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纪严明树丰碑

作者: 王冠 王靓梅

早在建军之初,新四军就颁布了“三大纪律十项注意”。1942年5月,新四军党务委员会发布关于执行党的纪律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了处分党员的权限及手续,彰显了执纪的刚性。

新四军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及时进行查处和整顿。1942年6月至7月,在苏中三分区就有4个干部因贪污被依法判处死刑,执行枪决。1942年,新四军苏中分区交通站长陈新因私卖公家的一条棉裤,被开除党籍。1943年5月,新四军五师三十八团的一个连长因贪污6元钱被绳之以法。该团政委周庆鸣对全团官兵说:“6元钱,数字并不惊人,但大家要记住,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信心打败日本强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铁的纪律、血的纪律。”

新四军纪念馆馆藏中,有一幅特殊的国画。画面中央一株苍劲的古树傲然挺立,枝干虬曲,纹络纵横。画作四周密密麻麻写满题款,字里行间流淌着一段画树还“树”的往事。这幅画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画家莫朴,他曾参加“上海国难宣传团”赴华北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并在淮南参加新四军。每当参观者驻足于此都不禁发问:莫朴为何要创作这样一幅画作、又为何会收藏于新四军纪念馆?

1940年,刘少奇、陈毅在盐城创办了一所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莫朴等人参加了学院的筹备工作。要在抗日根据地办学,条件是十分简陋的。尤其是美术系,刚开办时学生连最基本的画夹、画板、画架等画具都没有。为使美术系的教学活动尽快展开,莫朴绞尽脑汁想办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城东一座寺庙门口发现一株枯死的大树,便请木工将其锯倒,就地取材为学生制作画具。

翌年春,在盐城召开的参议会上,该寺住持向陈毅代军长“告状”,称此树已有百余年树龄,虽枯死但仍为历史文化遗迹,不应该擅自砍伐。陈毅立即致歉,并在鲁艺华中分院重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指出了未经同意擅自砍树的错误。

20世纪90年代,莫朴已成为全国知名画家,但他始终记得陈毅军长当年的谆谆教诲,就决定创作一幅国画《银杏树下》“归还”盐城。莫朴本以油画创作见长,不擅国画,为此专门请来一位国画大师指导自己创作,他连续画了15幅,选出其中他认为最好的一幅“归还”,了却了多年心愿,“弥补”了当年错误。

这幅《银杏树下》,不仅记录了共产党人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也恰似一面明镜,照见过去、映照未来,它启示着我们,唯有将纪律意识深植如银杏之根,方能使理想之树常青。

如今,银杏树的故事仍在盐城传颂,而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折射出新四军廉政爱民的崇高风范。

(摘编自2025年5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swh2025061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