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让法治成为企业“定心丸”

作者: 陈敏

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让法治成为企业“定心丸”0

2024年9月26日,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条例》,于2024年10月3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关于工业设计的地方性法规,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创制性立法的一次有益探索。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设在工业园区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了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50条,上报45条,部分采纳3条。

倾听来自企业的声音

涪陵是全市规上工业营收超2000亿元的3个大区之一,拥有涪陵高新区、白涛工业园区两大千亿园区。

涪陵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突出园区特色,将企业的需求与立法实践紧密相连,提出的立法建议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福利”。

2024年8月底,在该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场立法征询会热烈进行——为《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条例(草案)》提意见。企业代表占到总参会人数的一半以上。

“草案中未提到工业设计标准制定、检测验证、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等归属管理。建议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辖区内市场监管部门加以完善。”重庆首键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提出。

“草案第七条,建议修改为:经济信息部门应当开展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和设计驱动型企业的培育与认定工作,建立工业设计行业评价标准,对工业设计作品分级培育,引进优秀工业设计机构,培育壮大工业设计市场主体。” 现场,有立法信息采集员认为,针对工业设计作品量化区分,分级培育才能更加高效。

在伍尔特电子(重庆)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陈圣伟看来,应该在条例草案中增加税费优惠政策的具体条款。他建议,要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依法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当天的立法征询会上,大家提出39条建议,大多是来自企业的声音。这些建议经过梳理提交后,有3条被采纳。其中,就有陈圣伟的建议。

条例中,明确了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强对工业设计主体培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的资金支持。企业用于工业设计的研发费用,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

据悉,为了给高质量意见征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涪陵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组建起了“4支人才队伍”——由2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日常工作队伍,由10名法学专家、行业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咨询专家队伍,由308名企业管理、基层治理、法律服务人员组成的立法信息采集员队伍,由117名高新区机关干部组成的企业专员队伍。

同时,设立“涪陵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法律法规草案线上意见征集信息平台”,搭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立法意见征询机制;探索立法信息采集点建设与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立法工作与代表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立法建议为企业发展赋能

莽莽苍苍的武陵山,山高林密,植被丰富,如同一个天然的中药材宝库,盛产三七、藿香等,孕育了著名的中药企业——太极集团。

然而,随着集团不断扩张,本地供应的原材料已无法支撑药厂的生产。其中仅藿香正气水一个单品年销量就达数亿元,需要大量购买外地的中草药原料。

“如果有大规模的药材种植基地作为发展后盾,我们的生产将摆脱很多限制。”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余建说。余建在太极集团从一名普通员工一直干到技术部部长,对企业的发展短板,一直心怀忧虑。

“没想到,我还真遇到了这样的机会。”余建回忆,那是2021年9月2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向涪陵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关于《重庆市中医药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

余建抱着试试的心态,提出了增加“支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的立法建议,被全部采纳。

该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应当支持本行政区域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和生产,推进渝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支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和保护渝产中药材知名品牌,推动渝产中药材品种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该条例实施后,太极集团在全市大力发展紫苏、金荞麦、黄精、前胡等中药材种植基地达9.5万亩,带动种植农户超7万户,同时推进产地直收鲜切带动一产、联动三产发展,太极集团渝产中药材年产值达到1.1亿元。

“有些药材,需要一定的生长年份,对环境也有很高的要求。我们的种植基地基本是仿野生种植,无污染,药材质量也高。”余建说。

目前,太极集团已在重庆市发展了近50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得到了各区县政府的支持。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规划引导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稳步提升中药材质量,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涪陵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而正是基于该园区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实在的支持。

据统计,就《重庆市中医药条例(草案)》,涪陵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向信息采集点、各中医药企业收集意见建议14条,共计被采纳4条,其中完全采纳2条,部分采纳2条。

采集点体现行业特色

目前,涪陵区已建立54个立法信息采集点,不少采集点结合行业特点,亮点纷呈、卓有成效。

如,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打造成为医药产业、智能化、知识产权等方面立法信息采集点;华峰化工重庆有限公司打造成为新材料产业方面立法信息采集点;涪陵榨菜集团打造成为绿色食品产业方面立法信息采集点;各乡镇街道打造成为与人大代表“家站点”融合发展的立法信息采集点……这些采集点与涪陵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让企业声音搭上了“立法直通车”。

以涪陵榨菜集团立法信息采集点为例,先后征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条例》《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11条,经涪陵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整理上报10条,最终被反垄断法部分采纳1条。

“这一建议的提出与采纳,既鼓舞了公司立法信息采集相关工作,更生动展示了立法机关与基层一线的互动互连,同时也是国家法治建设‘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实际体现。” 重庆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自运行以来,涪陵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共计完成了反垄断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监督法等3部法律草案和《重庆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重庆市中医药条例》《重庆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等38部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立法意见征询,累计上报意见建议1657条,在已通过的34部法律法规中,95条意见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