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生活的交响
作者: 周其伦
作者:蔡晓安
内容简介:
《沧海一声笑》是蔡晓安的最新力作。全书20余万字,不仅有错综复杂的故事结构,更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家从自身视角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小说艺术的张力,同时以读者的感受为重,希望它成为一部真正“好看”的小说。全书以“情”为主线,既有爱情的纠缠、友情的铺陈,也有亲情的环绕。
这部中篇小说集以《沧海一声笑》为总题,意在表达无论书中有多少恩恩怨怨、悲欢离合,最终都归结于“和解”——既包含对书中人物矛盾和解的期许,也寓含作者对自我命运的和解。
居住在重庆市云阳县的青年作家蔡晓安,是我近些年关注较多的一位本土作家。我们一起讨论过文学创作的思考,畅谈过发自内心的生活感悟,我也曾给他的作品提过许多建议。交往多了,我由衷地感觉到,他就是一个为文学、为小说而生的人。
常言道,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蔡晓安自幼生活在乡村,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乡镇学校任教,不久又南下广深、北上京漂,从事过商品推销、报刊编辑等多种职业。在艰难打拼后看不到希望,他满身疲惫地回到故乡。丰富的人生履历,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也为他的生命增添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厚重。于是,他30多岁时开始用笔墨诉说满腔衷肠,且一发不可收,很快在文学这个广袤的园地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与作者的多部小说作品一样,这次结集出版的中篇小说集《沧海一声笑》,也是他对自己过往生活阅历的一次文字梳理。这本书收录了他新近创作的六部中篇小说,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他多年潜心文学创作的一往情深。
《刀刀恋》这部中篇放在集子的开篇,显然体现着作者的某种期许。这部作品记录了一段年轻人之间的感情经历,将“我”与“可乐妹妹”在失恋期的种种情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当“我”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叫“可乐”的大学生妹妹后,那种相隔千山万水的热恋,以及“可乐”在热恋中来去自如的随意,都被作者刻画得十分到位。“可乐”几乎每月都要飞到云阳与“我”幽会,却从不愿意让“我”去上海看她。到了双方见过父母、有点谈婚论嫁的意味时,话锋一转:“可乐”大学毕业选择去英国留学,邂逅了她高中时暗恋过的男生。此后,“我”和“可乐”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最后“可乐”干脆失联了。几年后,“我”在“可乐”的QQ空间里看到她更新的资料,才发现她已结婚,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照片令人心酸。恍惚中,“我”意识到,原来自己不过是她追逐暗恋对象的替代品。《刀刀恋》所描摹的,粗看仿佛是一段始乱终弃的男女恋情,但深入思考后,我们似乎能够触摸到作者的用意: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实际上想呼唤的是人性中最美、最感人的东西,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
《海燕》的描写更加催人泪下。年轻漂亮的女主人公海燕原本有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但为了能够顺利地从乡医院调入县城医院,她只能屈从于院长惠远志。她的愿望实现了,但家庭的裂隙却逐渐显现。丈夫患上了严重的肌无力,生不如死。此时,海燕怀上了惠院长的孩子,被安排到两百多公里外的主城进修。虽然这里远离小县城的飞短流长,但她与丈夫和儿子的关系却日渐疏远。怀孕七个月时,在三亚保胎的海燕收到丈夫因绝望而跳楼的噩耗。她迫不得已提前引产,回老家料理后事。东窗事发后,婆婆将她拒之门外。当她再次回到惠院长身边时,遭遇的是院长原配夫人的恶意摊牌。直到这时,她才痛彻心扉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只可以自由飞翔的海燕,这些年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张牌。昨夜的一帘幽梦,变成了今天的一地鸡毛。作品对海燕这个悲情人物的塑造,也是对人性善恶的一次直击心灵的叩问。作品告诉人们,在善与恶之间踉跄游走时,谁都不应跨越内心的那道红线,否则悲剧的上演只是时间问题。
《狮子岩》在整部作品集中最具分量,大约有50000多字。这是一篇叙述线相对较多、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中篇,作者不仅在其中回眸了儿时的懵懂,也从多个侧面考校着人生的悲喜起落。作品从建新小学高光明校长的平步青云起笔,先从乡镇教师的子女们的视角去描写年少时丝丝缕缕的情愫,继而又记录了乡镇学校教师生活的驳杂细碎。主人公“我”和高校长女儿高晓虹的关联,加上学校后山那巍峨神秘的狮子岩,都囊括其中。这些故事线条的嵌入,使得作品的主旨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以一种亲和的语调,将乡镇教师的日常讲述得如一坛陈年老酒,开坛即香、品之有味,也灵动刻画出这群普通教师之间的细碎纠葛。结尾处“我”和高晓虹,以及“大个子”之间欲说还休的情感摇荡,与年少时一起攀爬狮子岩时的微妙情愫遥相呼应,既有生活的深度,又演绎出艺术魅力的深广。
《沧海一声笑》是一部与书同名的中篇,我想,作者将这部作品的篇名拿来做这部小说集的书名,显然是有些“处心积虑”的。这篇作品里的主人公周海笑,是一个曾经被学校除名的中学生,但他在自己人生稍有起色的时候,处心积虑地谋划如何报复曾经的校长和老师,这就使得我们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感到一种沉闷的顿挫。所谓“沧海一声笑”,实则表达的是作者对主人公周海笑小人得志的嘲讽,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师生情感世界失衡的思考。作品中的沧声与叶晓芬跌宕交集的恋爱,以及沧声父亲对儿子不冷不热的态度,都为这部作品的解读增加了厚实的基底。
作者在《飞翔的姿势》里,也是通过对乡村中学教师何必的一段心路历程速写,特别是刻画他在对待影响自己生活的两个女孩情感心路的细节,真实地反映出当下世相中又一种姿态。吴鑫荣是何必曾经的同学,如今又是同事;曾静怡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女学生,担任英语科代表。作为班主任的何必,也曾不安于现状,停薪留职去沿海地区闯荡过一番,回到学校后继续任教。吴鑫荣为了摆脱前男友的纠缠,将全部心力倾注在教学上。曾静怡因一时忍受不了吴老师的惩戒,离校出走遭遇强暴,在心灵深处埋下阴影,最终选择轻生。而吴鑫荣与何必的情感在她前男友的不断纠缠下也没能善终。这部作品里的三个形象都不那么“高光”,但这部作品所表达出的内容,仿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最初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冀,也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展翅飞翔,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残酷地阻扰着思绪纷飞的路径,以至于最终的飞翔姿势不那么潇洒自如,有的人还留下了终生遗憾。
《二叔这一家》这篇作品,我曾在《地火》刊物上读过。作者用情地讲述了“二叔”一家人从偏远农村到城市打拼的种种生活幽微,把他们前行的每一步与千千万万农民工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立意就非常开阔。我读这篇小说最深的感觉就是,作者浓墨重彩地刻画的“二叔”,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他是与他命运相关的所有人的缩影。他们深爱乡村,但也期望变成城里人,而在“变成真正的城市人”的过程中,有一道道无法跨越的天堑,因而注定了他们的命运充满难以尽述的艰辛、充满无法揩尽的汗水。“二叔”和他们的遭际,蕴含着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
蔡晓安的这部中篇小说集,与我此前读到过他的《岁月是一条蜿蜒的河》《小城微光》等小说集一样,很大层面上都得力于作者丰沛的生活阅历和厚实的人生体验。这些充斥在他作品里的人物和事件,无一不是作者对自身生活的检视、对广阔大千世界的体悟。胸中有了沟壑万千,下笔才能从容淡定,当我们将作者的这种创作动因放在文学创作层面去品味,可以真正感受到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精髓。
他曾告诉我,想写的东西太多,时间却不够,很多素材搁置心中已久,不早日把它们变成文字,对不起人生经历对他的馈赠。
我觉得他现在唯一需要的,是“跨栏”时的奋力一搏,努力去“捅开”进入文学最高神圣殿堂的“窗户纸”。
当然,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蔡晓安矢志不渝地坚持着、守望着。他的这种坚持和守望,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让他实现崭新的飞跃。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