质量论文仍不多;从共被引数以及网络密度可知,在新乡贤领域发文作者间合作关系并不紧密,分散程度较大;已发论文的研究机构主要以高校为主并具有鲜明地域特征;通过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发现,对新乡贤的研究以传统乡贤为基础,主要围绕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热点进行探索,贴合当前时代背景。综上,目前新乡贤研究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可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展研究,注重多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学者间以及研究机构间的交流合作仍需加强。
关键词 CiteSpace;新乡贤;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5-0222-08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15.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New Rural Sages” Research Based on CiteSpace
TAN Xing-chi,CHEN Yi-jing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Based on the original data of 216 effective journal documents related to new rural sages in CNKI from 2015 to 2021, we used the bibliometric statistical tool provided by CNKI and visual analysis tool CiteSpace, so a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through 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terms of the volume of publications, author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institutions, journal citation and keywords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for future field. The literature amount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re were still few high-quality papers at this sta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itations and network density, 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new rural sages was not close and the degree of dispersion was large;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e published papers were mainly universities and had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rough the clustering analysis of key words, we found that for new rural sage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rural sages,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Governance and other hotspots to explore,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n general, the field of the new rural sage wa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the future, further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depth and breadth,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should be emphasized, scholars also need to 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 CiteSpace;New rural sages;Visual analysis
“新乡贤”是相对于“乡贤”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汉语大词典》中对“乡贤”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新乡贤”由传统乡贤演绎而来,并在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正式被定义。新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1]。作为一个新兴群体,新乡贤摒弃了传统乡贤的落后思想,继承了传统乡贤的乡土情怀、道德品行、伦理情操等价值精华,同时运用现代的知识、技能和新的文化视野,既可以起到道德指引的作用,又能促进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的传播[2],将对我国乡村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未来这一群体必将在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前几年的文献梳理,总结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并通过技术手段预测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最大化发挥新乡贤的积极作用,助力新时期乡村振兴。
1 数据来源、处理及工具
为总结我国新乡贤领域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库中采用高级检索形式,选择“期刊”,以“新乡贤”为主题词,文献来源类别选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得到相关文献224篇,手动剔除与本研究主题无关文献8篇,最终收集有效文献216篇(检索时间2022年1月2日)。由于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待加强,但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我国新乡贤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期为深入开展我国新乡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采用CiteSpace软件作为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是由信息可视化专家、费城大学终身教授陈超美开发制作的可视化分析软件[3]。经过几个版本的改进和创新,CiteSpace软件已成为目前较为成熟的可视化软件,其本身能够将各文献的来源机构、作者、引用文献、关键词汇通过算法分析出关键词共现、文献共引等,并且绘制出相关的知识图谱方便研究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还可通过设置时间分段来分析各不同时间点的研究图谱。目前CiteSpace能够通过绘制出文献数据的知识图谱从而将学科知识进行可视化,研究人员可从中准确把握研究内容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趋势。
2 对新乡贤研究的基本分析
2.1 文献资料发文量随时间分布情况
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能够反映出一定时期内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核心期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专业学科的发展水平。从图1可以看出,2015—2021年关于新乡贤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曾出现小高峰。查阅相关资料可知,新乡贤概念最早于2008年在《绍兴晚报》提出,直到2014年《光明日报》陆续推出有关新乡贤的专题报道后,新乡贤一词才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以前,有关新乡贤的论文均未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从2015年开始,新乡贤相关的研究有了新进展,出现了1篇高质量研究论文。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学术界关于新乡贤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多[4],并在2018—2019年间蓬勃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新乡贤领域将会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该变化趋势说明,新乡贤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实效性。综上,新乡贤的研究方兴未艾,虽然文献数量有限,但仍有较大研究空间,值得继续探索,使新乡贤这一群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作者特征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作者的分析,可以宏观把握该领域研究状况,亦可得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其文献研究对未来的调查方向也具有指导意义。对所选择的216篇有效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5.8.R3版本),以1年为1个时间切片对作者网络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图中共有节点307个,连线126条,即数据共检索出作者307人,说明有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新乡贤领域的问题。同时,可以看到作者间的连线和交叉较少,网络密度Density=0.002 7,表明新乡贤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多人协作的情况占少数,大部分文章是由单人或2人完成,作者之间缺乏相互引用的现象。在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字体的大小与作者的发文量成正比。图中学者季中扬(6篇)、张兴宇(5篇)、肖正德(4篇)发文频次较多,且集中于某一时间段,整体上图中作者的合作关系呈分散布局的特点,相比于307名作者而言,该领域还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仍缺乏更多领军式人物,对新乡贤的后期发展缺少持续性的关注和研究,说明在该领域的探索尚且处于初步阶段。
2.3 研究机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就核心机构而言,在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中,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以5篇发文量位居第1,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以4篇发文量紧随其后,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共计3所高校以发文3篇并列第3。由此可见,发文单位以江苏省为代表的东部地区为主,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说明关于新乡贤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且成果较为显著,其次中部地区也开始逐渐关注新乡贤领域,并取得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同时,从新乡贤的发文机构来看,核心论文来源于高校这一特征明显,并以人文社科类学院为代表。
在此基础上,呼吁各地区重视对新乡贤领域的研究,加强对不同地域的实际调研,挖掘较为落后地区的新乡贤力量,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人才支持,这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4 期刊共被引分析
期刊共被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在学界的受认可程度,是期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的重要体现。由于CNKI数据无法做共被引分析,因此选取CSSCI数据库中2015—2020年以“新乡贤”为主题的47篇有效期刊文献,均包含于216篇文献之中。该期刊共被引分析是 利用小样本来预测总体,存在一定误差,但也具有一定参考性。运行CiteSpace, 以“cited journal”为节点,时间切片为1,top N=50,top%=10% ,选择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和修剪切片网(Pruning sliced networks),得到新乡贤研究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仅显示被引次数2以上的期刊(图3)。
从表2可以看出,整体来看期刊被引用次数和中介中心度并不呈正相关的关系,中介中心度整体偏低且为“0”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浙江社会科学》《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引频次较高,但中介中心度较低;节点较大的期刊发挥知识节点的作用并不突出,权重大的期刊不仅相互间缺乏交流与借鉴,也缺乏交流与借鉴的“媒介”。《浙江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位居前列,期刊属性相类似,说明对新乡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此类社会现象,尚处于规律探索阶段,以期更多不同种类的期刊发表对新乡贤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被引期刊高校特征并不显著,与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结合表1、2的年份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提出“新乡贤文化”概念后,地方期刊进行简单基础性的研究后,随即新乡贤领域主要进入高校探索阶段,并逐步出现高质量论文,具有一定时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