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
作者: 张耘 宋海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众,则大国成;小家固,则大国强。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根本。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家庭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接班人,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
家庭教育是全环境育人的根基,只有筑基才能固本
今天,每一个“小家庭”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单元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从而把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等要素串联成了孩子成长的一个大空间。在这个大空间里,家庭教育是根,也可以说家是教育的根,只有夯实了家庭教育的根基,整个教育系统才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
当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演变成了社会性矛盾,影响到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究其根源,大部分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是理念问题,或是方法问题。有相关的研究分析表明,在校学生有两大难题:迷恋网络、抑郁。其中网络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要面对的,这是我们无法阻止和改变的事实。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引导孩子,利用网络成就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堵”,摔了手机,断了网,结果还是父母败下阵来。实际上,这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在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解决新问题。有数据表明,在校学生的抑郁率占到1/3,这是一组恐怖的数据,他们只是孩子,怎么会抑郁呢?怎么会有心理问题呢?怎么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呢?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活在当下的安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我们的孩子没有跟父母、跟家庭建立强大的情感链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是通过“孝敬”来建立情感链接的,但是现在似乎我们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分数,所有的爱都与分数有关,所以,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家庭助力,强家庭教育的根基,打造新时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最强音。
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养正方能行远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立德的关键是“养正”,就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涵养、渗透,把“正”的精神、思想、品行等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孩子的灵魂,让他们向阳而生,成为自带光环的人,能够用自身的正能量去传递正能量、凝聚正能量。
0至6岁,是“养”的关键期,而这一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和信任度是最高的,家庭教育肩负着教育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责任,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育孩子从小要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立大志、行正道,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国家的人民的大我之中,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当中,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这才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红孩子”。
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家庭错过了这个关键期,或者是隔辈教养,或者是家庭教育理念偏颇,我们的孩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下和过度的宠爱中长大,没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没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更谈不上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试想,这样的一代人,如何能把中国的北斗卫星送上太空,如何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所以,我们必须搭起家庭教育与中国梦的桥梁,我们是在培养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是在培养中国的下一代,这是每一个家庭的使命,这个使命与这个时代相连,与国家命运相连。
家庭教育是家庭和谐的保障,家兴才能国盛
对父母来讲,最重要的事业就是教育孩子,最大的成功是孩子的成才。这里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教育孩子是父母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曾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深刻地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与目标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这就意味着,学习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教育,不再是父母个人的私事,不再是每个父母的选择题,而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父母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必做题!
二是指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家庭教育必将使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一个孩子健康、成才的家庭必定是和谐的、幸福的,而亿万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也必定带来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为此,我们必须着力营造改善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深入持续地强化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方法的渗透,使广大父母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较高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让新时代先进的育儿方法走进每一个家庭。试想,在一个家庭之中,充满着鼓励和赞赏,充满着沟通与信任,这个家庭一定是和谐的,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一定是阳光积极的,一个阳光积极的孩子会影响他身边的其他孩子,其他的孩子又会影响周边的孩子,这是一个叠加效应,当这种效应叠加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是高度文明的。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