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 袁娟

基于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路径探析0

摘要 以江苏省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通过分析其存在的特色和面临的问题,从农旅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区域统筹、产业互促、生态保护的发展策略,并尝试从提质、扩面、强基、塑特、增收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类似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 TU 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8-0170-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8.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Taking Jintan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UAN Juan

(Jiangsu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Nanjing,Jiangsu 210019)

Abstract Taking Jintan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y analyzing its exis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egional overall planning, industrial mutual promo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targeted development paths from the aspect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expansion,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plasticity and income increas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ilar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s.

Key words Agriculture-tourism integr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ized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s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其中农业和旅游的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1]。倡导农旅融合,在保障农业生产功能的前提下,拓展农业的旅游功能,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从而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农民增收[2-3]。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4]。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领科技前沿,具有产业特色鲜明、物质装备先进等特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现代科技农业的示范。江苏省自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4级农业产业园体系。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案例地选择

江苏省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临近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和溧阳市瓦屋山旅游景区。园区总用地面积约2 767 hm 涉及5个行政村,其中核心区位于上阮村(图1)。根据2021年5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江苏省财政厅发布的《关于公布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名单的通知(苏农业〔2021〕15号)》,常州市金坛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17个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之一。因笔者长期跟踪服务茅山片区,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故选取其作为案例。

1.2 研究方法

为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料,笔者采用了资料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研究方法[5]。

(1)资料分析:收集地方志、年鉴、卫星图、地形图、相关规划文本及水利、农林、资规等多部门数据材料,梳理研究所需的图像及基础数据。

(2)实地调研:对园区内每个产业园及自然村进行实地走访和拍照,从旅游资源、配套设施、景观风貌等方面进行详细深入调研。并借助无人机对园区进行空中拍照取景,获取鸟瞰视角的空间感知。

(3)问卷调研:笔者于2017—2019年前后参与了上阮片区的美丽乡村创建规划、村庄规划等系列项目,通过联系镇和村委会发放了调研问卷,获取了园区、村集体、村民的相关信息。

(4)座谈会:笔者于2019年在镇/村领导班子组织下,召开了企业代表、村民代表等群体的座谈会议,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愿和需求。

1.3 调研对象

农业产业园的乡村社会关系相比普通村庄复杂,故调研对象包含了企业代表、村民代表、村干部、游客和新型产业工人。调研结果显示不同对象主体的发展诉求不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表1)。

2 现状特色与发展问题

2.1 现状特色

2.1.1

地形地貌独特,种植种类丰富。

基地以丘陵地貌为主,自西北向东南纵向延伸,呈现“岭涧纵贯、水脉串联”的自然山水格局。其中丘陵谷底以水稻、水果种植为主,丘陵山坡以茶田、花木种植为主,形成林田相间的大地景观风貌(图2)。园区自2012年成立至今,形成了以经济林果、设施农业种植为主导的综合性园区,其中高效设施农业约1 267 hm 时令水果约600 hm 设施蔬菜约107 hm2。目前名气较大的特色产品有:后稷水稻、上阮粉丝、山蓬樱花等。

2.1.2 多家企业入驻,土地流转率高。

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土地权属主要分为两类:企业和村民。经统计,园区目前已有34家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共计达933 hm 土地流转率约35%(图3)。已流转的土地主要集聚在山水资源较好、交通便利的区域,适合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现状村庄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其中大多数村庄点缀在农业园之间,农户留有少量剩余的土地种植农作物满足自家口粮需求。

2.1.3 乡村旅游崛起,发展潜力较大。

优越的山水自然风景和农业园内的花果资源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目前园区内包含京东农业、樱花庄园、景美葡萄园、江南孔雀园、海堂园、风景玫瑰园等多个旅游景点,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吃、住、游、采摘、观光等多种选择。同时结合农产品的成熟季节举办了金坛水果节、樱花节、自行车赛事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已具备一定的旅游基础。

2.2 发展问题

2.2.1 乡村经济——现代农业遭遇瓶颈、旅游配套设施缺乏。

目前园区内已基本形成规模化种植,但是尚未形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现代农业产业链,仍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企业多是销售初级农产品,缺乏品牌营销概念,没有变产品为礼品,产品附加值较低。

现状旅游项目基本以企业经营为主,以农民为主体的“农家乐”和民宿少。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分布松散,不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缺乏[6-7],园区内仍无统一对外的游客服务中心,公厕、旅游观景点等设施供应不足。另外现状还存在一些经营萧条、处于关闭的企业,不仅无法提供旅游服务,还影响了乡村景观风貌。

2.2.2 乡村环境——乡村风貌特色消隐、生态环境局部破坏。

园区内现状村庄风貌雷同,缺乏江南特色。民房多为20世纪90年代前后建造,缺乏整治出新,建筑立面、屋顶,村庄环境多为原始村庄风貌,村民生活居住环境较差。另外园区内仍存在渚山采石场、新朋建材厂、砖瓦厂等少量传统重型工业,对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亟待改善修复。

2.2.3 乡村生活——村强民富渠道单一、村庄建设基础薄弱。

园区内农民致富渠道单一,因土地流转幅度大,大部分村民手中除自留地之外,其他土地基本都已承包给农业企业园区,因此村民收入基本以外出务工和就近在农业园务农为主。村庄外部交通便捷,但内部道路质量、道路附属设施等有待提升;村庄市政基础设施、环卫设施等配置不足,缺乏运行维护。

3 基于农旅融合的发展目标及策略

3.1 发展目标

江苏省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乡土乐园”为整体形象定位,以农旅融合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做足山水资源特色,做强茶果产业品牌,力争打造成江苏省一流、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3.2 发展策略

3.2.1 加强区域统筹,融入区域旅游。

从全域旅游角度来看,目前上阮的旅游发展明显不如南部溧阳和北部茅山片区。通过加强与周边区域联动,如新建道路打通通道、错位提供旅游配套、开设公交线路套票销售等方式,借力周边区域较高的旅游名气、较多的旅游人次,吸引一部分游客。对内以园区管委会、村委会、企业商会为依托,通过构建统一的旅游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分散的企业旅游资源,采用统一营销策划,统一售票宣传,统一管理运营等方式,合理分配园区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提升园区的整体旅游竞争力。

3.2.2 产业互促协调,激活乡村经济。

首先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平台,对照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目标,分别从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建设水平、绿色发展、带动农民、政策支持和组织管理等要素对园区进行提档升级。其次加强一二三产融合,构建六次产业提升的产业链。通过推进一体化发展,构建种养有机结合,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3.2.3 生态底线控制,倡导保护开发。

园区部分处于生态红线范围内,农业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受到一定的管控限制[8]。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保护型开发的角度出发,采用GIS技术对园区内的基本农田、水库、林地、自然保护地、坡度坡向等要素进行分析,明确各项限制要素,严守开发底线。

4 规划实践——基于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4.1 提质——做强特色产业,拓展农旅产业

优化现代农业种植结构,依据现状地形地貌特点,引导种植结构分区,整合形成四大农业板块,分别为特色林果种植区、精品花木种植区、有机粮油种植区和有机蔬菜种植区(图4)。首先做大做强特色水果、花木、茶叶产业,提品质,做品牌,与周边区域产业进行错位发展。其次发挥带动闲置的林田资源,引进山水休闲观光度假产品,如树屋、观星屋等,增加林海穿梭、山林骑行、田园野趣、农事体验类活动,调动农业对旅游的带动作用。另外针对现状10月到次年2月的旅游“空窗期”(图5),设计冬季的旅游项目,如引进冬季花期果期的新品种,延长旅游周期,或引进温泉养生、乡村过大年等冬季旅游项目,丰富四季旅游业态。

4.2 扩面——整合园区资源,串联旅游景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