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视域下党员干部教育路径研究
作者: 王立娟摘要
雷锋精神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党员干部教育元素,是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雷锋精神视域下开展党员干部教育要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理论导向与突出实际相结合。要开发特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运用、加强理论阐释、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关键词:雷锋精神;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4,(03):1.)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雷锋精神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党员干部教育元素,是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将雷锋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既是推进党员干部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的必然要求。
雷锋精神视域下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住任何考验的力量源泉。雷锋经过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的美好,坚定地发出“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心声,表达了“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的政治决心,体现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将雷锋精神融入党性教育,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从雷锋精神中汲取精神之钙,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
(二)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为民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雷锋的价值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实现了统一。像雷锋那样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境界;像雷锋那样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态度;像雷锋那样在工作上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标准;像雷锋那样“永远愉快地帮助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追求。将雷锋精神融入党性教育,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所要铸就的人格魅力,恪守党的宗旨,自觉履行党员责任与义务,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始终保持知行合一的品质,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三)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涵养道德品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一个时代的标杆,雷锋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价值。雷锋的勤劳善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雷锋坚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体现;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时代闪光。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集合体,所拥有的美好道德不仅开创一代新风,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丰厚的道德养分,为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了学习模范。将雷锋精神融入党性教育,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发扬红色传统、涵养道德品质,賡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雷锋精神视域下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原则遵循
(一)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历史性的原则即以具体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为主线,生动描绘雷锋的生平轨迹、言行表现及其精神特质。通过深入剖析孕育雷锋精神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阐述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与作用,以及它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所占据的独特历史地位。雷锋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质内容,依据社会要求与群体需求,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秉承时代性原则的本质,即在新时代的宏大图景下,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为雷锋精神熔铸新的时代特质,使党员干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这一精神的时代意义及其实践价值,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保障。
(二)坚持整体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
雷锋精神是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因此将其融入党性教育实践中,需遵循综合性原则。应从雷锋精神这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宝库出发,全面构建一套逻辑严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且相互衔接的教学架构,以确保雷锋精神得到全方位阐释。另一方面,还需贯彻个性化原则,遵从教育培训规律,针对不同级别与类型的党员干部群体,实施细致的学情分析,按需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如聚焦“坚定政治信念”“坚持人民至上”或“改革攻坚本领”等特定教学主题,实现教学内容与对象的精准对接,灵活适应不同环境、时期及个体差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
(三)坚持理论导向与突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将雷锋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坚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强调理论指导地位,坚持内容为王,确保内容的深度与权威性,紧贴党的历史任务与时代诉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讲话为指引,深挖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新的时代价值,侧重党性教育的思想性与理论性构建,提升课程的理论支撑度及阐释力。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教育课程的设计亦需重视其实效性与实践性。党员干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高强度的实践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将学习雷锋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通过具体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提升自身干事创业的能力,从而增强党员干部教育的实效性。
雷锋精神视域下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开发特色课程
将雷锋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的理论课程体系。在党的理论教育中,深入解读雷锋精神与党的宗旨、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使党员干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党性内涵。例如,在讲解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时,结合雷锋的事迹,阐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leif20250631.pd原版全文
开发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党员干部教育专题课程。设计专门的课程模块,如“雷锋精神与党性修养”“雷锋式党员干部的成长之路”等,通过系统地教学,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雷锋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将雷锋精神融入案例教学。选取雷锋以及当代具有雷锋精神品质的党员干部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让党员干部在案例中感悟雷锋精神的实践价值,学习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党性原则。
(二)创新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雷锋纪念馆、雷锋故居教育基地,开展实地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雷锋的成长环境和精神力量。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党员干部体验雷锋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选择和内心感受,增强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榜样示范教学。邀请雷锋式的先进党员干部进行事迹报告和经验分享,让党员干部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党员干部中树立身边的雷锋式典型,通过内部的榜样引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互动式教学。开展主题研讨、小组辩论等互动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围绕雷锋精神与党员干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例如,组织“雷锋精神在当代的价值”主题研讨活动,让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探讨如何将雷锋精神融入党性修养中。
(三)注重实践运用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服务、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践行雷锋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项目。
推动岗位建功行动。引导党员干部将雷锋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创新进取。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当好员工”活动,评选表彰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雷锋式党员干部,激励他们不断创造优秀业绩。
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与企业、社区、农村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党性教育实践基地,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验。例如,在企业实践基地中,让党员干部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学习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农村实践基地中,让党员干部参与农村的扶贫开发和乡村建设,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疾苦。
(四)加强理论阐释
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通过对雷锋成长背景、时代环境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价值观念的研究,揭示雷锋精神产生的必然性和深厚根基,使党员干部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逻辑,更好地把握雷锋精神的内涵实质。
系统分析雷锋精神与党员干部教育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角度,探讨雷锋精神与党性教育在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共同理论支撑,使党员干部从更广阔的理论视野认识雷锋精神与党性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升理论素养。
全面梳理雷锋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与时代特征。研究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不同阶段的具体内涵和实践要求,使党员干部明确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能够为不同时期的党员干部教育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和实践指导
(五)加强文化建设
营造学习氛围。将雷锋精神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浓厚氛围。例如,可以在单位设置雷锋精神主题文化墙,展示雷锋的生平事迹、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推动雷锋精神的传播和践行。
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制作并发布关于雷锋精神的短视频、图文故事、互动问答等内容,使雷锋精神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在党员面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组织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用自已的方式表达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开展雷锋精神主题文化月活动,通过读书会、影评会等活动,激发干部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
(六)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制定详细的雷锋精神党员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
建立激励机制。将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干部参与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实践活动,让干部在实践中感受雷锋精神的力量和价值。
加强调查研究。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和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干部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推动雷锋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者王立娟系党政群工作部主任、副教授。责任编辑:仇学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leif2025063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