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守护 我安心
作者: 刘佳
链接: 1983年,3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将士脱下戎装就地转业,组建北京城建集团,从零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在发展中不断熔炼铁军精神和工匠精神,从青涩之师成长为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服务首都发展为己任的国之巨匠。
20世纪80年代,北京没有专业的抢险队伍,一旦有险情出现,抢险救灾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军人出身的北京城建身上。为更好地扛起社会责任,1989年北京城建集团成立了抢险大队,这也是北京市第一支抢险大队。2017年,抢险大队被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市应急管理局认定为北京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成立33年来,抢险大队连续18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连续24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标兵,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模范集体、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等12项国家级荣誉和56项市级荣誉。
33载初心相照,使命传承;
33载坚守开拓,逐梦前行;
33载风雨洗礼,砥砺奋进。
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官庄路100号的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围墙上熠熠生辉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长征精神、遵义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雷锋精神……这支新时代为人民抢险、为政府分忧的“尖兵”,始终冲锋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第一线,成为一个个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真实写照。
回顾33年来的点点滴滴,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听党指挥、敢打胜仗,矢志不移、一往无前,用700余次重大应急救援任务践行“为市府分担、为百姓解难”的抢险宗旨,以执着和坚守践行着为民服务的誓言,被称赞为“京城百姓的守护神”“新时代雷锋”……
传承红色基因
奋楫建功新时代
“这是一支有着红色基因、光荣传统的队伍,带领他们是我的荣幸。”杨金钟自豪地说。2013年,杨金钟成为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第八任队长,此时团队只有20多人,主要从事应急抢险任务。如今,抢险大队已经发展到百人,配备了现代化抢险设备,业务从单一抢险救援转为战时抢险、平时“平战结合”的综合性队伍。
细数过往经典画面,从“非典”胸科医院沟头处置、7·21暴雨灾害、新冠疫情小汤山医院升级改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城市运行保障、党的二十大保障……这些发展史上的辉煌笔触,书写着这支队伍传承红色基因、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一个又一个篇章。
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建队之初,上级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抢险大队党支部,将“支部建在连上”、“支部建在各条抢险救灾战线上”,哪里有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冲锋的身影,始终把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第一担当。
“支部班子成员秉持突击抢工吃苦在前、抢险救灾冲锋在前、危险时刻奋勇在前3个‘在前’理念,树牢‘扛旗’意识,在队伍中树立良好的带头作用,即使党支部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这种传统也没有丢,这种作风也没有忘。”抢险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恒东介绍说。一个党员一面旗,无论是施工生产,还是抢险救援;无论是帮扶济困,还是捐资助学,都能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展现危难时刻显身手的军人本色,践行“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党有号召、我立行动”的铿锵誓言。
灾难面前挺身而出
践行为民解难诺言
2023年7月29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一场自北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140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房山大地,导致房山区全域受灾,多地断路、断水、断电、断网,受灾群众约90余万人。
救援刻不容缓,灾情就是命令,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闻讯而动。8月2日晚11时,抢险大队连夜进入房山地区,即刻开展道路抢通任务。
面对损毁最严重的军红路,抢险队员一刻也不敢耽误,他们克服高温高湿、地理环境差等重重困难,爬坡过坎涉水徒步往返走了近5个小时30公里,踏勘记录道路断点、损毁、作业环境,彻底摸清受损情况,并以此调整优化抢修方案、调配设备。同时,和兄弟单位一起没日没夜连续作战,不顾塌方、落石危险,冲锋在抢修疏通第一线,通过埋管、搭桥、填堵等方式快速开展施工,38小时极速打通生命线,成功解救大安山乡及周边受困的1万余名居民。
此外,抢险队员还和兄弟单位一起用13小时打通了石板房路,用23小时完成了河北镇区域道路清淤任务。8月13日至19日,经过连日作战,全面完成十渡镇五渡、七八渡、十一渡至十四渡,蒲洼乡等区域道路及河道清淤、环境恢复和消杀任务。
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人民最需要,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的旗帜就插在哪里,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市府分担,为百姓解难”的诺言。
应急抢险不胜不归
尽显社会责任担当
2021年7月12日晚,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接到某区住建委安监站抢险救援任务,63年一遇的短时大暴雨导致山洪爆发,数个村子被淹,村民家最高积水达1.9米深,不少村民被困,情况十分危急!
抢险队员逆行而上,用绳索固定在湍急的水流中前行,深入到各家各户搜索被困村民,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救出12名被困村民并安全转移。
2023年6月11日晚20时,北京地铁某号线施工中400米长隧道突发涌水,隧道井深达37米,隧道内积水深度达2.4米左右,所有降水设备和施工设备设施全部被淹,时刻威胁着北三环的道路安全。抢险大队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人员携带6台高扬程水泵于当晚21时到达现场,制定抢险抽排方案,布置水泵进行抽排。这次事故处置,从进场到撤场完毕历时约160余小时,是抢险大队参与抽排中扬程最高、难度和风险最大的一次任务。
在北京市防汛抢险队伍中,只有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因深基坑和人防工程防汛抢险配有此类高扬程、大流量水泵,展现了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的专业能力和实战能力。
平战结合互促共进
高标准提升发展质效
抢险队员不仅是应急救援的勇士,还是施工生产的尖兵。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以施工保障抢险,以抢险提升施工”为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抢险大队人员、设备以及集团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把抢险与施工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坚强战斗集体。
2013年11月13日,是杨金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抢险大队承接了北京排水集团中心城区管网改造工程,从此走上抢险与施工生产并举之路;紧接着又承接槐房水厂污水管线工程,开创了污水管线小盾构施工的先河。
北京以东的燕郊,平均海拔比北京市低约20米,城内地下水资源异常丰富,逢雨必涝成为发展的痛点。2022年,抢险大队开始对燕郊80平方公里的地下排水系统管网进行更新。2023年雨季,燕郊经受住了连续降雨的考验,“到燕顺路来看海”这一当地人的调侃逐渐成为历史,如今项目二期又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
近10年来,抢险大队共承接新建市政道路及管线、盾构工程、管网修复改造截污及黑臭水体治理等29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施工建设任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市政设施建设、城市品质打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弘扬雷锋精神作奉献
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不断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的内核,定期慰问光荣院、养老院,把爱心和温暖送到老人们的心坎儿里;开展“共产党员献爱心”捐赠活动、“志愿无偿献血”活动,为新疆和田中小学生捐赠图书,连续多年向贫困学校提供帮扶,组织党员干部、优秀青年代表到帮扶对象怀柔雁栖学校、董存瑞学校等单位捐资捐物,用真情和行动筑起爱心堤坝。对于每一名抢险大队队员,志愿服务、捐资助学、帮扶济困、尊老爱幼,早已成为自觉的光荣传统。
抢险大队副队长、全国劳动模范袁忠起有一句口头语:不是在抢险,就是在抢险的路上。20年前,他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3年前,他再次出征,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无论面临多大的危险,袁忠起和队员们都时刻待命,冲在险情的第一线。
“为市府分担、为百姓解难”,秉承着这份初心使命,抢险队员们始终奋战在抢险救援、应急保障、安全生产一线,完成一个又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先进人物代表。杨金钟获评北京市应急先锋、人防系统先进个人,赵恒东获评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余东方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罗小强获评北京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
33年披荆斩棘,33年风雨兼程。
新时代新征程,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用雷锋精神筑牢思想的根基,秉持“创新、激情、诚信、担当、感恩”的企业核心理念,一往无前做京城百姓的“守护者”,稳步向国家一流应急救援队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