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上官凌飞 文习成 赵瑞 陈新 刘司瑜 房经贵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社会对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艺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如何与卓越园艺人才培养相适应,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这些问题,2008年起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开展了“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打造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型卓越园艺人才的新路径。

关键词  园艺专业;“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南京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2-0271-05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22.06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 Module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n Horticulture Speciality —Tak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HANGGUAN Ling-fei,WEN Xi-cheng ,ZHAO Rui et al

(College of Horticultur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agriculture,the societ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horticultural talents.The development of horticulture major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severe challenges,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ow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dapts to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horticultural talents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Aiming at those problems,the horticulture major i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ook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s a breakthrough since 2008,and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three-modul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and created a new path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outstanding horticultural talents.

Key words  Horticulture major;“Three-module”;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进入21世纪,教育部连续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高校在健全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1-3],这就要求高校在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2015年,《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4]。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向也在随之改变,社会对园艺人才的需要不仅仅停留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探索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5-6]。新形势下卓越园艺人才培养如何适应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如何跟上科学技术不断突破的速度,从而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及模式等方面做出改变?笔者就卓越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与时代发展的衔接不够

实践教学作为农科类大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熟悉实际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据,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对新时代下园艺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广泛调研、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以实践的方式更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大都停留在企业参观、农场实习等形式,形式简单、内容单调,并未结合时代发展进行调整,新时代的思想与理念并未在实践教学中充分体现。

1.2 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不够

社会经济发展对园艺人才提出了知识结构及素质能力复合化的新要求。现有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小范围开展、教师演示模拟生产为主,学生多以分组形式练习,独立操作的时间较少。因此,针对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实践教学环节与真正的行业生产存在明显差距。园艺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需求脱节日益阻碍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1.3 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耦合不够

在多元文化碰撞、产品换代加速、职业更替加剧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园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大多尚处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阶段,存在有些活动流于形式、与产业实际脱节等问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虽然设置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及管理制度。部分院校虽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但在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及其与专业课程的连结程度,授课效果叠加方面还有待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第二课堂”的竞赛活动中,其教育内涵与作用发挥并未与“第一课堂”实践教学充分协同。

2 园艺专业“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南京农业大学自2008年起,围绕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开展了探索,构建了以“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产业综合实践训练—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园艺专业“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图1)。

2.1 “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模块:依托教学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建有江浦园艺实验站和白马园艺教学试验站2个园艺专业教学基地。该模块安排在第5、6学期进行,集中4~6周时间。根据园艺作物的物候期,通过蔬菜、果树、花卉育种与栽培实习实践任务,采用集中教学与固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任课教师亲力亲为,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及时补充学生实际生产中的知识空缺,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在指标测定上采用合适的分析测定方法,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经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园艺生产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对园艺生产中的整地做畦、播种育苗、植株调整、采收分级等各个生产管理环节有所了解[7-8]。“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模块实践教学具体内容见图2。

这一模块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升园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拓宽有关园艺生产实践的知识,注重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卓越园艺人才奠定基础[9]。

2.2 “产业综合实践训练”模块:秉持“协同育人”理念,依托综合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成为创业型人才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建有南京农业大学常州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南京农业大学徐州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4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淮安研究院、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等特色示范基地,也是学校秉持“协同育人”理念,与地方、企业等共建的产业综合实践基地。该模块安排在第7、8学期进行。学生通过参观和调研果树、蔬菜、花卉以及园艺种苗生产企业、基地和园区等,再由教师讲解果树、蔬菜、花卉等产业的生产规模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及市场开拓等情况,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园艺学总论、各论及设施园艺学等专业核心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产业综合实践训练”模块如图3所示。

该模块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并不断接触该专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手段,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使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就业活动。该模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在一个实践教学周期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系统化训练学生的产业思维,更好地连接产业需要。

2.3 “科研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坚持“科教融合”理念,依托科研训练基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自2008年以来,园艺专业秉持科研反哺教学、科研助推教学的“科教融合”理念,依托各科研课题组的科研创新基地,建立了一种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科研创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由实验教学、科研训练、专业实习3个小模块组成。在实验教学模块中共有3个层次创新项目,分别为基础性创新项目、提高型(综合性、设计性)创新项目、专业型(研究性和创新性)创新项目;专业实习模块由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组成;科研训练模块则由专业文献综述撰写、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简称SRT)、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等组成。

该模块使学生接触到科研前沿,了解当前园艺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科研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未来参与实际生产时,创新思路,打开视野。

园艺“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模块是基础,依托教学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初步认识与了解;产业综合实践训练模块是提升,依托综合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共建基地的优势,根据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最终培养出园艺创业型人才;科研创新能力训练模块是拔尖,依托科研训练基地,利用SRT、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热爱,让学生投身科研,培养园艺创新型人才。“三模块”基地各自重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园艺专业人才。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模块、产业综合实践训练模块、科研创新能力训练模块三模块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体现完善性和实践体系的综合性。“三模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旨在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园艺学生走向社会、尽快适应岗位需要、拓宽岗位选择范围、提升择业竞争能力提供帮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