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三促进”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
作者: 付敬锋
四川省成都简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安排,完善体系、保障运行、盘活资源,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聚焦“三级阵地”,
促进文明实践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三级架构。建立完善中心统筹、所指导、站实施的工作体系。在县级中心由市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在镇(街道)所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所长;在村(社区)站由村社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站长,设相对固定的文明实践专管员。二是明确三级职能。实践中心负责全市资源统筹调度,组织实施重大活动,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工作经验,指导镇村开展工作,牵头落实“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完单、大众评单”运行;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指导辖区村(社区)实践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实践站结合群众需求及本地优势资源,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密切服务群众。三是实现三级联动。简阳市共建立了1个市级文明实践中心、22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291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1381个文明实践基地,建立特色志愿服务队伍1474支,实现了中心(所、站)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强联动。
聚焦“三个强化”,
促进文明实践机制运行
一是强化顶层建设。市委书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总指挥长,把文明实践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形成“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一把手”强力推进。二是强化常态指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文化、科技、教育、民政、卫健、群团等部门资源,将文明实践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制度体系,实现“一盘棋”联动推进。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在阵地建设、人员配备、项目培育等方面一次性投入400万元,此后每年投入100万元。推动成立简阳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专职负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示范建设、宣传推广。鼓励各所、站申报示范点位,并按每个1万—8万元奖励申报成功点位,实现“一体化”完善推进。
聚焦“三项协同”,
促进文明实践提升服务
一是阵地协同。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坚持“一室多用”原则,按照“五有”标准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集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文化、法治宣传等于一体的理论宣讲。二是功能协同。阵地内设志愿服务站点、法治讲堂、市民书屋等多功能场所,线上依托“文明兴蓉”“文化天府”平台实现活动报名、场馆预约、在线培训等功能,线下选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行提档升级,已评选简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位24个,成功推选成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位7个,精品项目12个。三是活动协同。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任务,2023年,依托三级阵地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约2万场次,逐步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联动部门(单位)、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点),创新开展“理论集市”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烟头不落地 城市更美丽”“争做文明‘铲屎官’”等6项主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以大众化、通俗化开展理论宣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明实践。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