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应急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叫响“救在身边”文明实践品牌

作者: 解宁宁

深化应急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叫响“救在身边”文明实践品牌0

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龙口市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项目化、精细化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结合突发事件应对和群众需求,打造“救在身边”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品牌,通过整合资源、靶向发力、内提外延,搭建起供需对接的应急志愿服务平台,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整合资源,形成“拳头力量”。强化组织建设,由龙口市应急管理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指导专业社会组织——龙口市蛟龙公益应急救援队完成注册登记,纳入龙口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支志愿服务队,下设特勤中队、预备队、后勤与医疗保障队等6个中队,先后成立蛟龙特色党支部和蛟龙海域救援队团总支。目前全队共有308名正式队员,117名预备待转正队员。强化支撑保障,由市政府支持,在城区建设蛟龙公益应急救援站,市财政每年为骨干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政府救助类保险,每年列支20万元作为应急救援车辆专项燃油经费,并调拨小型应急救援车辆、四驱工程抢险车辆、救生艇等各类救援装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爱心企业捐赠等形式筹集资金30余万元,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强化专业培训,把救援理论技术培训作为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志愿者参加全国五级应急救援、AHA急救、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等培训,180名志愿者通过考核并取得相关资质。同时,组织从事医护工作的志愿者为无法参与系统培训的队员进行单项救护和知识培训,全队80%的志愿者接受过专业医护培训。

靶向发力,练就“救援尖兵”。常态化开展市内救援,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作为核心,设计“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涵盖山林火灾、城市火灾、自然灾害、走失人员、水域等10项救援服务。与公安、消防、海警、海事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建“迷途救援”“水域救援”“公益消防站”等子项目,在应急和消防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各类救援演练26次,提升与政府和部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队伍实战技能,全力当好政府专职救援队伍的“预备队”。目前,已协助扑灭各类火灾49起,累计救援各类被困遇险人员近400人,挽救30多条鲜活生命。积极参与异地救援,延伸“救在身边”项目品牌效应,先后参与四川汶川和长宁、河南郑州、河北涿州等省外公益救灾服务。在2019年四川长宁抗震救灾期间,龙口市蛟龙公益应急救援队深入灾区开展情况摸排和反馈,志愿服务7天,成为救援时间最长的公益救援队伍;2023年8月,作为烟台市第一支驰援京冀抗洪救灾的公益救援组织,龙口市蛟龙公益应急救援队29名志愿者转移被困群众599人,出色完成异地应急救援任务。

内提外延,打造区域品牌。向内生长,项目多点开花,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系,市级层面,公益应急救援总站志愿者全年24小时轮班值守,随时参与救援;镇街层面,由各镇街区支持建设公益应急救援分站11处,27名常备队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由应急站所在辖区政府给予值班补助,保障了救援服务的高效开展。目前已在防火、防汛、海域等基层救援工作中开展志愿服务50余场次,车辆救援3000余场次,害虫驱赶、动物救助等便民志愿服务近1100场次。向外扩面,凝聚队伍合力,打破区市壁垒,牵头整合蓬莱、莱州、牟平、海阳等8个兄弟县市区的救援力量,组建烟台蛟龙公益救援联盟,将各地专业救援人员和救援装备进行优化联合,由龙口市蛟龙公益应急救援队骨干志愿者赴各县市区,为当地蛟龙救援队开展森林救火、海域救援等专业培训,并开展大型联合演练7次,选拔组建了一支50余人、随时可以拉得出拼得上的应急志愿者骨干团队。目前烟台蛟龙公益救援联盟已联合开展救援13次,寻找走失人员20人,参与了烟台朱雀超级168马拉松、海阳马拉松等三次大型活动保障服务。

(责任编辑:陈运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