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
作者: 蔡万涛 邢春景 王荣焕
摘要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窦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例,重点介绍了参与式发展理念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探索。区别于传统发展模式,参与作为重要手段在基地建设中的发展决策、外部干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利益分享、过程评价等领域实践应用,参与式发展注重将潜能变成自在自为这一过程,重视参与者自身变化,促进各领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参与式;基地建设;实践应用;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9-026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9.06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 under the Participatory Concept—Taking the Doud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 of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as an Example
CAI Wan-tao XING Chun-jingWANG Rong-huan1
(1.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2. Beijng Shunxin Agrisci Seeds Co.,Ltd.,Beijing 100097)
Abstract Taking the Doud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 of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concep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development decision, external interven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services, benefit sharing, process evaluation, etc.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focuses on turning potential into self-being and self-ma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participants’ own change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elds.
Key words Participatory;Base construction;Practical applic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参与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以科研单位为主导建设的基地属于典型“科技型基地”,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展示为核心,未过多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农民等非技术因素。参与式发展则以当地人为主,外部干预为辅,强调当地人的直接作用,重视在发展中强化和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1-2]。
参与式发展以过程为导向,认为经济增长≠发展,发展则意味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知识、技术及环境等各领域的全面进步,它不仅包括正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还包括民主参与、社会平等、能力建设、利益分享、乡土知识创新及生态环境变化等[3]。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各领域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1 窦店基地基本情况
窦店园区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农科院)在支持基地建设中,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园区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表1),提出了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的建议。最终经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通过了党员大会审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稳步发展鲜食玉米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园区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北京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支持建设窦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窦店基地)。
2 参与式基地建设
2.1 参与,自下而上
窦店基地建设是以园区为基本单元,调动受益人及受益群体参与问题分析、资源利用、目标确立及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监测和评估,界定新的发展问题、新的发展目标和优先实施内容等持续循环参与的过程。参与式基地建设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自下而上的决策和行动过程,发展角色群体应尽可能地对建设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与努力,看作是自己的事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发展的成功做出一定的承诺。
2.2 以过程为导向
传统的发展一般强调以结果为导向,但很多基地的发展结果并不理想。窦店基地构建了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基地建设效果以及每个主要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便查找短板和不足,总结经验整改提升。
Z=Af1+Bf2+Cf3+Df4+Ef5
其中,A、B、C、D、E表示指标;f f …,f5为指标权重,Z是基地的综合评价得分。A=a1γ1+a2γ2+a3γ3;B= b1β1+b2β2+b3β3;C=c1Φ1+c2Φ2+c3Φ3;D=d1λ1+d2λ2+d3λ3+d4λ4;E=e1μ1+e2μ2+e3μ3。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各项指标内容及权重见表2。
2.3 外来专家转变角色
常规模式下,外来专家会从专业角度指导基地规划建设,对于经营主体及产业结构单一的基地,这种技术指导容易获得成功,但对于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基地,科技需求则是多学科综合型的[4]。窦店基地专家作为外来者“移交指挥棒”,专家角色由指挥者转变为辅助者或引导者,为村集体及受益群体提供科技咨询,引导参与者主动思考与创新,协助获取相关外部信息,指导基地完成试验与总结,保证受益者全程参与并拥有评价结果。
2.4 建立“基地+”发展模式
窦店基地提出了“谁”得到发展的问题[5],如果只强调基地农民,忽视了其他受益群体的参与,这种发展局限性太强。窦店基地建立了“基地+”发展模式,由基地农民、社区群众、农场分队、合作伙伴、周边农户、地方政府等群体共同决策、共同规划、共同行动、共享利益。比如:打造窦店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区域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与销售商共同塑造品牌,通过“产品+营销+服务”合力开拓市场、分享收益。
2.5 科技创新主体多元化
传统基地科技创新采用以科研院所为主导的“科学探索—产品研发—转化应用”单向线性循环模式居多[6],而窦店参与式基地建设打破了这种单一循环模式,促使全社会受益群体多主体参与、多形式参与、多要素互动、全链条创新、多产业融合,使得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边界不断扩展并变得模糊,“生产创新”“产品创意”至“产业融合”均涵盖其中,建立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主体参与的多向循环互动模式(图1)。
2.6 科技服务对象多样化
《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科技服务重点任务是为受益群体提供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7-8]。窦店基地参与者呈多元化,因此科技服务对象与内容亦呈现多样化,服务内容已由单一技术指导服务扩展至为产业全链条提供综合科技服务。
2.7 重视参与者意愿与利益
参与基地建设的不同群体及角色之间的思想及诉求存在差异。比如农民、专家、村干部、销售商这4个群体,农民干好农活多赚工钱;专家提供科技支撑确保完成项目;村干部引进产业增加集体收入;销售商获得优质货源赚取高利润。不同群体参与态度和方式不同,对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在项目策划、过程管理、知识创新、能力建设、利益分享等环节,确保不同群体能够通过参与来获得自我发展空间、保证目标受益。
3 主要启示与建议
3.1 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基地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除当地群众外,需将社会参与的受益群体纳入进来,推动他们角色的转变,倡导“助人自助”即自我发展、互助发展,从
客体(受益者)转变为主体(推动者),参与式发展保证不同群体全程参与,关注他们的意见、要求、态度,并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分析基地建设对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着重考虑社会因素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基地的影响和反作用,采取措施促使相互协调发展[9]。
3.2 评估基地发展的几点考量
评估基地持续发展能力,主要考察经济、社会、技术及环境等领域的变化,应特别注意:①基地建设是否对园区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②基地经营是否与当地市场相结合,形成一体化开发,有利于在当地消化农副产品,减少因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③注意配套设施建设,组织高效管理,动员投劳投料,有利于效益的稳定实现;④受益群体主动参与,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但不可对外部支持产生依赖性,增强人的自助和自立意识及能力[10]。
3.3 了解参与式的科技工作者
参与式发展需要一批熟悉和了解参与式理念及思维工具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并能熟练应用参与式方法,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有培训、协调和协助的技巧,机构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经验以及市场营销咨询服务的知识。工作中能够围绕当地发展实际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工作方法的引进运用,满足多样化的技术及信息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王伊欢.发展项目中“发展”与“参与”的概念[C]//参与式方法在发展项目中的应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11.
[2] 蒋瑜超,何守才.对农业科研单位基地建设财务管理的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1 39(4):547-549.
[3] 叶敬忠,杨照.参与式思想与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2006(7):36-4 47.
[4] 陈建平,林修果.参与式发展理论下新农村建设的角色转换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3):42-46.
[5] 吕星.社区参与性农村发展项目的过程[M]//李小云.谁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87-93.
[6] 孙维芝.农业科技自主研发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8,36(5):18-19,31.
[7] 本刊编辑部.解读《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农村科技,2014(12):16-19.
[8] 俞达.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角色转换的适应性分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9] 陈华平.参与式扶贫与政府角色转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3-116.
[10] 王立良.可持续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策略研究:以黄冈市大路岗村为例[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