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龛正芳华

作者: 陈泰湧

崇龛正芳华0

潼南崇龛,跻身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油菜花旅游风景区,与青海门源、云南罗平等齐名。

潼南菜花节到今年已是第十七届。

十七岁,青春洋溢,风华正茂。

重庆向来不缺油菜花。每年春季,在山乡各处、田坎里、水塘边、荒坡上,总有一丛丛金黄给大地填色。

困顿了一个冬天的蜜蜂,把积蓄的气力挥洒在金黄之中。它们舞动透明的翅膀,让整个乡村飘荡起香甜的味道。

但崇龛不一样。

崇龛水系丰盈,有姚市河汇入琼江,轻捷地掠过陈抟山脚。江与河的嬉戏将土地割出了一个极大的坝子,颇似葫芦,当地人称葫芦坝。

整个坝区有三万亩宽阔,平而且广袤,看惯了山丘的重庆人乍看这一大片平地,心里就一荡,遇上油菜花无边无际的金黄啊,是会醉人的。

再乘坐小火车在花海中穿越,或泛舟看岸边比人视线更高的油菜花墙,甚至坐上直升机俯瞰……那真是花的海,金黄色的海水中偶尔溅起几点绿色的波浪。

我是不愿意来崇龛看油菜花海的,因为它盛开的时间离清明节太近。

十多年前,也是崇龛油菜花海刚刚打造出来没多久,我正参与编辑一本《旅游创意案例集》。因一次家庭旅行,我和罗海华结缘,儿子也喜欢他,他就成了儿子的“野猫干爹”。

罗海华说,对于崇龛油菜花海的打造,他是参与了的。他还说,他的策划中有热气球、直升机等高空观览项目,只是暂时没有实现。

罗海华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由于天南海北走过很多地方,经历过很多人和事,他“吹牛”总是活灵活现。

对于他的话,我是半信半疑的。

相信的一半,是花海已经打造出来了,很多人会在春季蜂拥而至。一时间,油菜花成了潼南崇龛的代名词,“走,看油菜花!”不用具体指向,大家都知道是去潼南、去崇龛。

不相信的一半,是我很难想象他说的高空观览项目。谁会花钱坐直升机飞到天上去,就为了看个油菜花?

但罗海华每一次“吹牛”都会变成现实。

人到中年的他跟我说,要去读MBA、要去学车、要去搞乡村旅游项目,最终一一实现了。

但他说,等我们老了,要找一个美丽的地方,比如崇龛的花海边,两家人买相邻的院子,把隔墙打通,在花开的季节,两个老头儿坐在院子里喝茶、看花。

如果这是一幅画,一定很美、很有意境,可惜这幅画永远无法完成了——罗海华因操劳过度,猝然离世。

很多次想去崇龛,但我害怕看到那浓酽的金黄,其他人看到油菜花海会喜,我害怕看到那片花海会痛。

终于还是成行。

爬了521级石梯,从1919株桃树旁路过,一行人登陈抟山、上烟波岭,我们站在十二丈高的陈抟铜塑像前向下望去,于万亩菜花田中,浮现出巨大的太极图案,色泽分明,其阳极为油菜、阴极为麦苗。

此行有潼南本地人。他介绍说,油菜花早就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产业,崇龛镇有50000人,这个油菜花节就带动了20000人增收。

政府投入不大,就是播下一粒粒种子,等着年年开花。

潼南菜花节期间,每天的游客量高达10万人,一户村民靠这一个月的花期,就可以有20万元的收入。

他还说,现在的崇龛油菜花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种的是用来榨油的,现在种的是用来育种的,售价不可同日而语,“从去年开始就产业升级了,有6000亩被用作神农科技的‘庆油’全国制种基地,整个潼南30000亩油菜地有15000亩作为了油菜制种地。”

而且,现在花海里的图案是由不同品种的油菜花组成,因为它们的色泽不同。

我问:“最早决定在葫芦坝种油菜花的是谁?”

他摇摇头:“可能是当地老百姓自发的吧。”

“那是怎么开始发展成农文旅产业的呢?”

他笑一笑,没有回答。

过了一会儿,他问我:“你知道吗?”

我说,这个千百年来都默默无闻的葫芦坝被打造成了游客心中的“最美花海”,对这自然盛景的打造,不是哪一个人能做到的。应该是有很多的人,有当地人,也有城里来的人;有官员和专家的决策,也有乡野人士的助推。只不过他们甘于默默无闻,崇龛名声大噪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

我们一行下了陈抟山,乘舟游琼江,又坐上了花海列车。

合影的时候有人说,帮崇龛想了一个广告语:“带着你爱的人来崇龛。”

众人皆笑,我也笑着。

我说,那还不是极致的幸福,极致的幸福应该是“你爱的人,带着你来崇龛。”

众人听后更是大笑。

突然,身后的直升机腾空而起,我热泪盈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