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拓展 创优中作为
作者: 窦芒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上弘扬雷锋精神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全面创新学雷锋志愿服务内容形式……”这是今年3月初,上海市“纪念毛泽东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座谈会暨2023年学雷锋服务工作推进会”上提出的要求。
春华秋实,浦江潮涌。岁末年终,记者欣喜地看到,年初的动员部署已付诸实践,全市群众性学雷锋志愿服务高潮迭起,喜讯频传: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勉励大家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7月底,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名单发布,上海有23个个人和单位入选,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始终名列前茅;
11月上旬,黄浦江畔万商云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6万余名“小叶子”和城市文明志愿者参与进博,服务进博,成为会场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
截至11月底,上海市实名认证注册的志愿者已超过60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6%。
“沪上志愿坊”,理论研究为志愿服务创新赋能
梧桐树下、老弄堂口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上海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新时代新征程,学雷锋志愿服务如何“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绽放更璀璨的光芒?3月1日,“沪上志愿坊”上海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点揭牌仪式在徐汇区天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行,全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领域资深学者和基层实践者通过沙龙展开研讨交流,共同探索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围绕“完善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主题,各路专家学者以“上海志愿服务的创新实践”“志愿服务精神传播与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等为题作主旨发言,并与现场志愿服务工作者代表探讨交流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现场还举行了上海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专家库代表受聘仪式、徐汇区天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与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合作签约仪式。
“沪上志愿坊”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驻点行动,是上海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创新之举,由市文明办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目标是通过努力,形成首创常态化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机制、首设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层理论研究点位、首聚全国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学者等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的“三首”格局。
“沪上志愿坊”定期围绕不同主题在各区的驻点分别举行。在松江区,围绕“如何更好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行动”,集思广益,形成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范例。在闵行区元江路上的上海航天创新创业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大家则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四个更好服务’”为议题,各行业专家与企业家各抒己见,通过研讨碰撞出一束束思想火花。
全市已逐步建设了一批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点,组建了一百多人的专业程度强、理论水平高的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队伍,推出了一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范例,提炼总结了基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经验。
创建示范点,树立志愿服务新标杆
上海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全覆盖建成区、乡镇(街道)、村(居)志愿服务三级阵地。2020年底,又在全国率先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全覆盖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阵地超过1.5万个,主要包括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0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6262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对等匹配的区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级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村(居)级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与此同时,近年来又依托商务楼宇、企业园区、滨江岸线、交通枢纽、服务窗口、公园绿地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拓展了2313个文明实践特色阵地和221个市级志愿服务基地,逐步形成了阵地网络全域覆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特色品牌交相辉映、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双向融合提升的“上海模式”。
“提档升级,拓展深化”,从5月开始,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创新、创优”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示范中心创建活动。经逐级推荐、专家评审、群众评议、工作评价、社会公示等环节,共命名了3家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20家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2家区级志愿服务示范中心和10家乡镇(街道)级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培育好样本,树立新标杆”。2023年10月18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隆重举行仪式,为2023年上海市“创新、创优”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示范中心授牌。
致敬志愿者,让学雷锋活动常态持久
盛夏8月,上海百万志愿者中流传着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将全市12万名星级志愿者、2022年度市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以及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优秀志愿者的信息纳入了市信用平台。
同是8月,一次场面热烈的“夏日送清凉 致敬志愿者,全市高温天关爱慰问志愿者”活动感动了无数新时代的雷锋传人。申城大暑,高温相伴,暴雨“发威”,台风来袭。在高温和强对流极端天气影响下,全市广大志愿者不惧高温、不畏风雨,用志愿服务践行文明实践。
“天气炎热,大家辛苦了!”烈日炎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一行先后前往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平公园志愿服务基地,慰问便民服务、交通文明、理论宣讲、文明旅游等志愿者代表。在与志愿者们亲切交流时,潘敏表示,积小善为大善,微光成炬,文明城市建设需要每一位志愿者奉献爱心,上海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离不开全市广大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温,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身体,为建设人民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与此同时,全市各区、委办局文明办,各区志愿者协会,各市志愿者协会直属志愿服务总队、市级志愿服务基地以及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也陆续开展了高温天关爱慰问志愿者活动,为广大志愿者送去丝丝清凉。此外,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联合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3“城市清凉侠”爱心补给站——为高温下的志愿者送清凉行动,设置覆盖16个区的若干点位,配送专属冰柜,为志愿者免费提供冷饮,送去清凉、送上关爱。
2023年,上海各级持续推动《上海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实施办法(试行)》在基层落地见效,不断完善评选表彰、宣传激励、信用激励、关爱帮扶、保险保障、礼遇优待、项目资助“七位一体”的激励嘉许机制。市志愿者协会为全市在“上海志愿者网”实名注册志愿者免费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指导各级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完善保障制度,制定相关办法。如,开展“2021—2022年度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扶持工作”,向上海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扶持等。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