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路径探究
作者: 宋洪东 张妤 李森 管骁
摘要 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三全育人”,是高校专业课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食品营养学课程本身蕴含丰富、鲜明的思政元素,具有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基础。首先,根据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内容,确立了该课程的思政目标;然后,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和梳理;最后,对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融入路径进行了探究,以期为高校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思政元素;挖掘;融入
中图分类号 S-01;G 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8-026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8.06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Mining and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Food Nutriology
SONG Hong-dong1,2,ZHANG Yu1,LI Sen1 et al
(1.School of Heal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2.National Grain Industry (Urban Grain and Oil Security)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How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integrate it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realize the educ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realize “three-all education”,is a major issue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ood nutriology course contains rich and distin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and it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food nutriology cours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of the course were firstly established.Focusing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of the cours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food nutriology course were excavated and sorted out.Finally,the integration path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were explor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excavation and integration path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Food nutri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Excavation;Integration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工作,始终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1]。在2016年12月7日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2]。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要统一,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三全育人”[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精神,发挥好高校教育中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教育部在2020年5月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该纲要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因此,如何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效果,是高校专业课程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1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目标
食品营养学是高校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营养学发展历程—食物的消化吸收—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膳食—社区营养”为主线,系统阐述了食物、营养、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学实际应用的知识与方法。该课程知识体系和历史内涵丰富,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社会属性,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可将其很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和周围人的营养素养和健康水平。因此,食品营养学课程本身蕴含丰富、鲜明的思政元素,具备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基础。这为教师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可能。
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有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而且应充分融入思政目标,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围绕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有效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笔者制订了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根据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内容,明确了该课程的知识目标(课程目标1)和能力目标(课程目标2);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课程的思政目标(课程目标3)。
1.1 知识目标(课程目标1) 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掌握食品营养学基本理论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熟悉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常见生理功能、食物来源以及每日参考摄入量;掌握常见慢性病与营养素的关系、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等知识。
1.2 能力目标(课程目标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研究、开发、生产等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学生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改善居民营养状况、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能力。
1.3 思政目标(课程目标3) 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特色饮食文化和食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营养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服务于社会和家庭,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独立思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5]。
总而言之,食品营养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挖掘和梳理,拓展教学内容,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可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梳理
2.1 挖掘和梳理现状 食品营养学课程涉及营养知识、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和膳食、人体健康、食品法律法规等方面,可供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非常多。自从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各高校有意识地挖掘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改革课程教学实践,积极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余森艳等[6]从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出发,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的契合点和实践举措,倡导“从细微处着手”,可在该课程中挖掘职业道德、责任担当、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发展战略等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并促进教师师德和育人水平的提高。冮洁等[1]挖掘了食品营养学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进而明确了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思政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健康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些思政目标的实现可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等方法实现。余华等[7]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培养,职业素养培养,独立思辨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民族工业认同感及使命感培养以及珍爱生命5个方面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并强调课程思政元素在融合过程中应尊重课程本身的属性和规律,顺势而为,讲究技巧和策略,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王伯华等[8]提出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要兼顾学生风格和群体差异,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应侧重培养其学术诚信的精神和学习诚信的思想品德,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友善品德,做到知行合一;对选择参加工作的学生,注重培养其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态度。这些思政元素的挖掘为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借鉴。但是,由于思政元素广泛而零散,思政元素划分挖掘思路不清楚,再加上教师个人对思政元素的理解、梳理及挖掘能力存在差异,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梳理仍需要加强。因此,如何深入系统地挖掘和梳理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2 梳理分类
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梳理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内容、推进模式和最终效果[9]。要确定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因此,课程思政元素是立德树人教育的资源。思政元素的核心是价值引领,目的是育人成才,形式是显隐兼备[8]。《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和挖掘提供了指导。然而,如何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细致划分,进而深入系统地对其进行挖掘尚不清晰。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分类和梳理,缺乏全局、全面、系统的认知。因此,有必要对思政元素进行分类和梳理,从而指导教师更好地发掘课程思政元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4]。这为有效、精准地挖掘思政元素提供了指导。因此,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梳理可从5个方面入手,并进一步细分。
2.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等论述以及食品领域出台的重大政策与文件中挖掘,如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等。因此,授课教师应积极关注时政热点,收集食品营养学方面的时政资料。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方面的思政元素挖掘可从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进行。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查阅《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的统计数据可知,食品营养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通过收集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涉及食品营养方面的各类标准以及各类食品营养安全事件等,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③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寻找挖掘与食品营养相关的典型事迹,用真实人物和案例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