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 聚焦教育系统国资家底

作者: 陈敏

人大监督 聚焦教育系统国资家底0

随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进一步壮大,在政府坚持“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如何管好用好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热点。

根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的五年规划(2023-2027)》,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并同步审议市政府关于2023年度教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子报告。

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特别是教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到底如何?近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

守好国有资产“家底”

2023年7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的五年规划(2023-2027)》(以下简称“五年规划”)出炉,这份规划提出,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采取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也就是说,每年在书面报告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的同时,还将听取和审议一个专项报告。

为丰富综合报告和各专项报告内容,每年市人大常委会可以选择涉及各类国有资产的若干小专题,作为综合报告或专项报告的子报告并进行审议。

这也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深化拓展的一个探索。

如何扛牢人大监督职责,守好国有资产“家底”?市人大常委会也在探索分类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指标相结合,通用指标与专用指标相结合,科学、客观反映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通过专家评审、委托第三方机构等方式,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评价;也有采取市人大有关专工委与市级有关部门合作的方式,探索开展“小切口”式监督评价,目的是更加全面、更有深度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工作。

结合四大类国有资产管理和改革进展等情况,按照本届市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年度议题安排:今年主要是听取和审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保障政权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

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准备工作,从今年5月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就先后赴部分高校、市属医院、区县开展了实地调研,听取了市级相关部门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汇报。并聚焦资产盘活情况,对10户市属重点国企、10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调研,与15个区县联动开展调研。

从前期调研中,调研组了解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节约高效运转、推动各领域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作用。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部署要求,扎实推进资产盘活工作。尤其是围绕“家底清”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积极推进资产全周期管理,持续提升管理效能,使国有资产更好地服务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

聚焦教育系统国资管理

随着教育投入增长,教育系统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此次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中,实地走访了部分学校,了解教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为什么会选取教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作为今年的子报告?

根据“五年规划”,子报告重点关注社会关切集中的领域,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举措、实效的提炼总结,以点带面地补充反映该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市人大财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中,教育、卫生领域占比较大、关注度高,所以将单独听取教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全面真实反映资产底数和使用状况,以回应社会关切。

教育系统国有资产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保障。

通过调研了解到,教育系统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加强制度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日常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国有资产在教育事业中发挥最大效益。

比如,在抓校企改革中,采取集中划转、重整组合,产权划转、委托监管,保留运营、加强监管等多种改革方式,坚持专项督导、打表上墙、挂图作战,“一企一策”攻卡点、破堵点、解难点,“一事一案”排纠纷、化矛盾、控风险。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出租出借等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细化审批权限,实现了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管理。

调研时,调研组建议教育系统要贯彻好“过紧日子”要求,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衔接机制,同向、同步监管预算资金支付进度与实物资产形成量。健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行业的专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完善技术入股与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衔接,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统筹盘活助推共享共用

资产盘活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此次调研中,调研组也重点关注了教育系统推行的共建共享、共享共用相关情况。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共享共用是资产管理的一个关键。通过强化资产共享共用和调剂使用,可解决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利用不足、闲置浪费、效益不高等问题。

教育系统推行的共建共享受到了调研组的关注。据悉,为了鼓励学校部门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地方政府之间共建共享,我市先后在永川、合川、万州等区县部署建设多个职业院校共享实训基地,在大学城建设“五统一”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推进高校开放优质在线课程共享,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旅游职院与所在区政府共建共享体育馆、图书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教育系统的资产盘活工作也可圈可点,并推动成果转化。我市开展高校职务科技成果单列改革,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国有资产的处置,由试点高校自主决定,不审批、不备案、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科技企业流动,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调研组建议,教育系统要进一步提升资产配置效率,以国有资产配置、盘活、共享和调剂作为改革突破口,推动教育事业由数量增长、规模增长转向质量发展、内涵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