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雷锋服务亭  带动社区大文明

作者: 窦芒

“大到读书看报、急救药具,小到手机充电、便民服务,阿拉家门口的小小雷锋志愿服务亭作用可大着呢……”初夏时节,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街道临汾路、三泉路等地采访时,不时听到路过的市民这样夸赞街道的精神文明创建和学雷锋活动。

社区的“温暖驿站”

彭浦新村街道地处静安区西北部,具有老龄化程度高、低收入人群多、特殊弱势群体聚集的特点。作为上海市为数不多的纯居住大型社区,近年来街道深入贯彻“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美丽家园、美丽街区、美丽河道、美丽楼组为中心,使街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硬件环境改变了,如何提升街道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艳介绍:为使雷锋精神在彭浦新村落地生根,2017年街道在临汾路商业街设置了辖区第一家雷锋志愿服务亭。随着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持续推进,街道不断深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成5处雷锋志愿服务亭,分别位于临汾路757号、闻喜路956号、汾西路733号、三泉路保德路路口以及长临路临汾路口,实现了社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树立起一面独特的文明实践旗帜……

随着雷锋志愿服务亭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拓展,雷锋志愿服务亭已成为集文明风尚倡导、商户诚信评价、矛盾纠纷协调、微型爱心书屋、公益捐助站点、新闻宣传阵地、党员志愿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网格巡查直报点、校外社会实践点等11项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被居民誉为社区的“温暖驿站”。

路边的“温馨港湾 ”

雷锋志愿服务亭充分体现党建引领与文明实践同频共振、互联互动。街道从社区招募了15位党员志愿者负责“雷锋亭”的日常服务运营:建好“一道屏”,向商户和居民进行公益宣传和法律宣传;用好“一扇门”,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提供洗手池、微波炉、饮水机等日常服务物品;通过“一元钱”“一杯水”“一把椅子”“一件雨衣”,将志愿服务亭打造成为大家排忧解难的温馨港湾。

志愿服务亭同时作为思想宣传阵地,还设立了微型书屋,供居民免费阅览图书报刊;发放各种宣传品、播放公益片和政策宣传片,向市民进行相关政策宣传。亭子里还设有红十字博爱接力箱和红十字会捐款箱,摆放辖区特殊人群制作的手工制品,供居民们献爱心。“拥军一条街”闻喜路上的一些餐饮店设有“军人、老人优惠日”,凡是军人和老人前来用餐,均可享受优惠。整个街区营造出团结和谐、互助友爱的良好氛围。

为加强辖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街道联合彭浦实验小学、共康中学、彭浦第四中学和彭浦第五幼儿园等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同创共建、签约共享活动,借助雷锋志愿服务亭,共同打造中小幼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点。

各共建学校每周安排学生轮流在雷锋志愿服务亭服务1小时,为居民或户外工作人员提供热水服务、免费手机充电、加热饭菜、派发报纸、爱心义卖……通过每周的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少年从小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公益理念。

商铺的“诚信窗口”

彭浦辖区的13条街道有1700多家商户,这些商铺经营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周边居民的切身利益。

“把弘扬雷锋精神、诚信经营放在商铺转型发展的首位。”基于街道的这一服务管理理念,雷锋志愿服务亭的功能有了新的拓展:雷锋志愿服务亭的志愿者们负责收集周边群众意见,监督商户诚信经营情况,鼓励各方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亭子里设置“顾客评价反馈系统”,鼓励居民对消费满意度进行评价;通过宣传页与电子屏,为辖区优质商户提供免费广告服务;制定实施走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访商户,了解需求和建议,帮助商户排忧解难。

如今,雷锋志愿服务亭成为家门口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站”,通过协调各方关系,为社区治理献智出力,提高商户经营的参与度、诚信度,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使街区更聚人气。

“彭浦夜市已转型发展为文明街、雷锋路……”居民谈女士说。临汾路被誉为“彭浦新村的南京路”,曾有一段时间,这里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在雷锋志愿服务亭的带动下,现在的临汾路成为了文明商业一条街。

“五座雷锋志愿服务亭,已成为街道商会参与社区自治、助力街道精细化管理的志愿公益场所和对外服务窗口。”彭浦街道党群办薛主任说。

(责任编辑:魏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