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礼嘉”:让嘉善志愿服务“能量满格”

作者: 章树韬 张建平

浙江省嘉善县,典型的江南水乡,因“民风纯朴、地嘉人善”而得名。近年来,嘉善因为一个“善”字,频频出圈,满城荡漾善文化,去年推出的“志礼嘉”志愿服务激励平台,更是将这座城市推向新的文明高度。

志愿,不止于自愿

善行善举,该如何延续?嘉善县“志礼嘉”时间银行作为志愿服务激励平台,用“善积分”回答了这个问题。该平台面向礼遇关爱辖区内在“志愿浙江”平台正式注册的志愿者,通过参加辖区内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信用时长,按照1:1转换成“善积分”后,能够享受到社会各界提供的礼遇关爱。

黄美玲就是其中一位志愿者,她年龄不大,却已经是嘉善县志愿服务队伍中的“老兵”了。“善积分我有攒的呀,现在已经有2000多分了。”说起“志礼嘉”志愿服务激励平台,她感触颇深。作为泗洲社区的社会文化宣传员,经常会有新居民向她咨询积分的事儿,“他们很多人带自己的子女一起来,也想来参加活动,攒点积分兑换消费券。”黄美玲说。

借助数字文化系统改革的东风,嘉善县在全省率先开发的志愿服务激励平台,为志愿服务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志愿,何必“只有自愿”?《论语》中孔子曾训诫弟子子贡赎人而不领国家奖金的行为。孔子认为以激励督促他人做好事,本就是“大义之举”。

“志礼嘉”时间银行平台独创性的激励机制,让更多人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中。从为了一个背包到真心实意地热爱志愿服务,从想要消费券的一次尝试,到热情满满地为更多人作贡献……“志礼嘉”为嘉善打造了一条“善循环”:以积分激励善行,以善行积攒积分,一个个善行最终凝聚而成嘉善这座城市的“大善”之名。

志愿,不止于个人

志愿服务如何拓宽队伍?“志礼嘉”时间银行平台同样用它的独特性回答了这个问题。朱建英、顾海珍、吴美芳是巾帼志愿服务队的3名成员,她们互相影响,先后加入到志愿服务大军中。

“我是姐姐带着做志愿者的。”一开始,顾海珍对志愿服务并不熟悉,有一次她看到吴美芳在朋友圈里“晒”奖品,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问姐姐,这个是怎么拿到的?姐姐说做好事就可以,你来试试呗。”

在吴美芳的影响下,顾海珍也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听着顾海珍的讲述,吴美芳说起了“志礼嘉”的使用心得:“只要在浙江省统一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正式注册为志愿者,然后登记居住地为嘉善,再参加平台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就能有信用时长,攒积分了。”

因为方便、快捷,“志礼嘉”平台很快成为朋友圈出镜率颇高的“明星”。“我做了很多志愿活动,一直没想着兑换,听说线上兑换后,30天内来兑换点领取就好,我就和姐妹一起过来了。” 朱建英对于第一次线下兑换奖品显得很期待。

3位女士因为志愿服务活动成了姐妹,而“志礼嘉”平台也因为在朋友圈频繁出镜,使嘉善掀起志愿服务的热潮。“我们经常会看你有多少分,我有多少分。”3位女士说着掏出手机,把积分页面“秀”了出来。

到目前为止,嘉善拥有注册志愿者14.6万人,拥有正式注册志愿服务团队751个,“志礼嘉”为嘉善的“扬善之风”大大加了一把劲。

志愿,不止于现在

截至2023年5月30日,嘉善县已有25家爱心企业、团体围绕10项礼遇提供近百项关爱措施,累计价值40万元。

嘉善县已建立“1+9”“志礼嘉”时间银行平台线下礼遇兑换点,即一个中心加所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到所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项礼遇关爱措施都设置了志愿服务礼遇折扣券或兑换券,方便志愿者进行兑换。目前,已有累计34.6万小时的志愿服务信用时长被兑换成各种礼遇措施。

满城荡漾善文化,需要历史的积淀和孕育。嘉善自古以来传播“以善为先”理念,不断打造“善文化”地域人文品牌,将“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思想品质深植于这座城市的文明血脉中。

如今,嘉善更是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拥抱数字改革,打造全新线上志愿服务平台,用信息化、数据化让志愿服务更“具体”、更“有劲”,凭借“志礼嘉”时间银行平台优势,在开拓志愿服务的新征程上一往无前。

(责任编辑:魏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