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惠及千万家暖心服务送上门 共护“朝夕美好”
作者: 陈敏
当清晨的阳光爬上山脊,重庆的街巷里已升腾起两股暖流——社区老年食堂飘散的饭香与普惠托育园传来的童声,共同编织着这座山水之城最温暖的民生图景。
为了让“一老一小”得到更多关爱,2024年全市建成老年食堂1695家,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13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4.6%,“童心相伴”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惠及16万儿童……这一组组数据勾勒出的,不仅是“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图景,更是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老年食堂为幸福晚年“续航”
正月十五这天早上,家住北碚区水土老街九龙社区的樵全玉,步行5分钟来到社区中心,预订当天的午饭。2024年,九龙社区老年食堂运行以来,她便常常在这里解决就餐问题。
中午12点,已有多位老人在此用餐。这一天的菜品有粉蒸肉、西芹肉丝、炒儿菜、炒豆干、番茄鸡蛋汤。当天恰逢元宵节,食堂还提供了汤圆。
两荤两素一汤是九龙社区老年食堂的标配,餐食主要以软烂、清淡为主,65岁以上居民每餐10元,65岁以下居民每餐12元。
“有荤有素有汤,还变着花样吃,比自己买菜来做方便很多。”樵全玉和邻居们对社区食堂好评连连。
樵全玉是一位独居老人,老伴去世后,儿子工作较忙,只有周末才回来。原先喜欢跳舞的她,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跳得也少了。
在她看来,独居的老年生活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比如突发危险、摔倒、没有按时吃药……樵全玉去年就遭遇过一次意外,那天,她刚买完菜回到家就不小心摔倒了,好在家里配备了“银龄守护卡”,她按下SOS按钮后,10分钟左右,网格员就到场施救,协助将她送医。
从那以后,儿子就劝她尽量不要自己买菜做饭。
据悉,水土街道九龙社区与陵江社区作为老城市建成区,居住着2500多名老年人。老人们的饮食安全与生活品质缺乏有力保障,对便捷、贴心的助餐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2024年,北碚区民政局、水土街道牵头,九龙社区协助,引入社会资源新禾医院,在医院试点建设九龙社区老年食堂。新禾医院负责具体建设与运营工作,街道定期对食品安全、设施安全以及服务质量等展开检查,确保食堂规范有序运行。
目前,该社区食堂服务范围已覆盖水土街道九龙社区、陵江社区的7000余位居民。
近年来,重庆各地纷纷探索社区食堂建设,让大家在家门口吃上既便宜又卫生的饭菜,暖胃又暖心。
为此,重庆还制定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方案》等,探索形成老年人可负担、市场主体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市委深改委将探索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纳入重大改革项目,规划建设老年食堂1695个、年服务老年人180余万人次。
此外,老年食堂的出现,还为老年人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在重庆,居家养老占比70%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家庭、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为老人提供更便捷、舒适和人性化的养老环境。目前,全市已打造街镇养老服务中心963个、社区(村)养老服务站点10912个,家庭养老床位达5000余张。
让幼有所“育”不负所“托”
老有所依,小有所养。0—3岁婴幼儿是“最柔软的群体”,在守护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少家庭对“家门口托育”有强烈的刚需。
刘妍希家住渝北区翠湖柳岸,两年前,女儿出生,由外婆照料。但去年,外婆经历了一次手术,对孩子的看护变得力不从心。
这时,刘妍希想到了托育机构。多方咨询后了解到,重庆的托育市场以专业托育中心和家庭式托育机构为主。家庭式托育机构主要开办在小区里,专业托育中心主要开办在商业区,收费标准为每月4000—9000元左右。
“对我们而言,去专业托育中心有一定经济压力。”一番考虑后,刘妍希把孩子送到了一所幼儿园读小班。但一周后,因年龄太小不能适应,孩子又被接回了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妍希了解到家附近的两江实验幼儿园专门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开设了托育班,?2-3岁孩子的托育费是每月1290元,目前有4个班,每个班有10多名小孩。
在刘妍希看来,这样的收费标准完全能够接受。入托一个月后,她惊喜地发现孩子的变化:语言能力进步很大,能够完整表述自己的需求;回到家后,娃娃也能自主入睡。
“把娃娃送到你们这里来,感觉像‘捡到宝’一样。”刘妍希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该幼儿园园长陈余。陈余同时也把这一消息转发给了渝北区人大代表、渝北庆龄幼儿园园长邓雪梅。
对于普惠托育服务,邓雪梅和陈余经常交流。
2024年,邓雪梅在渝北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逐步推进普惠托育服务的建议》。建议提出没多久,渝北区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公示名单》,获得中央财政项目资金支持。
得知这一好消息,邓雪梅难掩激动,“群众的问题解决一个,压在我心头的石头就轻一点。我将持续关注普惠托育工作,为教育民生积极发声。”
在重庆,“有得托”正一步步成为现实。作为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重庆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截至2024年10月,全市托育机构达2357个,托位数12.94万个,包含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托班等多种模式。
为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还共同制定《重庆市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及补助办法(试行)》,对纳入备案管理的普惠性托育机构,按照托大班、托小班、乳儿班分别给予运营补贴,所需经费由市、区县按比例分担,并视情况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托得起”也不再是奢望。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托育费用处于合理区间,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普通收入的家庭也能享受到专业的托育服务。
“我觉得这是一个新机会,托育行业将迎来新发展。”邓雪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