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赋能 让代表建议落地有声

作者: 张士横 程俊豪

在人大工作持续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提升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成效?新修改的代表法给出了清晰答案。其对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制度进行了系统性完善,进一步凸显了代表在人大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代表履职需求,持续对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优化。从流程优化到功能升级,不仅实现代表建议办理的精细化、高效化,办理质效也不断跃上新台阶。

数字赋能 跑出办理“加速度”

健全议案建议办理制度是新版代表法的亮点之一。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从制度建设、平台搭建、督办落实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

2024年初,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渝快政”开发建设“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其代表议案建议场景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及15个区县人代会投入试用。

上线后,代表建议提交、审核、交办流程得以优化,办理效率显著提升。

“代表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评价也变得更加便捷。”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代表需填写纸质评价回执来反馈意见。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代表信息填写不完整,有的回执寄送地址不准确……现在,代表能随时随地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在线评价,评价结果也会即时反馈给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委督查办和市政府办公厅等归口单位,助力其开展督办工作。

目前,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设有“驾驶舱”以及“代表议案建议”“代表闭会建议”“代表好建议”等功能模块。同时,“工作通报”“代表情况反映”“建议预录”模块也在开发中,致力于全方位提升议案建议办理质效。

“使用‘人大代表全渝通’既能直接联系承办单位,还能通过‘亮灯’督促办理进度,十分便捷。”市人大代表、江津区白沙镇党委书记曹均平说。

截至2024年4月,重庆38个区县(自治县)和近80个乡镇已建设并使用该场景。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乡镇建设使用全覆盖。

沟通提效 解锁办理“新密码”

新修改的代表法规定,代表建议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工作机构或者乡镇人大主席团交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办理,有关机关、组织在研究办理代表建议的过程中,应当与代表联系沟通,充分听取意见。

在重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陈民等10名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修订《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的议案。元宵节刚过,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就邀请提出议案的部分代表实地调研,并与市级相关部门、单位进行面对面交流。陈民代表感慨,人代会刚结束就能参与调研并与承办单位直接沟通,对办理工作十分满意。

据介绍,重庆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流程中创新设置“见面沟通率”刚性指标,促使承办单位积极与代表深入沟通。

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和评价情况来看,在560件见面沟通的建议中,承办单位采纳或解决代表建议所提事项的有521件、占比达93%,比其他建议采纳或解决比例高出约2个百分点。同时,承办单位与代表在沟通中增进互信,推动建议办理从“文来文往”转变为“人来人往”,大幅提升了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这560件建议中,无代表给出不满意评价,一次评价为基本满意的仅7件、占比1.3%,低于其他建议基本满意率约1.5个百分点。

为落实“见面沟通率”指标,市人大常委会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中明确,各承办单位主办件的见面沟通率不得低于主办件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通过指导、督促承办单位采用集中会办、邀请代表调研、视频通话等多元化沟通方式,进一步提升沟通的覆盖面与质量。

监督问效 筑牢办理“压舱石”

人大代表建议是否真正落实,不仅取决于办理过程的高效性,更取决于办理结果的持续跟踪和监督。

新修改的代表法规定,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工作机构,乡镇人大主席团,应当加强对代表建议的督促办理。

在这方面,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比如,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中设置了短信提醒功能,对办理临期、超期的情形,均会在对应时间节点发出短信,提示承办单位加快办理落实进度;同时,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也会收到短信,视情况开展督促督办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还建立了承诺事项情况年度工作台账,对办理进度滞后的有关承办单位一对一提醒督促,确保按期办理落实。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把检查督促办理落实承诺事项,作为常态化工作持续推进。今年7至8月,市人大常委会将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建议办理情况专项检查。重点关注承办单位是否作出应有承诺,是否兑现了承诺事项,是否真正解决了代表和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上述举措,持续强化对承诺事项的跟踪问效,确保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地落实。

区县探索 激活办理“新引擎”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重点督办建议的带动作用,注重以点带面、以上率下,取得良好成效。各区县人大常委会也相应推行了重点督办建议工作。

以大足区为例,该区通过建立“领导牵头、多方会商、动态督查和重点跟踪”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了代表建议的办理质效,确保群众的急难愁盼得到切实解决。

近年来,大足区人大常委会优化领导督办制度,要求常委会领导每年牵头督办重点建议1件以上,由区委办、区府办,区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委室(中心)负责跟踪督办。

“黑臭水体清零工作”被大足区委、区政府列入了2024年十大民生工程,同时也是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之一。

大足区人大代表、国梁镇人大主席徐晓志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国梁小学校门前坑塘处形成2000余平方米黑臭水体,周边雨污管网未完全覆盖、生活污水渗漏、秸秆杂物淤积。

发现问题后,徐晓志第一时间收集了居民群众的意见,并提出了黑臭水体治理的相关建议。经区人代会讨论决定,该建议被列为大足区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由大足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办理。

在办理过程中,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重点督办机制优势,建立专班推进,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实施清单化管理,明确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具体任务和时限。同时强化跟踪问效,区人大常委会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视察监督。

通过重点督办机制的有力推动,大足区提前一年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23个镇街、60个行政村的91条黑臭水体清零,建设污水管网11.6公里,清淤3.6万立方米,生态修复3300余平方米。

如今,治理区域水质明显改善,还形成了“水下养蚌、水面养鹅、岸边植绿”的生态景观,实现了环境效益与民生便利的双赢。

“以前村民家门口常常污水四溢,尤其是夏天,生活环境非常糟糕,现在情况已经大为改善。”徐晓志谈到,治理过程中规划建设的生态设施还方便了村民就近灌溉用水,群众对此很满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