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

作者: 刘芳惠

摘要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既是党百年来领导农村发展的实践经验,也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思想错位、组织不强、效能欠佳等问题。必须坚持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进程,从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建设、解决乡村发展人才难题、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形式、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与水平,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效能。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D 2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1-025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21.06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Leads the Practical Approac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LIU Fang-hui

(School of Marxism,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4)

Abstract Adhering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strengthening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rural areas is not only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party in leading rural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but also the practical need for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peasants.In the new era,there are problems in 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work,such as ideological misalignment,weak organization,and poor efficiency.We must adhere to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leading rural revitalization,enhance the leadership ability and level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solving the problem of rural development talents,innovating 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forms,and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and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efficiency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 lead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Party building;Rural revitalization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总则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巩固脱贫攻坚的实践成果,推动农村进一步发展,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要求。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面临现实困境。分析农村基层党建面临诸多问题的症结点,探究把农村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实际效能的实践路径,已经成为迫切且重要的课题。

1 历史地位:农村基层党建引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农村地区每经历一次变革、每获得一次发展,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同时,农村地区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也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关键。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总结出的关键经验,也是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关键。

1.1 “经验”的关键点

“建设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1]。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当作重要使命。中国农村从被压迫,到获得土地所有权,再到共享农村发展成果,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都起着领导核心的关键作用。

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国家战略的实践进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社会的现实矛盾都有精准的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掌握土地所有权,农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困苦。党确定实行土地革命,让农民群众获得土地所有权,解决了农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中国共产党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核心利益,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制度改革。人民群众享有土地所有权,减轻农民负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工业、教育和医疗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面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原来的分配形式,农民交足公粮之后,余下都归私人所有。这种分配方式使农民群众获得了实际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行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消除绝对贫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从产业、生态、乡风、社会治理体制和生活水平方面,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农村社会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是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农村社会在计划时间内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结合乡村振兴的实践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提高农村党支部的领导力。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是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之后得出的正确经验。

1.2 “前进”的关键点

“农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部分之一,农村社会治理出彩,是农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2]。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形式,提高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实际效能,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事业。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事业,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向更深层次推进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农村在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农村的社会矛盾表现也较为突出。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农村群众的利益需求日益多元化,群众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宗教势力试图使群众的思想偏离社会主流思想,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农村社会治理面临艰巨挑战。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形式,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需要凝聚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向更深层次推进的过程。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事业,是夯实党执政根基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保证党的事业长久稳定发展。当前农村发展阶段,存在着基层党员干部不作为的情况,忽视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影响了农村发展。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改善党群关系,利于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 现实困境: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面临问题的症结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对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建设面临思想、组织和效能上的挑战。找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面临问题的症结点,对于提升农村基层党支部引领乡村振兴实践的能力,十分必要。

2.1 思想症结:基层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出现认知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根源上说都是思想上的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思想层面的问题起着深层次的作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症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突出政治功能和强化服务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3]。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在基层的力量,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也是党与基层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提高基层党支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引领乡村发展的必然举措。长期以来,基层党支部普遍存在重视完成经济任务、政治任务,忽视自身建设等现象。认为基层党建就是响应国家号召,依赖于上级部门的指示,在实际党建过程中敷衍了事,走过场、重形式。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并没有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基层党组织及党建工作存在误解。部分党员干部认为党建工作就是开展学习“四史”等系列学习活动、读文件、传达精神等,只是应付上级要求的“虚功”。这种看法是片面且狭隘的。基层党员干部并没有要重视学习科学的理论,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用科学的理论指引实践,学习党和国家的最新精神,及时了解惠农政策,把握国家农村发展创造的机遇和便利。基层党建的形式多样,并非只空谈理论,不关注现实状况。部分党员干部没有看到基层党建实践经验的交流学习对于实际工作开展的实际意义,需要从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着手,纠正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错误认知,为提升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导农村发展的能力打牢思想根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有实力带领乡村振兴实践的力量。

2.2 组织症结: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结构性误区

“乡村发展滞后使农村党组织的建设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4]。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现阶段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3种关系上,即留村党员与流动党员、留村党员与现任村干部、基层党组织与群众。

第一,留村党员与流动党员的关系。党员外流致使留村党员空心化、老化。流动党员主要指外流的农村中青年党员,留村党员则是留守在农村的党员队伍。现阶段,农村的中青年依然是处于大量外流的状态,留守在农村的群众大部分是老人、中小学学生和少数靠农业谋生的中青年。农村缺乏中青年,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青年,这一现状导致农村基层党支部更新党员队伍缺乏青年人才,缺乏新鲜血液,使得留村党员空心化、老龄化。目前,部分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时普遍存在发展的对象年龄偏大、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等问题。

第二,留村党员与现任村干部的关系。留村党员老龄化、空心化的现状,不可避免地存在基层党员干部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足以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需要的问题。留村的年轻党员数量少,选拔出的党员干部新生力量明显不足。老龄党员的学习能力普遍跟不上时代潮流,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有限,其自身也难以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而乡村振兴是国家规划的战略目标,是有明确时间和进程计划的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缺乏引领带动的可能性。

第三,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其能力不足以实现农民利益诉求。“乡村治理结构的调整必须回应乡村社会发生的新变化,直面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新问题”[5]。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矛盾有了新的变化,农村的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现状要求农业农村实现快速发展,使农村群众满足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此现状,国家制定了阶段性的目标,在21世纪中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是农村基层党支部在实现目标,落实各项政策的过程中呈现出能力不足,缺乏活力的问题。这需要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化党员干部的问题意识和领导能力,实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