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策略
作者: 唐瑶 刘涓摘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民合作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以广西马山县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作为案例,分析了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利益共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运行机制的核心,村落文化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纽带。合作社应该从最能盈利的业务做起,发挥能人重要作用的同时,必须培育合作社“企业家”。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成长困境;金银花合作社;古朗瑶乡
中图分类号 F 321.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6-020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6.0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ing the Growth Path of Rura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king Gulang Yao Township Honeysuckle Cooperative as an Example
TANG Yao,LIU Juan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Hunan 41020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farmers’ cooperatives are fac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shouldering new historical missions.Taking Gulang Yao Township Honeysuckle Cooperative in Mashan County of Guangxi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s of the growth of th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The study finds that developing th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poor villagers’ income.The results showed that:Revenue sharing is the core of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cooperation;village culture is the ti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ves;starting from the most profitable business for cooperative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playing the importance of able men as well as fostering the cooperatives’ “entrepreneurs” in cooperatives.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Development predicament;Honeysuckle cooperatives;Gulang Yao Township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合作社作为衔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桥梁纽带,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巨大贡献。因此,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元化农业生产经济,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1]。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开展农业产业化的垂直合作关系,被视为最有利于农民利益的模式 [2]。但是,实地调研中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受构成要件等基础性、核心性要素的限制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农民弱势、农业弱质、农村弱化,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比较松散,停留在初级的技术合作层面,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模式构建产业化垂直合作的实例少之甚少;与之相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自身在未来的成长问题方面缺乏认识。笔者以广西马山县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作为具体案例,分析了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合作社的成长策略。
1 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案例分析
1.1 合作社成立的背景
古寨瑶族自治乡古朗村地处广西马山县东部,是喀斯特峰丛生态环境,石山林立,沟壑纵横,土地资源非常贫瘠。但是山里面却拥有丰富的野生金银花资源,独特的山水滋养使生长在这里的金银花品质非常高。2002年开始在“能人”潘国臣的带领下开始向村民推广金银花的种植知识,并在该村发展金银花产业专业化种植,2008年正式成立了广西马山县古朗瑶乡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且自筹资金22万元建设金银花脱水加工厂。在合作社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能人”潘国臣的带头和示范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同时,基于地区宗族社会关系的网络联系的作用,农户之间的模仿行为按照地缘、血缘、姻缘等关系由核心农户逐渐向外扩散。核心农民潘国臣20世纪70年代开始担任村里的队长,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和风险意识,由于其不谋私利的奉献精神成为村里最具影响力的人,能够有效影响村内其他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他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合作社发展所需要的外部援助,如修路 [3-6]等。近几年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的育苗及干花的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金银花育苗销售逐年增长,2010年销售1万株、2011年销售8万株、2012年销售11万株,目前年销售数量已超过20万株。按0.5元/株计算,2019年仅销售金银花苗的收益超过10万元。金银花销售的收益呈增长趋势,目前金银花干花销售价是300元/kg。现在古朗村大部分山地都种植金银花,其种植面积达63.33 hm2,共制成干花4 500 kg左右,选择在山间和山底位置种植,不仅山上的植被没有被破坏,还充分进行了保护性、观赏性开发。2013年起,由马山县旅游局和古寨瑶族乡政府主办的古寨瑶乡金银花节在古寨瑶乡古朗村举行,该活动吸引了周围众多游客到古朗村赏花、品花、采花,从而大大提高了古寨瑶乡金银花合作社的知名度。
1.2 合作社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根据合作社章程,入社社员均需认购100元/股的身份股金若干;同时社员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认购100元/股的投资股金,一般情况下每人认购5股。购置种苗及其配套生产资料的资金筹措一般为每株种苗缴纳0.2元,并根据当年的种苗价格上下浮动。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金、提留的发展基金、业务经营收入和各级政府财政的扶持资金。合作社的盈余用于弥补亏损后,然后根据以下顺序和比例分配:提留10%的发展基金,用于扩大服务能力或弥补亏损;提留15%的风险基金,用于合作社社员生产、营销遭遇重大经济损失时的补贴;45%的股金红利,用于股金分红;10%奖励基金,用于奖励突出贡献的社员;10%的培训基金,用于合作社学习先进育苗、种植技术的用途;10%的公益金,用于古朗村文化、福利事业及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1.3 合作社的主要业务
(1)组织解决社员金银花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在开展咨询、培训及交流活动的同时向社员下发有关生产技术和销售经营的相关资料。社员在种植和销售金银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技术难题,针对这一现象,合作社加强种植技术服务,为社员提供种植技术的指导,每年定期举办一次金银花种植技术培训班。
(2)组织采购、供应社员需要的种子种苗、生产原料和农用物资。合作社为社员统购金银花种苗,由合作社预收社员一部分的购苗款,每株价格以市场实时价格为准,社员共同承担理事会和社员代表到外地购买金银花种苗的差旅费。
(3)合作销售产品。合作社的金银花苗及干花,其目标不仅是南宁市场还包括渐渐开拓全国市场,销售价格随行就市。为避免社员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保证销售的顺利进行,合作社按照金银花苗和干花的具体市场行情,进行统一定价,不搞一户一价。积极开展“古寨瑶乡金银花节”品牌活动,将其打造为合作社的有效销售途径之一。
(4)开展社区文化、福利、乡村清洁工程等其他事业。合作社社员以地缘、血缘、姻缘聚集起来,居住地理位置集中保证了文化、公益事业开展的可行性。合作社为留守妇女创办了瑶乡古朗文艺队,并提供乐器、服装等道具,瑶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同时,合作社团结社员积极开展文明、清洁乡村建设,成果显著。
2 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成长困境剖析
2.1 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低
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虽然已创立了十多年,但目前合作社规模较小,其作用发挥尚处于较低层次,合作社本身经济实力、竞争力较弱。合作社的服务水平低,能提供的仅是基本技术培训和部分产品销售服务,而不能够提供高端设备、先进技术、充足资金、信用担保、大规模销售网络和全面的市场信息等层次较高的服务。
2.2 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我国部分省市因地制宜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条例,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也创立了合作的规章、制度。但目前合作社主要靠理事长潘国臣个人的权威来维持管理,以他个人的胆识和能力运作经营,社员几乎不参与管理和决策,其管理运行不规范,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不完善,风险应对能力弱。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合作社往往根据“能人潘国臣” 对市场的判断,作出经营决策;其二,由于社员对“能人”在经营中的过分依赖和特殊信任,使得潘国臣理事长不得不独当一面,大包大揽,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2.3 专业人才稀缺制约合作社的发展
专业型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由于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处于贫困地区,其大量的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弱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弱质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且地理位置偏远、待遇不高,使得受过良好专业教育、具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的大学生不愿加入,合作社的智力支持严重不足。合作社中4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合作社总社员的比例高达80%,其中5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比高达35%。同时,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社员学历偏低。高中以上学历的社员劳动力仅占总社员的8%左右,初中学历者占总社员的39%,小学学历者更是近半数之多。
可见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中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专业人才稀缺,严重影响了种植金银花的技术创新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的输入[7]。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低下,一方面无法实现金银花种植、烘干等各项技术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创新和提高产生负面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2.4 缺乏品牌认证和精深加工
古朗瑶乡种植的金银花目前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收益难有保证,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商标尚未注册,原产地认证也未获得,进而导致甄别信息机制缺乏。同时,合作社的产销加工发展程度低,生产的金银花仅限于简单烘干,既缺乏统一的包装,又没有精深、优良加工,仍然处于销售原料的初级水平阶段;另一方面,金银花种苗基地缺乏,大量种苗需从外地购买,导致在依赖外部种苗市场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种植成本。
2.5 资金缺乏,融资困难
合作社靠能人潘国臣牵头创立,入股农民基本上是低收入人群,因此组建时经济实力比较弱,具有入股资金少、资本积累少的特点。在内部融资规模难以满足合作社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合作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不得不依赖于向金融机构贷款。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和优惠政策,但是合作社依然存在着贷款难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小农户是合作社社员的主体,其缺乏充足的抵押资产,加之农业自然风险大、贷款数目小等因素,银行及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不愿意给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8-9]。在财政补贴方面,处于贫困地区的政府由于其自身能力有限主要支持重点或示范性合作社,并且资金大多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具体合作社的经营支持较少。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启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安排。在平等、互利和自愿的基础之上,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分散、小规模农户,通过经济联结、自我服务的方式,将集体共同经营的大规模化优势与家庭小规模经营的灵活性优点有机结合,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村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古朗瑶乡金银花合作社的专业化发展让古朗村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10],从其发展过程得到了如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