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照亮一片天

作者: 于国力 李光宇

一束光照亮一片天0

今年72岁的张长生是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孟店乡张仁庄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普通得就像他家乡的小河宣惠河一样默默无闻,但他又一直默默地为国防、为社会作着贡献,就像宣惠河尽头是渤海一样,胸怀博大。

因为爱好,

成为农民飞机收藏家

张长生从小喜欢飞机,叠纸飞机,用铁片做飞机......正是这种从小养成的热爱飞机的兴趣,让他在无意中与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他在某军工厂工作,主要负责拆解退役和报废的飞机,当他看到大量的飞机零部件被销毁、被焚化,联想到它们在天空中飞翔的雄姿和辉煌的历史,顿时觉得太可惜了,于是他和领导反映,要收藏这些飞机和零部件。经领导批准,他开始把工资和积蓄拿出来换成了在别人眼里不过一堆破烂的宝贝,甚至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字画也拿出来和别人交换飞机零部件,扩大收藏。

家里有十几间砖房,除去卧室,能放飞机零部件的地方,他都放,屋里放不开,就把大件放在院子里,用苫布盖上;家里放不开,就放到麦地里、放到工厂里。房间里的飞机零部件,在他看来,每一件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像一件件艺术珍品,被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架上。

农村人哪里见过这个,别说孩子们看到新鲜,大人们也不例外,十里八乡来看飞机的人越来越多。

日积月累,张长生收藏的飞机越来越多,他先后收藏了初教6、歼5、歼6、伊尔14等十几架飞机,家里没法放,他就把它们放在村头的麦田里,飞机的观赏意义和历史价值,让他看到了这些光荣退役的“国家功臣”的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航天科普教育的意义。

无私捐赠,

用飞机传递爱国情怀

2008年,在盐山县国教办、县总商会和县文化局的帮助下,张长生创建了盐山县民间航空博物馆,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飞机藏客。在我国搞飞机收藏的有不少人,但最多也是收藏一架两架,像张长生这样收藏30架飞机,而且还收藏了上百万个飞机零部件的,仅此一人而矣。

自从盐山县航空博物馆建馆以来,16年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有12万人之多,接待参观团体几百个,最大范围地实现了盐山县航空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盐山县航空博物馆被盐山县委、县政府和沧州市委、市政府指定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山县航空博物馆被上级授予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先进单位,张长生个人也被上级评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校外辅导员。

收藏不停,捐赠不止。张长生并没有把个人的收藏品当作私人物件,而是将收藏的30架飞机,捐赠了20多架,送给了北京、西安、大连、广州、南京等地的大中小学和革命纪念馆,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说起捐飞机的事情,张长生总是说:“我对待我收藏的飞机和所有的机载设备、图书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虽然珍爱,但是也希望她能够找一个更好的归宿,能够永远地保留传承下去,为更多的孩子们了解、学习国防知识作出贡献。如果这些飞机真的能够为囯防教育事业出一份力,那我的付出也就值了。”

张长生收藏的飞机只赠不卖。他说有一年一个老板要花重金买一架他收藏的飞机,来了4次都被他拒绝了。对此,很多人纳闷,他却说:“我的这些藏品是国家的,虽然现在是拆解下来不要了,但仍然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我要为国家的安全负责,我不能卖。”

爱飞机,拆飞机,学飞机,研制飞机模型,一步步让张长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航空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和名誉院长。他看了大量航空航天书籍,订阅《航空知识》杂志30年,没有落下过一期,对各种飞机的结构性能都十分了解,而且还自己研制了一款飞机模型。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热爱航空,让祖国的航空事业更加辉煌。”

心系国防,

为拥军做力所能及的事

张长生从小有一个军人梦和航空梦,对飞机和军人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他热爱飞机,热爱军人,自己不能如愿地当一名军人,就把儿子送到了部队。不能到军营当兵,他就坚持每年欢送新兵,想方设法地为军属做好优抚服务。张长生的军人情结,让他连同自己的一家人都投入到了拥军优属的队伍里,连续14年,每年自费3000多元为欢送新兵添制红花和绶带,购买慰问品。张长生个人被评为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张长生家庭被评为“河北省情系国防好家庭”荣誉称号。

张长生由爱飞机,爱军人,到爱烈士,默默守墓近20年,并积极地收藏红色书刊和红色纪念品,充实纪念馆的展品,将盐山县革命烈士陵园打造成了盐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效宣传了烈士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20多年来,他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体上百家,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一个品牌,是革命老区盐山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道风景线。

为了寻访拍摄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摄制组在张长生的带领下,历时238天,行程2万余公里,完成了沧州市16个县(市、区)106位抗美援朝老战士的采访拍摄。拍摄视频资料6300余分钟,拍摄图片近万幅,撰写文字材料26万字。摄制组白天拜访拍摄,夜里拷贝甄选,力争留下老英雄们爬冰卧雪、火海拼杀的经历,让老英雄们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和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永远激励人们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的强军路。

“中国好人”,

大爱洒遍每一处角落

张长生在做好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航空航天知识科普教育的同时,还尽最大努力扩展自己的公益活动范围。他花5万元买了T20大疆无人机,和他的团队成员义务为盐山县抗疫洒药,疫后杀虫灭蛾,投入费用10多万元。

他为救助贫困军人后代捐款6000元购买图书文具,为汶川、玉树地震受灾群众捐款6000元购买抗震物资;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主动定点帮扶18个家庭,两次捐资1万元,连续15年每年捐资6000元帮助贫困儿童重返校园,走进敬老院为10位老军人捐赠物资及现金等。几十年来他尽心竭力从点滴做起,一步步成为“沧州好人”“中国好人”。

今天,他依然像家乡的小河宣惠河,在默默地流淌,默默地付出。

(责任编辑:吴维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