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哥”:用诚信之光点亮乡村振兴路
作者: 陈运军
“不承想干了十几年的律师现成了‘卖货郎’。但通过自己卖货让山村美了、乡亲们富了、困难家庭的日子好了,觉得再苦再累都值,20多年前‘走出去改变自己、再回来改变乡村’的承诺也兑现了。”说这话的人叫徐志新,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第一书记,也是该村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人称“谷哥”。
从京城大律师到乡村第一书记,再到网红“谷哥”,徐志新用以诚立身、守信践诺的执着和勇气,放弃大城市优渥生活,扎根乡村十余载,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声名远播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人均纯收入翻了二十几倍,不仅实现了“改变”的人生目标,更是点燃了大别山老区人民致富的希望,用行动诠释了“一诺千金”的价值准则,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人重信守诺、人民至上的精神风貌。日前,他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者,相继获得2022年全国“诚信之星”、中国助残十大新闻人物两项国家级殊荣。
7月11日,记者在该村采访了拥有120多万粉丝的徐志新,谈起他在不断“转身”中丰富人生、用诚信之光点亮乡村振兴路的不凡经历,激情满满,如数家珍……
践诺誓言、反哺乡邻——
“我回来不是养老的,是带乡亲们赚钱致富的。你们的房子没新建前,我不建房子!”
燕窝湾村位于大别山腹地,“两山夹一沟,十种九难收”,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罗田县的重点贫困村。2011年,在北京已是大律师的徐志新,带着“反哺乡邻”的情结和多年赚的钱回到乡村,当起了第一书记。“当时,村里污水横流,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青壮年人纷纷离家打工,全村1368人在家不足400人。村干部都没人愿当,最多一年换4个支书。”
“改变”,似乎是徐志新人生的鲜明个性。早在2001年,他就第一次“出格”,放弃县司法局副局长的“铁饭碗”,下海深圳、北京打拼十年,成为北京地平线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我回来是带乡亲们赚钱致富的。”徐志新说,一开始乡亲们都不相信,以为他是来养老的。于是,他先是给乡亲吃“定心丸”,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从北京转到村里,又把村里自家十几年未住的老宅收拾住下,并向村民承诺:“你们的房子没新建前,我不建房子!”就这样,村民慢慢地相信他“是真心想为村子做事”。
然而,隔行如隔山,一个律师如何带领村民摘掉“贫困帽”、实现致富梦?
“要振兴乡村,必须跳出发展传统农业的惯性思维。”徐志新认为,将传统的村级行政主体打造成市场主体,通过党建引领、村企联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养生养老产业。
2013年,徐志新成立了湖北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全村上下围绕做强做大“燕儿谷”一个品牌,形成“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合作的诚信经营产业模式。2017年,燕儿谷连片6个村成立联合党委,徐志新任联合党委书记,鼓励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燕儿谷公司。同时,治理环境,修复生态,关闭养鸡场、采石场,修路种树,并将花园建在村民家门口,村在景中、景在村里,不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和农家旅馆。2014年燕儿谷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这只蜷缩在大别山腹地的“丑小鸭”蜕变成展翅的“白天鹅”。没有1家市场主体的燕儿谷片区,截至2021年已发展到146家,成为集农旅、农文、农养、农教、助农直播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走上了生态立村、产业兴村新路。每逢清明、端午等节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这里度假、露营;每年寒暑假,湖北省1万多名机关干部、七八万名中小学生前来研学。
就业机会多了,美丽的燕儿谷吸引了近400名外出打工的罗田人回村就业。如今全村户籍人口1380人,常驻人口超千人,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两层洋楼,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人均纯收入2.1万多元,2016年整村脱贫出列,穷了几代人的燕窝湾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生活。因此,徐志新也被选为湖北省人大代表,获评湖北光彩之星、湖北改革奖、湖北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等荣誉,一度软弱涣散的村支部在建党百年之际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善抓商机、诚信带货——
“信用是最大的成本,没了信用,啥都做不成。做人是如此,经商更是如此。”
万枚鸭蛋两秒售罄,几百斤羊肚菌3场直播卖光;20分钟就将随州一家香菇辣酱店一天的库存售空;3月1日晚直播通宵,秭归脐橙成交17吨……“一起步就起飞!”这是同行对徐志新这位电商后起之秀的热评。
2020年,来燕儿谷的游客因疫情骤减,本地大量特色农产品滞销。作为村第一书记的徐志新,整日苦思冥想为特色农产品寻找新销路。“直播带货,成为当时的救命稻草。”徐志新说,2021年8月,他用27天就建起600平方米的电商助农直播基地,邀请主播过来带货,但效果不是很好。
恰巧,徐志新发现:他走进哪个直播间,哪个主播的人气就会飞速上升。“我是不是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2021年10月28日,徐志新开启首场直播。让他没想到的是,卖力吆喝两个多小时只卖出3000多元的产品。他没气馁。“我是土生土长山坳里的孩子,小时候就是靠卖板栗挣学费,粉丝问什么都难不倒我。”徐志新说。
“世界板栗看中国,中国板栗看罗田”“世界上只有两种艾,一种是蕲艾,一种是其他艾”……
直播镜头前,徐志新花白的头发、笔挺的西装,自带儒雅的气质,边讲故事边与网友、团队热络互动,如数家珍推介优品,妙语连珠引来无数观众点赞下单。慢慢地,从每场成交3000元到3万元,再到300万元。短短时间取得如此佳绩,徐志新说,靠的就是“诚信”。
“产品如人品,选产品就是选人品。”燕儿谷公司总经理助理覃建介绍,为保证产品质量,每新上一个产品,徐志新都实地调研,自己先试吃,有的产品还送权威机构检测。在徐志新微信朋友圈里,许多短视频记录了他从黄冈沿江县市区到大别山区县市,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再到检验室,精心挑选产品的场景。
“把卖产品当做自家买产品!”徐志新说,“卖良心产品,带着农民赚钱”。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联农富农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学生和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的优质农产品优先上其直播间。他打造了乡村电商直播带货的“诚信样板”,让“谷哥”直播间农产品走得更远、更持久。
每年板栗上市,客人在直播间订5斤的货,徐志新都会发5斤半。“生鲜产品在运输中容易水分流失,我们要保证客人收到的货‘足斤足两’。”他说。
徐志新将诚信融于农副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严把选品、品控、仓储、物流、售后关,对坏损商品一律迅速赔偿。一次,由于供货方的原因,直播间售出的一批蒜头出现品质问题。收到客人反馈后,徐志新立即组织优质货源,为此前收到货的客人每人免费再发一份。不仅如此,他还在直播间发出一封致歉信。“信用是最大的成本,没了信用,啥都做不成。做人是如此,经商更是如此。”徐志新说。
凭借诚信,“谷哥”直播带货做得风生水起。去年,他的直播间把超1.5亿元的优质山货送进千家万户,提供新就业岗位150多个,农户增收共超5000万元。今年2月,他专门设立黄冈市北纬三十度乡村电商有限公司,打造2.0版直播间,培训一批主播,形成“基地+主播+供应链”闭环模式,“今年的目标是突破2.5亿元。”徐志新信心满满。
以诚待人、助农助残——
“善良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的直播间是泥土里长出来的,根植于中国乡村!”
“为身残志坚者撑腰鼓劲,为生活困顿者带去温暖。”这是7月8日在京举行的2022中国十大助残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给徐志新的颁奖词。在他的爱护下,流浪残疾人有了温暖的家;在他的帮助下,困难户、残疾人销不出去的产品成了“爆款”。
10多年前的一天,徐志新看到失智老人叶佑栓,“他住在猪圈里面,用石头、砖头支撑个木板,就一扇门,看着心疼。”在所有人惊奇的目光下,他当即卷起叶佑栓的铺盖带他回家,叶佑栓一住就是8年。“他现在在我们燕儿谷茶梅小镇做保洁,每个月还有工资,所有员工都把他当自己人。”
今年29岁的张艳红,出生后被父母遗弃,后被善良的养父母收养。2岁时发现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多年来,她一直想通过一技之长帮衬家里,“可我的手工织品做了一件又一件,只能躺在家里无人问津。”徐志新得知后,让这位身残志坚的姑娘走进直播间,一个小时的直播,2幅十字绣品、118枝手工花、3个手工包全部被抢光,其中一幅十字绣卖出28888元的高价。“没想到我的产品这么受欢迎,‘谷哥’帮我圆了梦。”
这几年,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残疾朋友和困难家庭走进“谷哥”直播间,帮近百名残疾人售卖手工织品、纯谷酒、牛奶玉米等诸多产品,帮助他们在实现经济增收的同时也看到了自我价值、人生希望。“我们的直播间是泥土里长出来的,根植于中国乡村,风能进,雨能进,父老乡亲挑着担子、拎着篮子、牵着牛羊能进的直播间,是父老乡亲农产品进城的共享平台。义利相兼义为先,善良是最好的选择。”在徐志新看来,直播带货的意义远远不是带了几百万元货,而是为让更多村民分享发展红利,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徐志新创新创业十多年来,在燕儿谷片区6个村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25个,安排68名残疾人临时就近务工,组织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90人次,为残疾村民每年每人增收6000余元,用雷锋般大爱书写了助农助残新篇章,也通过“谷哥”直播间把爱的温暖传递开来。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面对全国“诚信之星”殊荣,徐志新表示,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最高褒奖,倍加珍惜,今后将一如既往诚信做人、诚信经商,让诚信之光照亮荆楚大地,共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