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申建双 齐丰妍 朱向涛摘要 园林树木学是农林院校林学及相关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专业性强、课时有限、授课场所固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生源为艺术生的特点,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针对学生在园林树木识别、分类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教学探讨,确立了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树木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6-026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6.06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SHEN Jian-shuang,QI Feng-yan,ZHU Xiang-tao
(Jiyang College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Zhuji,Zhejiang 311800)
Abstract Landscape Dendrolog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forestr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Dendrology,such as strong professionalism,limited class hours,fixed teaching places and lack of systematic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re art students,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Dendrology,the teaching discussion is carried out for students in the identification,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trees,and the reform scheme of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s established.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wh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Dendrology;Inverted classroom;Teaching research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风景园林、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林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1-2]。该课程是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栽培、园林工程等相关课程学习和园林生产、开展园林树木资源开发利用等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1-3]。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园林树木的分类、生态习性、观赏特点、生态功能、配植方式、繁殖与栽培管理等,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知识、鉴定和应用技能[4]。
传统的园林树木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多以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但该课程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存在内容繁多、讲授理解困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5-6]。笔者通过近两年教学发现,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多为艺术特长生,课程安排中没有生物学、植物学等相关基础课程,该专业学生对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学习感到有难度。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园林树木学知识,实现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对现有园林树木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目前,教学改革、新教学理念的引入是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7-8]。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要求“利用新的工具和平台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可见,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多种教学模式已被引入不同学校多种课程的教学中[9-10]。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1]不但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决定权交给学生,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传统课堂上的“知识的传递过程”转化为“知识的内化过程”。为了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树木学的教学中,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后教学,对促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有重要的催动作用。
1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专业目标与教学特色
1.1 专业概要
环境设计专业涉及理、工、文、艺等领域,具有艺术与科学、人文与理工的特点,其教育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设计训练、实践训练等方面。
1.2 专业培养目标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与园林设计紧密结合为特色的交叉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园林艺术理论基础和表现技巧,掌握园林植物应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设中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施工、建筑室内外环境创造及园林艺术施工管理工作,成为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3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目标与课时安排
1.3.1 教学目标。园林树木学是园林等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以及一些边缘学科如美学等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它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栽培、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服务。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园林树木分类知识和鉴定技能,正确识别常见园林树木300种以上,基本掌握主要园林树种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园林用途等,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参加园林生产实践、开展园林树木资源开发利用等打下坚实基础。
1.3.2 课时安排。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课时共90学时(本科)。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课时安排为:理论讲解48学时;实验12学时;实习30学时。较同类院校常设置的100学时来讲,有所缩减,实习实验学时所占比重有所增多。
2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2.1 翻转课堂引入园林树木学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内化,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学习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传统教学。园林树木学课程由绪论、总论和各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绪论和总论部分理论性强,学生自学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先在课堂进行理论讲解,课后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达到知识内化。各论部分,包含83个科,涉及多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以及植物识别特征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均需要学生记忆,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内化,因为学生在后期知识内化过程中遇到问题无人指导无人交流,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降低知识内化效率,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青艳等[12]在园林树木学教学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园林树木学教学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通过先自学,后与师生沟通交流,或通过实践来达到知识内化的[13]。翻转课堂的模式不但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决定权交给学生,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递过程”转化为“知识的内化过程”。园林树木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习难度大,传统课程教学因课时有限、授课场所固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延长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即使学生没来课堂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课件视频学习。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小组讨论能加速知识内化,迅速提高专业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多课程中都有应用,且成效显著,因此探索适合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中的新的教学模式理论可行性较高。
2.2 课程教学模式与具体实施方案
2.2.1 理论知识方面。总论部分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主讲为主,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总论部分具有系统的、深入的认识。各论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前将每章节的重点、难点通过课件或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课前观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精讲部分重点内容,以点带面,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程任务,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及实地观测记录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以及园林用途,并利用网络平台及软件制作PPT,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并将学生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课后,教师批改学生课程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记录与反馈,加深学生学习效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课前预习。
借助微信等平台,建立课程学习公众平台。教师在课前将每章节的重点、难点通过课件或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提前观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前预习课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将疑问在平台上共享。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教师课上讲解时,结合学生的关注点、难点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解,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听课学习。
(2)课中讲解及布置课程任务。
教师在课上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疑问和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缩短教师讲授的时间,课上通过提问等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课程结束时,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思考、调查、观察、记录,并完成相应的课堂作业。通过完成课堂任务,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课上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适当组织讨论课,让学生对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与教师进行讨论,便于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
(3)课后总结和评价。
课后,学生将课堂任务在网络平台上共享,学生可以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完成的课堂任务进行批改,及时给出批注,便于学生自查。师生课后交流学习心得,可以及时调整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适应园林树木学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课前,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或相关计算机技术,将每章节重点、难点通过图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提前预习,并针对课程内容给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络学习平台、植物查询与识别平台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课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课,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特定章节课程由学生主讲,学生可通过主动收集资料、观察园林树木特性并结合教材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系统的理解;课后,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教师进行总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教学中,可提升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效率,利于专业基础差的学生快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