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网络水军低毁对手法院发出行为保全禁令

作者: 张士横

操纵网络水军低毁对手法院发出行为保全禁令0

4月25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重庆法院2024年度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其中,由渝中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办理的《重庆首例商业诋毁纠纷诉中行为保全禁令案一—重庆某消费金融公司与某小贷公司诉中行为保全案》入选。

案例

2023年6月,申请人重庆某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消费金融公司)发现在"微信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自媒体平台上出现大量账号批量发布、传播"花呗封停规则正式发布”“超过八成用户无故被降额,纷纷卸载逃离"等内容的视频。

不仅如此,这些账号还在视频中宣传推广与"花呗"存在竞争关系的小贷产品,如“盈小钱”“比融”“小安分期"等,同时引导用户至被申请人一一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注册的“微18”“微需要”“贝贝用"等10余个微信公众号,进行进一步操作。小贷公司还对外将上述微信公众号称为"微信版花贝"等,辅以“网友纷纷强推”“专家点评"等内容。经取证,上述视频通过约200个账号发布,涉及视频达300余个。

消费金融公司认为案涉视频内容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对其商业信誉及其旗下“花呗”“借呗"的产品声誉造成严重影响,遂以小贷公司构成商业低毁为由向渝中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操纵网络水军低毁对手法院发出行为保全禁令1

诉讼期间,消费金融公司发现案涉视频仍在网上大量传播,遂向法院提出行为保全申请,请求裁定被申请人小贷公司立即删除在“微信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上发布的视频,并立即停止在上述平台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消费金融公司系“花呗"“借呗"的运营主体,其名下“花呗”“借呗"产品经持续稳定运营,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其商业信誉及产品声誉应当受到保护。

小贷公司实施的涉案行为存在构成商业抵毁的可能性,如不及时采取行为保全措施,可能会损害消费金融公司的商业信誉,以及“花呗”“借呗"产品的声誉,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同时,权衡采取行为保全措施对各方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法院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提出的行为保全申请符合法律规定。

据此,法院裁定,小贷公司立即删除在"微信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平台上发布的视频,并立即停止在上述平台发布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

裁定作出后,被申请人及时删除案涉视频,未申请复议。后经法院审理,认定小贷公司构成商业低毁行为,判决小贷公司赔礼道歉,并赔偿消费金融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60万元。

说法

本案系对操纵“网络水军”实施商业低毁作出行为保全禁令的典型案例。

法院根据“网络水军”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隐蔽性强的特点,准确分析采取行为保全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综合考量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人主观过错程度及损害后果,依法适用行为保全措施,避免损害进一步扩大,为金融企业的商业信誉和产品声誉提供有力的司法保护。

裁定作出后,法院准确把握商业低毁构成要件,依法判决。当事人及时主动履行判决义务,实现息讼服判,充分体现了行为保全制度的事先救济预防损害功能,促成生效判决及时履行,对惩戒网络黑灰产业链,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起到积极的示范效果,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生态秩序,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同时,本案也是司法机关运用行为保全制度遏制网络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例。

法院准确把握“必要性”和“紧迫性”两大核心要件:一方面,“花呗”“借呗”作为知名金融产品,高度依赖用户信任维系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网络水军”大规模散布不实信息已呈现几何级扩散态势。

本案行为保全既维护了申请人的正当权益,又避免了消费者因虚假信息作出非理性决策,更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竞争秩序,实现了私权保护与公益维护的统一。

法院最终以“行为保全 + 生效判决”的组合拳,对网络黑灰产进行全链条打击,为规制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提供了“行为保全一侵权认定一主动履行”的完整裁判范式,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指引价值。

编辑张英美编周子朝1210630540@qq.com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mdk2025051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