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柴来油盐,还有诗与远方菜市场突围记
作者: 周晏如常言道:“一桌好菜,买菜成功占四成。
菜市场曾是一代人生活的“必修课”,那里充满着鲜活的市井气息一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随手捎上的一把小葱;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味,却也氤氲着最浓郁的烟火气。
时代更迭,购物方式悄然改变。
超市兴起后,凭借明亮整洁的环境成为新宠;线上购物App的出现,更是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物。许多年轻人逐渐远离菜市场,下班回家依赖外卖或商圈预制菜,那份熟悉的生活气息也随之淡去。
然而,随着都市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对生活气息的渴望愈发强烈。
前不久,重庆传来消息: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明确提出,将对城区菜市场进行提档升级与专项整治,着力打造20个“标准化菜市场”。
事实上,已有菜市场先行一步,通过创新悄悄转换了“打开方式”一一有的探索跨界融合,拓展多元业态;有的因地制宜,在防空洞里重现市井烟火,让传统菜市场焕发新生。
跨界融合:“新物种”打破传统业态边界
在重庆九龙坡的民主村综合市场,如今呈现出一番独特景象:60岁的手工饺子摊主彭淑琼熟练地揉面,隔壁马来西亚风味肉脯店飘出阵阵诱人香气,不远处的日料店内,几个年轻人享用着刺身拼盘。
这样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场景,放在两年前,彭淑琼想都不敢想。
民主村综合市场的前身是谢家湾骏腾菜市场,自2008年开业以来,一直是周边居民日常买菜的主要去处。
然而,时代的浪潮也冲击着这个传统菜市场。
随着超市、生鲜电商的兴起,骏腾菜市场的客流量逐年下滑,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2022年,转机出现。
民主村片区启动城市更新项目,骏腾菜市场被纳入改造范围。但如何让这个老旧菜市场重焕生机,成为一道难题:骏腾菜市场地理位置颇为特殊,周边两公里内就有两家大型超市,生鲜电商的配送点更是星罗棋布。
“当时传统菜市场业态已日渐式微,若再不寻求变革,这个菜市场恐怕真的只能成为‘过去式'了。"民主村综合市场负责人吴德明坦言,在“两面夹击"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如果菜市场依然只靠单一的卖菜业务,根本无法在市场中立足。
经过深思熟虑,管理团队决定天胆求变,打破传统菜市场的固有模式。在重新规划市场动线、翻新摊位,提升基础硬件设施的同时,特意预留出600平方米的商业面积,用于引入新兴业态。
吴德明介绍道,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升级改造,2023年初,焕然一新的民主村综合市场开始对外招商,向那些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新兴业态抛出了“橄榄枝”。
丁顺均第一次走进民主村综合市场时,便决定在此开设一家日料店:“在日本,很多烧鸟店开在菜市场。既然如此,精致的日料与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为何不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呢?”
2023年5月,民主村综合市场正式开市,丁顺均的日料店也同期开业。让他意外的是,日料店开业首月便人气爆棚,几乎每天排起长队,周末及节假日每天更是要接待七八十桌客人。
丁顺均说:“生意好得出乎我的预期,没想到在菜市场里开日料店,能受到这么多人喜爱。”

防空洞“背篓菜市场”每周六早上8点准时开市。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兴业态的加入不仅没有挤走老顾客,反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日料店的厨师每天都会到菜摊挑选新鲜食材;手工饺子摊前也多了不少被市场新氛围吸引而来的年轻面孔。
市民陈先生最近也喜欢上了逛民主村菜市场。
“我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自己做饭,总吃外卖其实对身体不好。前不久偶然发现这里,买完菜后可以直接现场加工,吃上现成,这种体验太潮了。"陈先生说。
吴德明表示:“现在菜市场的顾客群体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了。这两年间,越来越多非传统农贸市场业态,如烤肉店、面包店等涌人民主村综合市场,为这个地方注入了源源生机。”
民主村综合市场并非个例。
在重庆,不少传统菜市场都在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观音桥银鑫楼菜市场引入烤肉店、脱口秀表演,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石灰市菜市场增设鲜花烘焙店和时尚餐饮店,满足了人们对多元消费的需求……
这些对业态跨界融合的尝试,让原本功能单一的菜市场,重新成为充满吸引力的生活空间,也让人们看到传统菜市场无限的发展可能。
空间探索:“洞子菜市”玩转山城独有浪漫
清晨8点,位于红土地轨道站附近的“背篓菜市场"准时开市。短短5分钟,防空洞里就挤满了人,吆喝声与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这个“背篓菜市场"里,藏着重庆独特的商业智慧一—当防空洞邂逅“菜篮子”,一座城市的烟火气便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2022年6月,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开通。每天清晨6点过,石船站附近的村民会挑着箩筐、背着装满蔬果的竹篓挤上首班车,将新鲜蔬果带入市区。久而久之,4号线被人们称为“背篓专线”。
但由于没有固定的摊位,菜农们往往只能在街头巷尾“打游击”,既影响市容又阻碍交通。为了更方便菜农卖菜,在石船镇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免费提供防空洞作为卖菜的场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mdk20250523.pd原版全文
2024年5月18日,“背篓菜市场"在江北寸滩街道百年供销智慧农贸市场,市民在查看溯源电子秤显示的信息。
为何年轻人会爱上“MarketWalk"?
一方面,年轻人对性价比高的美食需求旺盛,菜市场提供的实惠选择自然备受青睐;另一方面,沉浸式体验正成为旅游新趋势,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景点打卡,而是渴望融人、体验当地生活,菜市场无疑是感受城市脉搏的最佳窗口。
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股热潮
自去年7月起,重庆地区“菜市场"这一关键词的搜索量持续攀升,相关笔记攻略数同比增长超 150% ;搜索用户中,20一35岁的年轻人占比超过 70% 。菜市场俨然成为年轻人“反emo"打卡地。
防空洞开市,许多石船镇菜农慕名而来。
“一开始只想到有个固定的卖菜点。”石船镇菜农吴兴发惊喜地发现,固定摊位不仅让蔬菜“秒售一空”,甚至还能卖出更高价格。
“背篓菜市场”工作人员王小姐介绍,如今菜市场已形成独特生态:每周五菜农在工作群内接龙报名,周六清晨8点,80多位摊主凭报名序号入场,没有摊位费。
防空洞冬暖夏凉的天然优势,搭配连通的火锅店与茶馆,让交易场景充满生活意趣。还有不少年轻人来此打卡,有的甚至摆摊做起了卤菜生意,外地游客也照着网络攻略专程探访。
“洞子菜市"的探索不正于此。
早在2021年,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和平山社区的大河沟菜市场因拆旧建新,临时迁至映山红公交站附近的一条废弃铁路隧道里。
这条隧道建于20世纪60年代,曾是重庆特钢厂的运输专线。街道征求居民意见后,投入数方元进行改造,包括搭建摊位、安装照明、制作标识,并安排专人保洁,最终打造出一个便民利民的“洞子菜
为适应这一变化,各地菜市场纷纷升级改造。
市”,为周边4000多户居民服务。
重庆特有的山地地貌与防空洞资源,为菜市场创新空间提供了天然土壤。
这份山城独有的商业浪漫,不仅盘活了闲置空间,更在保障民生与激发商业活力间找到了平衡点。
受众向新:
年轻人爱上“MarketWalk"
“逛菜市是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市民韩小姐表示,以前下班就往家里沙发一躺,随手点个外卖草草应付,如今却迷上了菜市场里的烟火气。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菜市场,让这个传统场所焕发新生。同时,“MarketWalk"也成为年轻人彰显生活态度的新潮流。
这种转变背后,折射出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热爱。
菜市场早已突破传统印象,成为集美 食、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潮玩"新地标。 咖啡吧、文创摊位、民俗展示等创新元素 不断融入,让菜市场从过去的“土味"代 表,摇身一变成为“潮生活"的代名词。
杭州、苏州、上海等地不少菜市场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增设了休闲咖啡区、亲子互动空间等功能区域。
在重庆,民主村综合市场引人咖啡店、烤肉店、小酒馆等新业态。摊主们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也纷纷选择延长营业时间。
而在江北寸滩街道百年供销智慧农贸市场,智慧化管理成了“法宝”。在这里,市民可以通过触摸查询机,自助查询菜品信息、农残检测、市场摊位分布等。每个商户还配备了溯源电子秤,与智能化管理系统联网后,可以通过电子秤打印的收银小票获取农产品溯源信息。
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购物环境,也满足了年轻人的多元化需求。
菜市场不仅是食物的集散地,更承载着一座城市的饮食文化、地方特色和生活记忆。当年轻人走进菜市场,触摸到的不仅是新鲜食材,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编辑 刘婷婷美编 周子朝327380430@qq.com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mdk2025052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