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芨芨草

作者: 魏洁

在宁夏方言中,“攒劲”一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利索、能干。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居民李耀梅,就是一个被许多村民称为“攒劲妈妈”的人。

一口浓重的西北口音,一张淳朴的饱经风霜的脸,头上总是戴着一条头巾,就是这样一个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用顽强的精神、坚韧的毅力、诚信的品质,扛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命运多舛,负重前行

“这是沙漠中的芨芨草,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扎下根来,向上生长……”这是2022年全国“诚信之星”颁奖典礼给予李耀梅的颁奖词。李耀梅就像她手中用来扎扫帚的芨芨草,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生活打击,从未低下头,倔强地在艰难和困苦中与命运抗争。

李耀梅的老家地处大山腹地,交通不便,她住土窑,喝窖水。2008年,离婚后的李耀梅独自带着女儿生活,日子更加艰难,娘俩相依为命,靠售卖扫帚维持生计。后来,李耀梅带着女儿从老家搬迁到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被当地政府列入建档立卡户。

由于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2013年李耀梅胃部肿瘤复发,住进了医院。无奈之下,女儿向常年订购扫帚的客户东拼西凑借了9万元给母亲治病,这是娘俩欠下的人生第一笔债。

为尽快还债,出院后的李耀梅顾不上养病,就忙活了起来,有时还带着放假的女儿一起去山上拔芨芨草。然而,祸不单行,就在娘俩省吃俭用辛苦还债的时候,命运又给了李耀梅重重一击 。

2015年10月,李耀梅送女儿上学返回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右腿粉碎性骨折,头部、颈部等多处受伤,被送到县医院后要求立即转院到银川做手术。在第一笔债务尚未还清的情况下,车祸让李耀梅和女儿再次陷入困境。当时还在读高二的女儿不得不四处筹钱,她想到了妈妈经常供货的几位叔叔阿姨,他们都是做小本生意的,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借到钱。最终,李耀梅的女儿从母亲的5位客户手中陆续借了16万元。经过抢救,李耀梅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两年时间,一场大病、一次交通事故,让李耀梅的生活不堪重负。交通事故给李耀梅造成肢体残疾,为了求医治病,她欠下了30万元外债。

同村人都说,她的经历放在别人身上,可能早就压垮了,但她就像在和命运叫板,无论命运对她有多么不公,她都不服输。

坚守诚信,不背承诺

“从医院回来,我也想过死。但是,我不能走,好心人借给我的钱,我不能不还。”李耀梅告诉记者,看到女儿,想到一次次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李耀梅咬紧牙关硬撑着,也要把生活继续下去。

从此,李耀梅开始了艰难的还债路。出院后不久,当李耀梅的腿能够站起来,她就开工了。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拔芨芨草扎扫帚、喂羊养鸡,从早忙到晚,就是她每天的生活,“当时脑子里就想着赶紧把欠的债还上”,李耀梅说。

车祸造成李耀梅右腿骨折,因为没钱安钢板不能使劲,她就在地上打了一个钢筋柱子代替。她用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忍和耐力,把手中一捆捆芨芨草变成一把把漂亮的扫帚,然后走街串巷,上门售卖。李耀梅做出的扫帚结实、轻巧、好用,而且她从不卖给客户次品,她说:“做生意,一次不诚信就会砸了牌子。”因为李耀梅做人实诚,做出的扫帚质量又好,越来越多的客户都愿意买李耀梅的扫帚。

扎扫帚是一项非常辛苦的活儿,尤其是女人扎扫帚。当地村民说,扎扫帚看着简单,其实讲究技巧和经验,更需要力气,这活儿大多是男人干。但就是男人干的活儿,也被李耀梅干得红红火火。

2018年,随着扫帚销量的增长,为了提高产量,李耀梅自己制作了一台机器,专门用来扎扫帚,机械化生产很快将扫帚产量提升了上去。从2015—2018年,李耀梅用3年时间扎了25000把扫帚,平均每天扎23把,终于在2019年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务。

李耀梅说:“那些好心人借钱给我,不要欠条,不要利息,人家对咱好,咱不能坑好人。我虽然穷,但诚信就是我的本钱。”凭借这样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劲头,李耀梅战胜了贫穷,逐渐走出困境。

知恩图报,光阴渐好

采访中,李耀梅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不时说道“太高兴了”,她展现给他人的更多是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还清债务的李耀梅,主动找到驻村扶贫工作组,要求脱贫摘帽。2018年,在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扶贫工作组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李耀梅贷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添置了生产设备,租用邻居闲置的房屋,开始创业。她说,自己脱贫后,希望能帮助更多人。随后,她又流转了60亩土地种高粱,请了5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一起干,开始大规模扎扫帚。在这期间,红寺堡区龙源村扶贫工作组和驻村第一书记还帮助李耀梅多方联系销路。由于口碑好,李耀梅收获了不少回头客。如今,李耀梅的扫帚日产量达400 —500把。

2018年,李耀梅看到有人做“快手”,于是也让女儿帮自己在社交媒体平台“快手”上注册了“龙源村·扫帚厂”账号,经常发扎扫帚的视频。通过网络,李耀梅的扫帚生意做到了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吸引近2万个粉丝。

2020年,李耀梅看到村里养牛羊的人多了起来,她又想到做拌料机、筛草机。说干就干的李耀梅,半年时间就卖出400多台拌料机和筛草机,颇受养殖户的欢迎。

“现在我们有6%的产品都是在‘快手’上卖出去的。”李耀梅自豪地告诉记者。摆脱贫困的李耀梅决定反哺社会,她把村里有残疾的、家庭困难的人都招到自己厂子里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问题。50多个工人里,固定工人28人。李耀梅每月给每个男工人开工资5000元,女工人4500元,在工人们眼里,“李耀梅就是活雷锋”。

“他们高兴,我也高兴。我把他们往前带一带,就能帮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这些话是发自李耀梅内心的,简单、朴实、纯粹,她做这些,只为了回报曾经帮助过她的好心人。

“芨芨草,风吹不倒,沙埋不了。”李耀梅就像风中的芨芨草,坚韧向上、自强不息。她的经历,也给女儿上了一课。“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她的乐观和勤劳,是我前行路上的光。”女儿这样评价李耀梅。

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李耀梅用芨芨草扎扫帚摆脱了贫困,不仅供女儿读了大学,还给村里其他贫困户树立了榜样。她说:“只要肯吃苦,生活总会甜。”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李耀梅的微信头像是一副书法作品,上面写着:第五届吴忠市道德模范李耀梅——诚实守信 德之根本。这8个字是对李耀梅最美好的定义。

(责任编辑:刘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