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条长长的铁轨
作者: 崔秀娜到年底,逛超市的时候看到进门的入口处摆满了春联、灯笼等物品,一派喜庆的氛围,就会突然意识到,“快过年了呀!”每当这时候,就会想起余光中的那首小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对我来说,春节就是一条跨越350多公里的铁轨,铁轨的这头是我如今工作、生活的城市济南,铁轨的那头是我的老家烟台莱阳。
从买火车票开始,到一家三口回老家过年,再到领着老妈看电影、吃火锅,与亲戚们见面聊天,这是我2024年春节几天的缩影。在这些细微的描述中,你或许也会看到相似的经历,或许你也有不同之处。但不管如何,正是无数个或平凡普通、或略显嘈杂的瞬间,组成了春节这一交响曲。
老家的天真蓝呀!
对于在异乡打拼的我和老公来说,每年的春运,我和他必须是其中的一分子。2024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三),我和老公领着闺女搭乘D8175号动车从济南出发到莱阳。10:19分发车,12:56分到达,历时2小时37分。之所以选择这趟车,是有充分考虑的。其一,10点以后发车,不会遇上早高峰。其二,因为要带上孩子,所以要在早上给孩子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她起床、刷牙、换衣服、吃早饭。我和老公则疯狂打包,一方面要把我们俩的行李箱装好(有的前几天已装好,但有的还需要早上起来才能塞行李箱),关键是孩子的东西一样不能落!奶粉、奶粉量勺、奶瓶、保温杯、围兜等等各式各样的物件,但凡落下一样,保准你手足无措!你问我为啥不前一天晚上准备好?因为孩子早上也要喝奶粉!也要用所有的这些小物品。

别看它们小,落下一样试试?曾经有一次,我领孩子回家,所有东西都带了,唯独没带奶粉量勺!那叫一个手足无措。只能凭手感,约摸着冲奶粉。所以我每次出发之前,总要拿个小本本,一样样记录好第二天出发要带的东西。第二天往行李箱里装上一件,就打一个勾。所以每次春节回家的当天,从早上起床开始,就进入“战斗”状态!脑海中仿佛有个闹铃在疯狂地响。抓紧时间,不能耽误坐火车!抓紧时间,不能落下东西!从把孩子摇醒,到打车到济南火车站,那绝对是一番比工作还要紧张的日程。这就结束了?这只是个开始!不定哪会儿,脑海中就会一机灵,身份证带了吗?
终于穿越拥挤的人潮,在列车座位上坐下,跟老妈打个视频,说“我们已经平安上车了,一切顺利!”才可以稍微放松5分钟。为啥只有5分钟?因为,孩子活泼好动啊!
在座位上,她一会儿要站起来,趴在椅背上直勾勾地看后面漂亮小姐姐化妆,一会儿又好奇地、眼睛眨也不眨地瞅着对面染着黄头发的帅哥,朗声问我:“妈妈,为什么对面哥哥的头发是黄色的?”惹得我面红耳赤,悄声告诉她:“不许大声!”当然,唯一庆幸的是她不哭不闹!(谢天谢地!)

经历“10个为什么”以后,我会默默地拿出准备好的零食给她。当然,你我都知道,经历“100个为什么”以后,老母亲自会把拿在手中的手机给她,放一部她喜欢的《小马宝莉》给她看。老母亲会在内心里感慨,现在的动画片哪有我们小时候的好看啊!但,一分钟以后可以安然进入小睡状态。这一早上累得呀!
终于熬到列车广播中轻柔的提醒“前方即将到达莱阳站,请要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我和老公双手拿好行李,再仔细地看看座位上有没有落下东西。尤其是闺女的玩具,那可是她的宝贝,但凡落下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约莫1厘米大小的、塑料制作的珍珠,也会让我后面几天连连遭遇“妈妈,为什么你不把我的珍珠收好!”的责问。
拖着行李,手里拽着闺女,拿着身份证出了火车站,看到老家莱阳那湛蓝而悠远的天,踏上我从小长大的这片土地,内心那种说不出来的舒畅油然而生!这就是故乡带给你的意义!这就是为何我们要参与这场“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跨越山海也要回家过年的意义!因为这片土地所带给你的温暖,根植于心。
老家的网红餐厅、电影院也人满为患
初三到家,老妈少不了一番忙活。初四,我老公提议去莱阳市区吃个火锅,领着老妈看看电影,“她忙活一年了,好好休息休息”。
老家在莱阳市郊的农村,怎么到市区里去呢?我一开始想让亲戚送,后来想,要不试试打车软件?一开始想,有可能叫不到车。没想到,5分钟不到,就有车接单。太棒了!而且车就在附近,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老妈一开始担心贵,当得知有打车券可以用时,瞬间眼前一亮:“以后我要去市区里,你们就帮我用个打车软件叫个车行吗?”我老公说可以啊,就给她下载了一个打车软件,教她如何使用。
因为距离市区不是很远,我们很快就到了。老公用美食点评软件搜到某家火锅店很有名,评分特别高,装修环境也不错,遂直奔而去。
一到火锅店门口,惊呆了。这么多人排队!当时还不到11点,我们已排到200多号。这得等到猴年马月!我心想要不换家店?但喜爱美食的老公说:“这么多人排队,肯定好吃!值得等待!”

拿着200多号的排队单,我被指派在这里排队等,他领着孩子和丈母娘去火锅店对面500米的公园里玩儿,名曰“与丈母娘多沟通交流”。满心的抱怨转化成“控诉”,朝着火锅店门口的小哥而去:“为啥你们店里这么多人?”小哥鬼魅一笑:“我们店位置好、环境好、服务好、食材好。”我说:“小哥也帅!”惹得周围排队的人都笑了起来。
小哥告诉我,别看莱阳是个小城,但其实不管是春节,还是“五一”“十一”,就算是日常的周末,网红店铺也是人满为患,在大城市里能看到的排长队的场景这里照样能看到,因为如今小城市的年轻人也很多。
这一结论在下一站的电影院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吃到撑的我们,浑身散发着吃完火锅后那特有的气息,来到了电影院。手拿电影票,进入放映厅后,发现身边前后左右几乎都是年轻人。当然,也有年轻人领着父母来的,毕竟是春节档。终于明白经常在新闻标题上看到的诸如“三四线小城,托起了电影院的复苏”的真正内涵。


三四线小城,和我日常生活的济南,其实在很多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大城市该有的,小城市也在有。小城市的房价低,生活压力小,是不争的事实。
看完电影回家,我感慨“过年回家,跟日常在济南过个周末没啥区别,不就是逛逛街,吃吃饭,看看电影”时,二姨来家里串门来了。
二姨家在距离我家不远的村子里,村民以种植莱阳梨为生。从小到大,二姨就一直在种莱阳梨。当我和她聊天,看到她日益苍老的容颜、长满老茧的手,顿时明白了,春节其实跟假期还是不一样。春节,让亲戚们见面聊天。在与他们一次次相聚的时光里,我知道了我是如何从小孩子一路走到了如今的40岁。在脉脉温情的时光里,我们都是彼此的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