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基层,就要为百姓发声”

作者: 崔秀娜

“我来自基层,就要为百姓发声”0

编者按: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齐鲁大地涌现出一批批为民发声、为国家谋良策的人大代表。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位——姜健。

她曾连续当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姜健一直践行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认真参政议政,累计提出1509件议案建议。“我来自基层,就是要为百姓发声。”这是她在履职期间始终践行的初心使命。

79件议案建议,

催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自2002年开始,姜健先后7次提交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的议案,此议案随后被列入立法计划。经过多次审议修改,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食品安全法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从制定、实施到修改,我一直在关心着。”姜健道。

为了起草食品安全法的议案,姜健多次到工商局、质检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开始调研,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并对食品生产企业、农产品种植基地、超市、饭店、餐馆等机构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食品安全法推出后,姜健认为,为了确保法律能够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应加大执法力度。于是,姜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领衔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对食品安全法进行执法检查”的议案,这也是该次会议上唯一一件关于对食品安全法进行执法检查的议案。

在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姜健一直跟踪调研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每年都到饭店、农贸市场等场所调研。

“群众是我的智囊团”

“要多提出议案,就要多学习。”姜健始终认为,为国家建言献策,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的韧劲儿。

调研中,姜健总会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遇到老百姓反映情况,就记录下来。近30年来,她写了90多本调研笔记。“我把自己当成百姓的传声筒,把他们的声音反馈到立法进程中。法律法规中加入人大代表的声音,就是加入了群众的声音。”

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草案,姜健5次发言,均被常委会简报刊发。会后,有位全国人大代表来问姜健:“你的发言很专业,你到底有多少智囊团?”

姜健的回答是:“我是医生,凡是遇上不同行业的法律议案,总是先弄明白相关法律,再走访相关单位,虚心学习,座谈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资深专家和业内人士愿意把工作中的困难、不好操作的法律条文,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我回来后结合实际情况再分析研究,才能写出较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发言稿。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智囊团’的话,那人民群众就是我的‘智囊团’。”

千里工作千里路

姜健本职工作是一名医生,却因珍惜人民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有将近30年的时间都奔波在做调研、写议案、提建议的路上,还因此涉猎多个领域,几乎成了“百事通”。

1509件议案背后,除了大量调研,还有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撰写、修改议案。对姜健来说,当在同一个时间需要完成多种工作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科学安排的基础上,超常规超负荷工作。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十几天时间,是姜健一年之中最为忙碌的几天。她的状态就像上满弦的表,一刻不停地转,除按日程参加会议外,还要接待新闻媒体现场采访、修改完善议案建议。姜健说,自己是个格外认真的人,每一件她经手的议案建议都必须反复核对、修改,晚上忙到凌晨两三点,对她来说是常态。

有个细节,必须要提。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每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都会带来自己的“移动办公室”——笔记本电脑、打印机、A4打印纸、订书机、胶带。在姜健看来,自己每年都要提出很多建议,需要修改完善,不好意思总使用代表团的打印机,也担心影响其他代表使用。索性就自己带,用着方便,还能让别人用。

如今姜健已81岁,进入耄耋之年。虽已不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但依然经常聆听收看时政新闻。“我依然有一颗火热的心。”姜健笑道。

(未署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崔秀娜  设计/蔺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