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审计监督 问题见底清零

作者: 廖灿勇 吴雪

做实审计监督 问题见底清零0

7年共审计查出问题774个,整改问题746个,审计查出问题年度整改率由2016年的92.5%提高至现在的97%……

“这份成绩单,是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创新监督工作方法,形成监督闭环,做实人大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的结果。”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文炬说。

监督机制夯实根基

据介绍,大渡口区经信委下属的力欣公司,在深圳所属3套价值600万元房屋,历时多年未办理产权证。后经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跟踪监督,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实地对接协调,最终通过司法渠道以风险代理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只有规范的监督机制及流程,才能为被审计单位戴上‘紧箍咒’,确保整改工作见行见效。”邹文炬说,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推动完善审计查出问题监督整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跟踪检查工作程序和步骤,做到了环环相扣不掉链。

其中,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座谈调研、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调阅资料、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每年听取审议区政府和审计查出问题突出责任部门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要求区政府和审计查出问题突出的责任部门单位根据审议意见依法研究处理。

同时,成立监督工作专班,对跨年度整改问题开展“回头看”,持续跟踪监督,要求整改责任单位每月末书面报送整改进展情况,及时了解整改进度、整改效果及存在问题,督促协调解决整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不“烂尾”。

这一监督机制,也推动被审计单位“打好制度补丁”,堵塞了整改漏洞。

如,区审计局修订完善《审计整改跟踪督查实施办法》,将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纠正审计查出问题、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建议等7类情形纳入审计整改跟踪督查范围,梳理审计整改跟踪督办流程,规范审计整改结果认定标准,并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和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

问题整改动态清零

“7个被测评单位满意度最高的达100%、最低的为67.86%,平均满意率为91.33%,其中6个被测评单位为‘满意’等次、1个被测评单位为‘基本满意’……”

2022年3月25日,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2021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并分别对区政府及6个责任部门的审计整改工作开展了满意度测评。

据介绍,为确保问题整改“一个都不能少”,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实行“三清单一测评”,明确路线图,推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清零。

在具体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开展现场调研,对普遍性、顽固性、屡审屡犯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要求区政府及其部门厘清“问题清单”,逐项逐条摆列明细,详细说明问题表现、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等,实行靶向监督。

按照“审计—整改—规范—提高”程序,要求区政府及其部门建立“整改清单”,全面压实被审计单位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审计机关督促责任,深化人大、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联动监督机制,组建专班,采取“一听三看”(听取政府有关部门整改情况汇报,看工作现场、看相关资料、看制度建设)等措施,实行全过程、全链条闭环整改,打表推进、对账销号。

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制定“制度清单”,实行长效监督,将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考察任用的依据,对管理失误、决策不科学、业务处理不规范等违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此外,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项测评,并将测评结果报送区委作为考核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实行刚性监督,推动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完善制度,强化整改工作实效。

压实责任汇聚合力

大渡口区钢花小学、大渡口小学由于未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及进行综合验收,导致无法确权。经审计查出后,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等相关部门积极协助区教委,采取先申报规划核实验收、再完成不动产登记等方式,最终成功领取到两所学校的不动产权证书。

“这一‘老大难’问题的解决,源于‘三项责任’和‘四种力量’。”邹文炬介绍,为拧紧整改链条,打牢审计整改“定基桩”,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落实人大财经监督责任,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纳入全过程监督;落实政府及审计部门督办责任,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全区综合督查的重要内容;落实被审计单位主体责任,倒逼未整改或整改未到位的部门阐明原因、明确措施、确定时限。

同时,为做深做实人大审计监督,还凝聚“四种力量”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画满“同心圆”,即:

凝聚“人大代表之力”——组织人大代表对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进行审议;

凝聚“政府部门之力”——区政府及审计部门结合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对审计项目充实完善,定期召开审计查出问题及整改情况通报会;

凝聚“监督问责之力”——探索建立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有效机制,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纪巡审”监督贯通融合的工作机制(试行)》,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问责;

凝聚“社会公众之力”——依法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通过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促进相关问题整改落实。

“正因为这种责任和力量,使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实现了真整改、改彻底、见成效。如对2022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的111个问题,截至2024年7月中旬,已完成整改110个、正在整改1个,审计整改完成率达99.1%。”邹文炬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