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边区政府的“钱袋子”

作者: 卢东

守护边区政府的“钱袋子”0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非常重视金融工作,总结长期以来根据地金融工作的经验教训,形成一整套管理思路和办法。其中,财会作为金融的辅助行业,负责管理和审计金融机构的财务,被喻为守护边区政府的“钱袋子”。仅在《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故事》文章中,就记述了上百名从事银行、货币印刷、财务等金融工作的干部。本文所介绍的张业建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边区银行及印刷局的重要负责人之一。

投身抗日救国

张业建,1916年12月3日出生在河北阜平县,幼年家境困难,在本县读完5年小学后,辍学跟随父亲做小本买卖。张家在自家临街一侧开了个门面,卖点自产的黄酱、香油、陈醋,在赶集的时候进点山里短缺的商品。张业建在铺子里站柜台、进货、算账,练就了能双手同时打算盘的技术,记账、算账又快又准,很快就小有名气。不久,他为养家糊口,又到当地大商铺当学徒,商家见他忠厚老实,勤奋好学,便将财会知识传授与他。1931年红二十四军来到阜平,在阜平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国民党反动派惶恐万状设法反扑,后因红军中了反动军队的假投降奸计,被迫撤出阜平县城辗转到陕北。这时战乱中的阜平,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张业建家的店铺也因被匪兵哄抢而破产倒闭。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进驻阜平,张业建的父亲在动委会工作,兄弟张业胜参加了八路军。张业建受家庭影响和爱国进步思想的感召,毅然参加革命工作。当时边区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国民政府定期发放的军饷,但因兑换给边区的辅币数量较少,难以找零。另外,法币、代价券、银元等货币一起在市场上流通、管理时常出现混乱状况。

1937年12月,吕正操率领人民自卫军抵达阜平整训。聂荣臻与吕正操商谈建立边区银行、发行钞票、抵制伪钞、发展经济等事宜。组织上考虑到张业建具有会计工作经验,把他作为组建边区银行的候选人。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县城召开,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会上通过“边区为统制与建设经济得设立银行、发行钞票”的决议案。2月18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咀村宣告成立;3月20日,边区银行在石咀村普济寺召开成立大会,正式挂牌营业。关学文、胡作宾分任正、副经理,张业建任银行出纳,主要负责管理资金、票据、证券和审计等工作。碍于残酷的战争环境,边区银行成立后多次转移,被群众称为“游击银行”。在一次夜间转移中,他们途经阜平县城,银行同事看张业建到家门口了,就劝他回家看看,但他坚决不肯,说自己携带公款按规章制度不能因私回家。

为推动边区银行存放款和汇兑业务的开展,银行扩充总行内设机构,建立健全分支机构,使边区银行逐步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张业建在各分支机构中奔忙,经手的有边币、冀币、法币,还有黄金,他严格执行章程法规,账目清楚,从无差错。当年,上交黄金多采用随身携带方式,把金条缝在布袋里系在腰间带到银行。有一次,他到营业所办理收付业务,在返程途中,因身上带有两根金条,一行两人前后保持距离谨慎前行,突然,前面的同志回头向他挥手喊了声:“鬼子!快跑!”转身躲进了路边的高粱地,他顾不上多想也跟着躲进去,两人拼命向高粱地深处奔跑,日军的子弹嗖嗖地从他们头顶飞过,把高粱杆打得噼啪作响,叶子满天横飞,张业建紧紧捂住腰间的金条,生怕落到敌人手里,拼死保护公款,终于脱离险境。

在战火中成长

1938年6月,边区银行印刷部与边区银行分开,成立“晋察冀边区印刷局”,吕东任印刷局局长,罗琪任工务主任,张业建任会计总务主任。

1938年9月到11月间,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施多路围攻,冀中平原相对空虚。边区印刷局、边区银行(加印部)和边区政府一起向冀中转移。转移队伍先来到冀中吕正操司令部所在地——任丘县的青塔。时任印刷队队长的刘英回忆:“我们印刷局随边区政府转移到任丘县的青塔。在青塔了解到安新县的一个伪军的司令部,有一台天津北洋铸铁工厂出的大石印机,而他们正发不出军饷,急于想把这台大石印机卖掉,吕东同志便派我与他们商谈,为边区印刷局买下了这台大石印机。几天后,又听说武强县一个小印刷局里有一台大石印机,我又奉命和张业建同志一起,骑着自行车来到武强县,找到县政府,又买下一台大石印机。”因在安新县买的大石印机缺失部件,正常投入生产的是张业建等人在武强县购买的大石印机。这也成为边区印刷局第一台具备生产能力的大石印机。

1938年10月,日军在五台山地区扑空败退后,又掉头向冀中大举进攻。印刷局奉命西撤,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向阜平附近转移。在形势恶化的紧要关头,张业建和刘英带领一个小组从清风店附近过铁路,途经曲阳、阜平,最后在河北和山西两省交界处杨家庄与吕东带领的小组会合。时间相隔半年,印刷局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战争的洗礼,职工队伍壮大、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张业建、郭明显、张松林等许多同志都在这个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印刷局西撤的各路人马陆续到达平山县杨家庄,立即清理房子,安装设备,开工生产。由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频繁“扫荡”,印刷局在艰苦的转移途中无法生产,积压的边币需求量很大,加上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边区银行原有印钞设备和人员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为解决缺少印刷设备和技术工人的问题,张业建四处寻找印刷设备和耗材,在采购印刷设备时亲自去验货、谈价、安排运输。为抓好材料采购以保证生产及时供应,张业建找到在天津一家纺织厂做印染技术员的大哥张业隆,动员他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把技能贡献给解放区。1939年张业隆回到阜平,参加了边区印刷局工作,并利用他在天津的关系,为印刷局购买纸张、油墨、机器零件等。

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抗日根据地进入最为艰苦困难的时期。据《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故事》中描述:“边区印刷局度过了抗战以来最困难的1942年,生活极其艰苦,过年才用黑豆面包了点饺子”。印刷局在反“扫荡”中为避免损失,保存实力,采取分散活动,到阜平县附近一些工人的家乡,利用亲属关系隐蔽起来,在保密和对外半封闭状态下开展工作。一方面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招收工人和农民;一方面招收职工亲属。印刷局平时是一个印钞工厂,战时是一支游击队,成为真正的革命大家庭。后来,张业建的爱人高美田、侄女张英和张基凤、侄子张典也都参加了边区印刷局工作。

为守好“钱袋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晋察冀边区在进行残酷军事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加强财政金融的统一管理,先后颁布多项法规,逐渐建立健全了会计、审计、公资管理等资产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好财政金融政策法规,边区政府办学习班,集中培养、提高金融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行政策能力。张业建在培训班学习毕业后,结合工作实践,经常写点评论和总结用于指导工作。财务处的同志不仅羡慕他双手同时打算盘的本事,还敬佩他自律好学的品行。

印刷局工作性质特殊,要求职工不仅政治素质要好,业务水平也要高。印刷局党支部对全局职工提出“知识分子工农化,干部工人知识化”的口号,教育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鼓励广大工人积极参加文化学习。1942年,张业建在边区银行所在地——河北省灵寿寨子村,参加了政府贸易管理局举办的会计训练班。当时,华北大城市的物资均掌握在日伪军手里,加上日军“扫荡”破坏,根据地百姓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反经济封锁,边区政府把积累资金和经营商业作为金融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内外贸易。1943年,边区政府选派党员干部充实金融财会战线,张业建在会计训练班学习结束后不久,被调到裕华总店任会计股股长。1945年又调到恒升总店任会计室主任。

严格执行制度法规

自1938年边区就开始建立公营商店,开展内外贸易,在各个贸易干线分段设立总店,其中,裕华总店在冀中,恒升总店在阜平,统称贸易公司,经营煤炭、油料、食盐、医药等多种物资,张业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在会计训练班学到的知识,不仅会计工作颇有起色,还能保持清醒头脑。值得提及的是,当年物资短缺,边区贸易公司经常要和国统区的商人打交道,店里一些人出现了追求个人生活享乐的现象,张业建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始终保持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作风,坚持原则、严于律己。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张业建先后担任晋察冀边区贸易总公司会计部副部长,华北贸易总公司审计室副主任。为落实边区财粮政策,了解老百姓负担公粮的能力,每到粮食丰收在望的季节,他都要下乡调研筹粮。所到之处,按规定村里往往安排他们在经济富裕点的老乡家吃“派饭”,虽然饭后付钱,但他看到老乡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他们,心里总是过意不去,为减轻老乡的负担,他自带干粮下乡,不吃村里的“派饭”。有一次,商贸公司领导带队下乡,吃饭时发现张业建躲在没人的地方,吃自己带的干粮,这才知道他每次下乡不吃“派饭”的事情。此事传开后影响很大,大家以他为榜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下乡做粮油贸易时,多为老百姓着想,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

张业建作为商贸公司管“钱袋子”的领导,花钱从不大手大脚,每花政府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张业林回忆二哥张业建时说:“1945年,我八路军收复张家口后,边区贸易公司进了城,由于吸纳的旧有人员包括工人、店员、职员等,他们是原职原薪,所以,边区贸易公司开始实行薪金制。张业建领到薪金后舍不得花,自阜平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兄弟姐妹都参加了革命,只有父亲带着一家9口老小生活十分困难,边区政府了解到他家的困难,送来50斤玉米面作为军属的困难救济。后来张业建的母亲和大哥相继病故,边区政府又送来一头毛驴,作为困难救济,用于磨面、拉货、耕地。此事,张业建一直放在心上,他把薪金积攒下来,将救济款和毛驴的钱全部还清。边区政府有关领导对他说,政府救济军属的物资不用还。他却坚决地说:‘救济款也是公款,我享受了薪金制,我的家人就不能再享受公款救济。政府用钱的地方很多,我们是管‘钱袋子’的,公私要分明。’”

1948年12月,解放区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1949年8月,张业建出任华北粮食公司审计室主任调往北京。1952年9月国家粮食部成立后,他先后被任命为粮食部财会司副司长、司长等职。虽然职务变了,生活条件好了,但他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艰苦朴素、兢兢业业。张业建从边区银行出纳员到共和国粮食部财会司司长,从守护边区“钱袋子”到守护“国家”钱袋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始终不渝地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模范地恪守党纪国法,坚持原则,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大公无私,生活俭朴,一尘不染,保持了一个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本色。

(感谢焦凯立先生提供有关资料)

(责编 李芳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