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丰堰申遗背后的人大力量

作者: 张士横

巨丰堰申遗背后的人大力量0

“当时听到这一消息,我激动的心快要跳了出来。”近日,提起去年9月3日那天的场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78岁的老人糜良政记忆犹新。

彼时的他,正坐在自家的沙发上,手捧一杯热茶,静静地看着电视。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新闻片段——“秀山巨丰堰顺利通过国际灌排委员会的评审,正式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这一天,终于来了。”他兴奋地说。

这意味着这座古老水利工程终于得到了重视和保护,也意味着曾经作为多年县人大代表的他,为巨丰堰修复和保护而付出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初识巨丰堰

在清溪场街道,平江河支流泥河从这里穿过,秀山巨丰堰就位于此地。

这个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建筑工程,在过去258年的风雨里,一直守护一方水土,为平江河沿岸的广袤沃土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秀山县志》中有“平渠引溉,利润千顷”的说法。

而糜良政与巨丰堰的故事,从他年轻时便开始了。

“巨丰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是集防洪、灌溉、排沙等功能于一身的枢纽工程,其布局合理、结构科学,是丘陵山区引水灌溉枢纽的典范。”糜良政说,他是秀山本地人,小时候经常在巨丰堰附近玩耍。可随着时光流转,这座古堰渐渐显露出破败的痕迹。

“巨丰堰的老化,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痛点,更是秀山文旅资源的损失。”早在2000年,糜良政开始关注到这一问题。当时作为秀山自治县人大代表的他,深入了解了巨丰堰的现状,并思考修复与保护的可行性,他要为这座百年古堰做些什么。

2002年,糜良政首次向秀山自治县人大提交了对堰渠进行整修,恢复其灌溉功能的建议。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难度大等原因,相关部门并未给予太多支持。

尽管如此,糜良政并未放弃,他走访农民、深入调研、跟进监督,不断向县水务部门反映问题。他明白,如果不修复巨丰堰,县域的农业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还会让这一历史遗产慢慢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

几年的呼吁没有白费。随着梅江大灌区项目资金到位,巨丰堰的部分渠段开始得到修复。虽然这一阶段的修复工作仅仅解决了小部分问题,但这对于糜良政来说,却是一次重要的突破。

“巨丰堰的未来似乎有了新的可能。”糜良政看到了希望。

关注从未停止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巨丰堰下游的灌区被纳入县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灌溉用水需求逐渐减少,巨丰堰的修复工作再次面临挑战。

2012年,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糜良政提出了《关于加快修复水库河流灌区内的埝渠沟塘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议》,但因为巨丰堰下游地区的规划调整,这部分工程被迫搁置。

尽管困难重重,糜良政还是满怀希望,持续提出代表建议:2016年12月18日,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保留修复巨丰大堰的建议》;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对巨丰大堰部分堰渠进行保护和整治的建议》,建议水务部门、文旅部门对巨丰堰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既要恢复其灌溉功能,又要保存其文旅价值。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1年6月20日,糜良政得到了秀山自治县水利局对自己建议办理的复函。

该函表示,2020年6月以来,县水利局将巨丰堰申请世界古灌溉文化遗产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于2021年4月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编制《巨丰堰灌溉工程遗产研究评估报告》和《巨丰堰灌溉保护规划》。

从2000年到2021年,糜良政连续四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20余年间,他用执着和坚守关注着巨丰堰的留存和保护。2021年以后,年逾古稀的糜良政虽然不再担任县人大代表,但是他对巨丰堰的关注从未停止。

走上申遗之路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于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国人熟悉的都江堰、东风堰、郑国渠、灵渠等,都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0年,重庆市水利局刚刚成立水文化研究院,正对重庆的水利遗产进行挖掘、梳理。在得知巨丰堰存在的价值后,大家十分欣喜,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考察。经过深入挖掘,专家团队认为巨丰堰的修建,对秀山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古堰也见证了西南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更深入的考察,惊喜不断传来:专家们发现,巨丰堰虽始建于200多年前,但仍然保存完好。渠堰总长41.5公里,至今仍发挥灌溉功能,后经进一步完善,灌溉范围延伸至1.6万亩。

“巨丰堰的‘立体化’灌溉工程体系,是适应丘陵山区灌溉需求的典型代表,也是古代秀山人民治水用水的智慧结晶。”重庆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巨丰堰的三拱桥,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仍在使用的砌石渡槽,而其形成的“渠-渠-河”三层立交形成了高水高灌、低水低灌的特色灌溉模式。

2024年,秀山巨丰堰申遗成功,前后历时4年。重庆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重庆市水利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填补了重庆市世界级水利遗产的空白,对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巨丰堰的守护者们

当巨丰堰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消息传来,秀山的街头巷尾一片沸腾。“感觉特别自豪!”市人大代表、清溪场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珂说。

王珂生长在秀山,他熟悉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山岗,也熟知巨丰堰那条蜿蜒的灌溉渠。

“这座堰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已经建成,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瑰宝。它不仅是治水工程,更像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书,字里行间是先人的智慧与奋斗。”王珂说,他明白,大家不仅仅是在保护一座水利工程,更是在保护一种流淌在秀山人血液中的文化与精神。

“这座堰的保护,已经不仅是秀山的事,还是整个重庆的事。”据王珂介绍。

如今,巨丰堰已逐渐成为秀山乃至重庆市的水利文化名片,但这仅仅是开始。当前,秀山自治县已制定《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现状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旨在建立健全巨丰堰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体系。

在2025年1月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王珂提交了关于加强对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的建议,建议市政府统筹安排,设立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遗产常规保护、日常修复、开发利用。

未来,巨丰堰将成为一个文化旅游的热点,而这背后的守护者们,将继续为它的传承而奋斗。“我们要用心去保护它,用行动去传承它,让每一个来秀山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王珂笑着说,巨丰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