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军地桥梁作用落实全民国防教育
作者: 徐元鸿
习主席强调,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省军区系统优势独特、舞台广阔,主动发挥军地桥梁作用,以备战打仗为牵引,以主责主业为载体,不断开创全民国防教育新局面。
一、在当好同级地方党委“军事部”中,创造性开展党管武装工作,推动各级“第一书记”履行全民国防教育职责
全民国防教育的起点在全民参与、关键在党的领导,只有抓住“第一书记”这个“总开关”,才能把全民国防教育渗透到各领域各层级,才能实现全民国防教育。省军区系统各级党委“第一书记”由同级地方党委书记兼任,一名主要领导参加同级地方党委常委。这种制度设计是发挥军地桥梁作用的最大优势。把党管武装实践作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通过压紧“第一书记”责任,引领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发展。
规范市县“第一书记”职责。与省市组织部门一起对军分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进行任前谈话、常委会表态,宣布任命大会承诺等,变“一纸通知”为“一份责任”,化“一个头衔”为“一个实职”。制定“第一书记”抓党管武装职责清单,明确理论武装、基层调研、联合考评、国防教育等5个重点任务,营造“拿着清单上岗,依据清单履职,对照清单述职”氛围,不断强化市县书记当好“两个书记”的意识和能力。
增设乡镇“第一书记”岗位。针对“乡镇以下党管武装机制还有断点”的实际,联合省委组织部出台文件,在全省每个乡镇(街道)武装部预建党支部,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预建党支部“第一书记”,履行党管武装、形势战备教育、民兵组织建设等9项职责;在行政村(社区)设置兼职武装委员,在村民小组(社区网格)设置兼职武装组员,兼职武装委员、武装组员接受乡镇武装部和村(社区)党支部双重领导,担负国防教育宣讲、征兵工作宣传、军人军属维权等任务,打通党管武装工作机制“最后一公里”。
健全“第一书记”考评体系。省辖市均将党管武装工作纳入党政综合考评体系,制定考评细则,实行军地联考。在全省开展党管武装工作模范县创建活动,县(市、区)全员参评,每年一考评,三年一表彰。定期编印《党管武装工作情况》,及时反映各级“第一书记”抓武装工作动态,发至省市县三级军地主要领导,促进交流,督导尽责。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工作述职,系统性解决长期存在的乡镇武装部部长职责退化、高校武装部建不起来、县人武部职工老化、国防教育弱化等老大难问题。
二、在当好驻军部队“协调部”中,创造性解决备战打仗难题,推动军地各级强化全民国防观念
省军区系统发挥好军地桥梁作用,协调地方为驻军备战打仗纾难解困,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鲜活的全民国防教育实践。
创建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的“双清单”机制。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建立的这个机制,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横向联通各部门。每年围绕部队所需、地方所急、官兵所盼,收集汇总问题清单建立台账,有政策规定的马上办,有实际困难的合力办,本级无力解决的申请上级办。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办公会,解决驻军与地方对接协调不精准、不规范、不到位等问题,实现从“需求侧”到“供给侧”无缝衔接、从列清单到见成果高效推进。
探索行政与法结合的“解难题”手段。针对历史成因复杂、军地矛盾互涉、利益攸关多方的棘手问题,省军区牵头建立军地联合落实“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协作机制,吸纳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郑州军事法院、郑州军事检察院和审计中心等5家成员单位,根据需要邀请若干职能部门参与形成“5+N”模式,探索运用行政与法结合的手段破解驻军难题。省军区启动“5+N”机制,协调20多个部门组成军地联合工作组,采取政府督导、法律保障、拆迁补偿等措施,省市县乡村5级强力推动,全部收回被占场地,新建战备公路、空投着陆场等训练设施,彻底解决驻豫某旅空降训练场延续70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建立军地并行的“五兵”编外指导员队伍。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出台文件,围绕“选送好入伍的、培养好在伍的、服务好退伍的”目标,建立“新兵征集、现役士兵培养、退役士兵安置、民兵教育管理、老兵服务保障”等全链路“五兵”关爱措施,在全省县乡村三级建立“五兵”编外指导员队伍,由县人武部主官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乡镇武装部部长和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村武装委员和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担任编外指导员,常态化做好拥军支前、涉军维权、优抚优待等工作,为部队备战打仗添助力、减压力、增活力。
三、在当好民兵力量“建设部”中,创造性建立“一肩三挑”机制,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末端落实
民兵作为我国三大武装力量之一,是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基础,同时也是离群众最近的“兵”,是全民国防教育最末端、最泛在的教员,抓建民兵的过程就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普及深化的过程。全省民兵力量遍布每个乡村,连接千家万户,抓民兵本身就是在抓全民国防教育,在打造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课堂”。
创建“一肩三挑”机制。与省委组织部联合行文,建立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居)委会主任、民兵连政治指导员的“一肩三挑”责任机制,统筹抓好党务、村务和民兵连各项工作。制定《民兵连按纲抓建措施》,明确民兵参加组织生活、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等指标要求。规范民兵按月抓建制度,要求县乡村逐级审查民兵工作月表,省军区每月组织抽查、讲评。规定乡镇(街道)每年召开武装工作会议,每年组织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年度武装工作述职,清单式列出抓建成果和工作计划,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以“第一书记”身份进行讲评。
拓展“一肩三挑”联动办法。联合公安部门探索创建“一村一警一连”联动办法,实行行政村(社区)民兵连和驻村民警“两支队伍”双向兼职、联席会议、情况通报、报告工作4项工作制度,常态开展维稳信息互通共享、矛盾问题协调化解、突发事件联动应对、乡村治理共同参与、文明新风联手创建5项重点任务。探索实践“民兵+宣传队”“民兵+防火队”“民兵+巡逻队”等10类编组模式。行政村普通民兵连建设质量实现极大跃升,同时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力量、全民国防教育的引领带动力量。
建立“一肩三挑”培训学院。依托濮阳全国唯一一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学院,联合创办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三挑”培训学院,组建科研部门、编写教材教案、配强师资队伍,在全省范围内遴选60人建立武装工作教员库。军地联合制定培训计划,在基层党务、村务基本课目教学中嵌入基层党管武装工作、国防教育、民兵建设等内容,探索出学员半军事化管理、落实军事基础课目训练等院校式培养路子。学院建成3年来,不仅承担省内培训任务,同时也承训部分省外任务,先后为4省培训12905名“一肩三挑”农村党支部书记。
(作者系河南省军区原少将政治委员,责任编辑: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