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忙忙碌碌的假期

作者: 张媛媛

春节,是忙忙碌碌的假期0
红春联与过门笺,是春节的仪式感(侯晓燕/摄影)

春节,是“节”还是“假”?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对于迈入中年的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个为了亲情而奔波的假期。它是我的大周末、小长假,是可以陪老人、带孩子的假期;是不用上班,但依然忙忙碌碌的日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春节的享受者变成了家里过年的“主理人”。小时候,和大人一起包饺子,图一个乐,包上三五个,就去玩耍了。而现在,我是包饺子的主力,必须从头干到尾,甚至还要负责收拾碗筷。因为过年比平时吃得丰盛,做饭和收拾都变得格外麻烦。此时的我,终于理解了,当年我妈是有多么不喜欢被家务包围的年,她需要干的活更多一些。农村那些传承下来的过年习俗,都需要她来张罗,扫房子、蒸花饽饽、炸年货……

春节,是忙忙碌碌的假期1
一笔一划,写下最美好的期盼(陈凯涵/摄影)

小时候的年,总是开始得很早,好像一放寒假,村里就有了年味。进城工作后的年,年味最早出现的地方是超市。当超市把红变成了主色调的时候,离年就近了。我就要开始为年操持了,置办新衣、采买年货。我采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线上购物,趁着快递没停,疯狂地买买买。

如若置办得不全,放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着买。我想用这种比平日富足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年的与众不同。其实家里啥也不缺,但辞旧迎新的仪式感一定要拉满。

除夕和初一是在公公婆婆家过的传统年。年夜饭、春晚年年如此,甚至连桌上的菜肴都有些许相似。婆婆总是执着于除夕晚上饺子、初一早上饺子、初一中午饺子的传统,而且这些饺子都是一种馅——韭菜肉,即使年年被我们嫌弃,她依然有她的坚持。初一的经典节目是挨家挨户拜年。那些我认不清的二爷爷、三叔,都需要去道一句过年好。我曾经厌烦这样模式化地拜年寒暄,但现在一句又一句的过年祝福,让我找到了年的意义,让我觉得所有的忙忙碌碌都是值得的。

初二、初三是回娘家过的团聚年。因为路程遥远,我每年回家次数并不多。跨越千里的回家路,一会儿阴一会儿晴,偶尔还会飘起雪花。即使路途奔波,也阻挡不了我回家过年的决心。坐在老家的坑头上,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弟弟、表妹、舅舅……手机上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聚在了一起,聊聊过去谈谈现在,好不惬意。

春节,是忙忙碌碌的假期2
新年,我要许一个什么愿望呢?(谷方亮/摄影)

假期剩下的三天是陪孩子在景区过的新潮年。我小时候对年的期待是压岁钱、是好吃的糖果,那是我们那一代人对过年的向往。对我儿子来说,他对年的期待是酣畅淋漓地玩一场,去没去过的地方,体验之前没有体验过的项目,在天鹅湖畔喂天鹅、在科技馆里感受科技的力量、在古城里体验非遗项目、在大明湖畔赏花灯……一放寒假,他就开始问,今年去哪里玩。陪玩,是一件既耗体力又耗精力的活。小朋友精力充沛,又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即使是普通的风景,在他的眼里也有不一样的色彩。

虽然是小长假,但它并没有给我留下休整的时间,人到中年身不由己。我记得曾经对我妈抱怨过:“我就这几天假,给你两三天,给我儿子两三天,就没了。”有时候,我也想把陪父母与陪儿子放在一起,父母不爱“熊出没”、游乐园,孩子不爱村子里的热炕头。在村子里待久了,孩子会烦;把父母接到城里,他们也不乐意。过年嘛,开心最重要,折腾一点儿又何妨。

春节,是忙忙碌碌的假期3
烟花与红灯笼,除夕夜的绝配(刘新喜/摄影)
春节,是忙忙碌碌的假期4
过年放烟花,是不分年龄的快乐源泉(刘岩青/摄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