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出台政务服务条例热门服务周末节假日“不打烊”
政务环境是最大的营商环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改善,政务服务要不断加强。5月1日,《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共24条,对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服务便利化措施、政务服务数字化发展等作了新的规范,实行工作日预约延时服务、周末节假日错时应急服务等便民服务,营造“最惠群众、最懂企业”政务服务新模式。
线上线下节假日“不打烊
目前,广州市已建立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市共有3298个政务服务场所,实现10分钟政务服务圈。
从业务和区域特点来看,广州市在市、区层面组建了‘ ⋅1+2+36+11 ”服务网络,即在1个市政务中心、11个区政务中心基础上,设立市政务中心琶洲分中心、白云民营科技园分中心2个企业园区分中心,并成立空港、公积金、医保、司法(法援、公证)公安(出入境、车管所)、不动产、人社等36个市级部门专业大厅,充分满足各类型各地区企业群众的办事需求。
《条例》优化预约、延时服务。要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提供24小时线上预约服务,同时保留政务服务场所现场取号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提供工作日延时服务。
广州市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穗好办、网上服务、政务服务自助机等线上“不打烊"服务外,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广州市、区政务服务综合大厅在办件量大、办事频次高且紧密关系民生的领域提供了工作日延时服务,出入境、车管、户政、不动产、税务等5类高频、热点业务,部门均推出了周末节假日错时服务。
《条例》还将关注点放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急事急办服务条款正是回应市民关切。《条例》规定,相关单位通过周末、节假日错时服务等方式提供急事急办服务渠道,并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
《条例》出台后,市政务和数据局组织各部门梳理“急事急办"服务清单。5月1日劳动节当天,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开放,提供急事急办服务。同时,出入境、户政和车管已发布了“五一"假期急事急办公告,列明急事急办情形和申请渠道,提供应急服务。
此外,5月3日,广州市公安局中国公民出人境接待大厅及各区出人境办证大厅提供延时服务,内地、港澳台居民如有急事急办情形的,也可直接前往大厅办理;市公安局外国人人出境接待大厅受理“急事急办"申请,未来根据业务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急事急办范围,利用周末或节假日错时办理。
广州市公安局出人境管理支队四级高级警长郭伟宏介绍,此前已开展过延时服务等便民服务,《条例》的出台,让急事急办服务等举措更细化,体现把民生需求放在首位。
政务服务窗口进园区
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政务服务助力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条例》着眼企业,强化增值服务。规范惠企利民政策服务。要求集中公布惠企利民政策,提供查询、咨询以及主动精准推送等服务。规范惠企利民政策兑现。将政策兑现事项纳入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办理,主动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主体,实现部分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编制政策兑现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明确政策兑现的条件、程序和时限,精减申报材料,实现优惠政策一次申报。

去年以来,广州领全国之先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条例》以改革破题,不断促进服务提质,助力企业在广州深耕发展。为打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企业集中的产业园区可以设立政务服务窗口,提供企业开办、项目建设、人才服务等政策咨询,加强项自全流程帮办代办。
4月29日,在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州民营科技园分中心,林先生拿到了崭新的营业执照和“惠企大礼包”。林先生表示,他前一天下午在线上提交了材料,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领营业执照的通知,办事效率很高,为企业省了很多时间。
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州民营科技园分中心负责人匡艳燕介绍,该中心依托“绿色通道"专窗提供免预约、优先办、提速审批、专人跟进服务,截至今年4月,已有2787家企业在库享受提速政务服务。
同时,《条例》聚焦一体化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托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科创、国际贸易等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
首次对“一件事”办理时限立法
《条例》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明确关联事项实现一次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证,并在全国首次对“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时限进行立法,规定涉及并行审批的“一件事”,不得超过单个事项的最长时限。这意味着申请人办理多项关联业务时,办理时限大幅缩减。
《条例》为将各单位的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和时间成本,明确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要求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除因场地限制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并经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同意外,均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原则规定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
着力解决“等候时间长"“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时间没处办事”等困扰,《条例》要求,政务服务场所即时提供排队办理进度情况,供申请人查看、预判。明确当办理事项超过合理时间或者排队人数过多时,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督促改进。
广州市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推出更多高频、面广、需求集中的广州特色“一件事”,即将推出汽车平行出口、机场综保区通关、医疗资质打包办理等涉企服务,以及充电桩报装、人才引进、生育保险申领等高频个人“一件事"场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mdk20250517.pd原版全文
今年,在解决政务服务“同事不同办”问题方面,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规定政务服务事项均应当纳入基本目录统一管理,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水电气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办事指南也应参照执行。
此外,《条例》要求提供政务服务的相关单位应当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和其他全部要求。
电子证照实现“零材料”审批
广州市已于今年1月率先完成全国首个政务领域的DeepSeek国产化适配,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赋能升级。《条例》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供智能预填、智能预审、自动审批等服务,实现精准服务和智能办理。
当前,广州已上线政务服务“慧办小精灵”智能导办助手、“数字政务员"等应用,“数字政务员”日均受理量约380宗,高峰时段的日均受理量接近600宗,初核正确率达到 99% 以上,切实提升了服务效率。
其次,市民提交的申请材料也将进一步精简。相关单位可通过自行调查、部门间协查、数据共享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不再要求市民重复提供。
目前,广州市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系统,业务办理中调用电子证照的事项超6万个,实现“免证办”。“穗好办"汇聚整合便民利企服务事项11500多项,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推进政务大模型、政务机器人应用,打造“慧办小精灵"智能导办助手、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赋能咨询、受理等环节,实现智能问答、智慧受理。
《条例》还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办事需求,要求政务服务场所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陪同办理、帮办代办、优先办理等服务。自前,广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已上线听障辅助智能设备,实现手语翻译、人工导办等个性化服务。
营造政务服务新模式
《条例》强化数字赋能,持续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到现场次数。明确公众可以通过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多种渠道,提出咨询、投诉和评价意见。加强人大监督。规定了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组织代表视察、满意度测评等多种人大监督方式。
记者从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获悉,接下来,广州将全面推动《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落地见效,持续深化“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营造“最惠群众、最懂企业"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
一是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企业服务机制。依托“穗@i企”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编制 21+8′ 重点产业政策服务清单,推动“部门政策库”向“产业(园区)政策服务包"跃升,强化“政策智算器"推广和运营,实现惠企政策精准供给、集中发布、便捷兑现。
二是实施人工智能 + 行动。在实现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赋能升级基础上,优化完善AI智能导办模型,打造智能申报、智能审批、智能咨询、智能出件等应用场景,提升办事体验。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培育数字经济、科技服务、文旅会展、银发经济等广州特色产业链“一件事”,谋划小切口、获得感强的“一件事”。
三是提供个性化专属服务。建立2000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库,设立企业数字化专属服务空间,提供政策解读、帮办代办、诉求直达等服务。持续丰富平台服务内容与应用场景,推进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涉企法律服务、供求服务等专区功能建设,满足企业用户多样化需求。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 张英美编周子朝1210630540@qq.com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mdk2025051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