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

作者: 陈侣文

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0

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照人前行;总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催人奋进。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雷锋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不过时。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更应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努力培养更多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时代新人,让雷锋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已经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记忆,深刻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但“学雷锋”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理解其内涵,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一些人心中“学雷锋”仅仅是做好事、献爱心,这其实是“只知其表,不知其义”,并没有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雷锋精神既包含社会层面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行动自觉和奉献精神,也包含国家层面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个人层面则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当今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又在呼唤雷锋?因为人们不想再看到老人摔倒无人去扶,不想再看到公交、地铁上抢座者互殴、医生被打的事件屡屡发生,不想再看到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人性泯灭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时代需要更多雷锋,社会更需弘扬雷锋精神,这是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回归发出的最急迫最真诚的呐喊,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雷锋精神是塑造良好人格的精神源泉。首先,雷锋精神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在追求个人梦想和事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社会的担当,这是塑造良好人格的重要基石,也是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其次,能够不断强化人们的公益道德观念,培育助人为乐的品德。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关心他人、回馈社会,可以培养更加健全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再者,激励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人们的专注力和毅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习惯。此外,雷锋精神中蕴含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能够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勇往直前、不断进取。这些品质对于塑造独立、自主、担当、创新的良好人格至关重要。

雷锋精神是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当前,各行各业正以雷锋精神为指引,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传承雷锋精神,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许多医护人员以雷锋精神为榜样,无私奉献,加班加点救治病患,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广大教师学习雷锋精神,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关心学生的成长,做有温度的引路人,用自己的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传承雷锋精神;科技工作者们秉持雷锋精神的创新内涵,夜以继日地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志愿服务领域,无数志愿者牺牲业余时间,走进社区、乡村、山区等地,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关爱和服务,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社会,让雷锋精神得到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许多企业家更是将雷锋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雷锋精神是展现中国风范的宝贵财富。一个国家拥有一种好的精神,不仅造福于每个国人,更能助力国家的发展繁荣。目前,雷锋的故事在国外有着可观的受众群体和国际影响。多个国家都致力于宣传雷锋事迹,发挥榜样力量,推动国家发展。据相关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用外文翻译出版了《雷锋日记》《雷锋诗文集》。此外,一些国家还成立了“学习雷锋研究会”,主动吸收、学习和研究雷锋精神。泰国政府曾印发《雷锋》小册子,号召国民学习雷锋精神。抚顺雷锋纪念馆自建馆以来,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就有20多万人次……雷锋的故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所接受,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注入新的力量。

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要以创新形式为引领,搞活宣传。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国民对雷锋精神内涵的理解,将雷锋精神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深入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系统理解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如抖音、快手)等年轻人所热衷的新媒体平台,发布雷锋故事、雷锋日记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同时,要积极创作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歌曲、舞蹈、综艺节目等,通过艺术形式展现雷锋精神的魅力;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打造别具一格的“学雷锋”品牌,如“雷锋驿站”“雷锋超市”“雷锋车队”“雷锋学校”等,让雷锋精神融入生活,更加“接地气”,更贴近百姓生活。

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要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注重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并完善激励机制,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德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在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公园、街道,进行垃圾清理、绿化植树、墙面涂鸦清理等,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组建“一对一”志愿者帮扶队伍,定期探访孤寡老人、残疾人士,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健康咨询等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通过与国际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合作,开展跨国界学雷锋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同时,也要优化志愿者评选表彰机制,定期开展“学雷锋标兵”“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团队”等评选,表彰在学雷锋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正能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要以基础建设为保障,强基固本。传承雷锋精神既要开展“游击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要建设固定的宣传根据地,从而实现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常态化,让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中发挥长效作用。一方面,要加强现有雷锋纪念馆、展览馆的建设与管理,打造数字化、智慧化新模式,通过更新展陈内容、提升展示手段,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雷锋的生平事迹和雷锋精神。同时,可以定期举办主题展览、讲座、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学习。另一方面,要打造高质量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更便捷地为志愿者提供注册、报名、培训、服务记录、积分兑换等服务功能,方便志愿者参与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累积分,兑换礼品或提供服务,以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和荣誉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20多次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论述,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雷锋以其平凡的人生经历,创造了极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展现了极其崇高的人格魅力,长久激荡着、感动着、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心灵,是中国精神的不朽丰碑。新的长征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将传承雷锋精神变成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社会风尚,才能将雷锋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磅礴精神力量,书写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篇章。

(责任编辑:陈运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