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张心亚:暖心助残十八载

作者: 吴一凡 赵丽霞

她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坚持助残十八载,像一缕阳光,让残障人士感受到了人间温暖。她就是被残障孩子们称为“张妈妈”的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社区志愿者张心亚。

志愿助残,她用爱雨细心“灌溉”

十八年前,张心亚带着智力障碍的女儿来到位于曲阳路街道的“阳光之家”,面对与自己女儿有相似不幸的残障孩子,她决定把对女儿的爱,倾注到“阳光之家”每个孩子身上。

助残之初,张心亚就遇到了难题,“许多家长们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家里有一个残障孩子”。张心亚说,为让更多残障孩子走出家门,她经常需要与其他助残志愿者,一家一家上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陆元祥是“阳光之家”的学员之一。“十几年前他来的时候还流着口水,智障又肢体残疾,走路也走不稳。我们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他也喜欢与我交流,只要我一踏进‘阳光之家’,他就给我敲背、揉肩。”张心亚介绍说。

在“阳光之家”成立初期,有的孩子甚至不会说话、吃饭。要教会智障孩子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和技能,需要特别的耐心和爱心。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今天学明天忘,张心亚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信心,手把手地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反复教,有时甚至需要教上成百上千遍。可以说学员们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汗水。

无私忘我,她为残障孩童“筑梦”

2012年,张心亚在曲阳路街道支持下,成立“张心亚助残工作室”。十八年来,她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奉献给了助残事业,带领志愿者们以残障人士需求为导向,服务残疾人和社区居民50万小时、52万人次。

“真的很忙!”张心亚说,“我一直调侃自己,在课堂上我是辅导员,在生活中我是保育员,还是调解员,最后我还是清洁工。我平时上班,白天出来给学员搞活动,回家要写信息、做台账,经常忙到深夜一点钟。”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张心亚会带着孩子们走出“家”门,来到公园、湖畔、动物园,让他们拥抱大自然;带着他们去参观博物馆、上海书展等,让他们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她还自编节目,带着孩子们到各社区去演出、到敬老院和共建单位去联欢、慰问,让孩子们懂得“学会感恩”。

2017年年初,张心亚被查出患了胃癌,即便在治疗期间,她也不忘残障孩子们,多次前往探视,带领孩子们开展活动。她说:“作为志愿者,我要把热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残疾人事业;作为母亲,我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智障孩子们。”

搭建舞台,她托折翼天使“放飞”

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吸引了大批爱心人士投入社区助残事业中。在张心亚的带领下,以残障人士需求为导向,为残障人士开展教育、社会共建与融合、康复等七类服务,成为虹口区首个专职服务残障人士的公益组织。

在虹口区残联和曲阳路街道残联的支持关心下,工作室举办残障人士“七彩阳光”画展、“闪光的瞬间·曲阳的亮点”残疾人摄影展、“我运动·我快乐”残疾人运动会等活动,为残障人士找回自信、融入社会搭建了舞台。

残障人士也不忘感恩、回报社会。每逢学雷锋日、助残日、敬老日等节日,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张心亚助残工作室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上海市助残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品牌、“美哉虹口”社区生活秀爱心公益奖等。张心亚个人也获评荣誉多多: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杰出志愿者、2021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等。

“我只不过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不要感谢我一个人,应该感谢志愿者团队、爱心企业,是整个社会的温暖,才能让这些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张心亚说。如今,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的注册专职志愿者87名,社会志愿者超过400人,爱心接力棒正不断传递。已古稀之年的张心亚依然奔波在助残路上,就像一支蜡炬燃烧着自己、奉献着光热。

(责任编辑:陈运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