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校友经济,让城市和人才双向奔赴

作者: 张媛媛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如武汉、长沙、西安等地已抢先布局校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少城市在传统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校友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挖掘和利用校友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自古就是孔孟之乡、文化大省,作为教育大省,拥有众多知名高校,16地市均有高校资源,从而拥有较为丰富的校友资源、人才资源。虽然近几年我省重视校友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城市+高校+校友”的融合程度、校友经济的开发和利用、政策支持等方面尚存不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发展校友经济,让城市和人才双向奔赴0

一是高校建立健全校友资源库。尽可能多地对校友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管理,为校友经济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以地市为单位整合校友网站和APP资源,构建集信息发布、交流互动、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友聚集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各地高校校友会功能,深度挖掘本校校友资源,建立常态化、特色化、有效性的互动机制。

二是省级统筹、地市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校友经济相关政策。选树校友经济发展标杆或试点城市,让成功经验启发影响其他城市,以达到我省校友经济发展的区域联动,提升整体效能。各地市进一步通过发布人才引进、资金、税收、办公、用地等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校友投资创业、高校科研研究。

三是推动校友投资创业、高校科研研究、城市产业发展三项结合。政府引导、鼓励高校与校友创业投资向城市规划、产业发展靠拢,加强多方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换。积极探索聚合各方校友力量,围绕产业链延展人才链,围绕创新链聚集资金链,打造“高校+校友+资金+产业+城市”有机融合、共赢发展的新模式,共同产生合力和协同效应。

打好组合拳,下好真功夫。城市要想留住校友,引来人才,还需要政府主导在人才政策执行、产业发展支持、城市软实力提升、校地紧密合作以及服务配套完善等方面奋力进取,久久为功。大力发展校友经济,通过“校友圈”,共筑“经济圈”,实现“城市+高校+校友”的有机融合,来一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迎接更大的发展机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