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成“新绿”

作者: 毛全华

“花落”成“新绿”0

晚上,我与上四年级的儿子毛毛一同背诵古诗,当背到《宿新市徐公店》时,意外发现我们所学的版本竟不相同。

儿子教材里的诗句是:“树头新绿未成阴。”而我当年学的却是:“树头花落未成阴。”

“花落"成“新绿”?这引发了我们的讨论。

毛毛认为“新绿”更好,因为“未成阴"明显说的是“新绿”还没长成浓密树荫,与花无关。我却觉得“花落”更具意境,因为从花朵凋零到新绿抽芽,再到浓荫如盖,中间藏着整个春天的流转。

但细究之后,发觉“花落”与“篱落”“菜花”用字重复,似乎破坏了诗歌韵律。

可古人写诗本不拘泥于此。如《夜雨寄北》算上题目一共32个字,“夜雨”“巴山”几度出现。但今人读来,反而叹李商隐借“巴山夜雨”,营造出了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再说回《宿新市徐公店》,资料显示该诗出自杨万里的《江东集》,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现存最早的可考文献《诚斋集》及《四库全书》中,记载的都是“树头新绿”。

有人推测,“花落"的凋零感与全诗明快活泼的基调不符,也和杨方里创作风格存在差异,可能是后世传抄或者改编时做出的调整。

但“落”字理解为“着落”“附着”的话,“树头花落”便成了繁花缀满枝头的盛景,更显春日生机。有没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呢?

所幸,“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很明显因为菜花是黄色的。

现在需要验证的是,最常见的黄色菜花当属油菜花,在南宋时期是常见的农作物吗?

有记载印证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就有把油菜当作食用蔬菜种植的事实。直到北宋(公元1062年)苏颂的《图经本草》首次将其正式称为“油菜”,并列为油料作物。此后,油菜逐渐从单纯蔬用转变为蔬油兼用,随着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发展,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

那么油菜究竟什么时候开花呢?不同地区的时间显然不同,这就又需要论证当时杨万里身处何地了。

宋史《杨万里传》记载,杨万里出生于南宋,是江西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泣塘村)人。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未就职,并请求任祠禄官,获授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于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自此幽屏,便与世绝。《宿新市徐公店》正是创作于这一期间。

江西省吉水县油菜花的开放时间主要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这个时候,南方农村常见的樱、杏、季、梨等树的花天多已凋谢,新叶初长,而桃花正艳。

儿子立刻指出,有同学查过,“新市徐公店”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我用地图一搜,确实有这个地名,不过现在是一家生态旅游公司,显然不是千年前杨万里曾经住宿的“徐公店”。

另有资料称,“新市”位于浙江德清新市镇,曾是繁华古镇,以丝绸贸易和酿酒业闻名。当时政府在新市设置了酒税官,由朱熹的儿子朱塾担任。杨万里曾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馆,痛饮天醉,并留住徐公店。

湖南、浙江纬度相近,油菜花花期均是3月中旬到4月。由此推测,杨万里看到的,大概率是花谢后萌发的嫩叶。

或许,“新绿”才是杨万里的原作版本,而“花落”是后世因为韵律或者意境的考虑而做出调整的变体。

但无论“花落”还是“新绿”,都无损杨万里“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独特诗风魅力。

(作者单位:渝中区人大常委会)

编辑刘婷婷美编肖莹327380430@qq.com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mdk2025052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