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经验的科学总结

作者: 谭献民

【摘 要】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而言,这是对毛泽东首以思想建党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要首先解决的思想路线问题,邓小平又以制度治党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要关键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习近平再以全面从严治党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要根本解决的领导方略问题之与时俱进的科学阐明;就中国共产党基本经验而言,这是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而坚定全党理想信念以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的历史写照和规律遵循,事关“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兴衰成败,事关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兴衰成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基本经验;科学总结;规律遵循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644(2023)02-0016-13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郑重提出:党要在新时代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是从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与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的时代高度上,正确地认识和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大成就,是因为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的规律诉求就是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则体现为毛泽东以“着重思想建党”的方针解决“两个结合”所首先要面临的思想路线问题,邓小平又以“着重制度治党”的方针解决“两个结合”所要关键面临的政治路线问题,习近平再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解决“两个结合”所要根本面临的领导方略问题。三者共同构成按照中国革命客观规律而把握历史主动的不断深入和与时俱进。这其中领导方略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举措。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保持全党与中央高度一致,使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能够生根落地且与时俱进,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能够认识和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如何开展。毛泽东以“着重思想建党”的方针推进全党实施思想意识的攻坚克难,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代主观主义思想路线,使中国共产党人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后,全党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以制定和贯彻落实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路线方针和奋斗目标而坚定理想信念,着重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即思想路线问题。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实践创新理论的思想方法,是全党坚定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贯彻落实理想信念的前提条件和首要环节,推动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摆脱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共产国际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与行动束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而开创“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新路径。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高新科技革命的时代和实践特征提出的重大问题,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以“着重制度治党”的方针推进全党实施政治意识的攻坚克难,提出党的历史方位的时代变化,使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和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和奋斗目标,着重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政治路线的问题。既不走老路,亦不走邪路,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坚定理想信念,使之与高新科技革命的时代和实践特征相贯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高新科技革命时代和实践提出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如何加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习近平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党实施领导方略的攻坚克难,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使中国共产党人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作根本结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而使全党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化为政治、政治服从领导、领导树立核心的战略部署。党的政治路线和奋斗目标能够坚决彻底地贯彻落实,解决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或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彻底展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特征的政治优势,彻底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使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成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两个革命”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来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艰难历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两个伟大革命”的统一进行,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而把握历史主动的实践机制。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伟大自我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彻底清除党在每一历史时期内同党的先进性质和根本宗旨相悖的思想作风和体制机制,以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制定和落实开展社会革命所需要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伟大社会革命,则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指明党在每一历史时期的具体任务和奋斗目标,借此认识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开展自我革命所必须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前者是后者的开路先锋和党性情怀,党以自我革命实现对社会革命的艰难引领和全面推进;后者是前者的实践动力和衡量标准,党以社会革命的成就与经验检验和衡量自我革命的深度与实效。离开党中央领导的自我革命,把握历史主动则缺失能力和水平;离开党中央领导的社会革命,把握历史主动则缺失衡量标准。两者的统一推进取决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如果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根据中国革命具体实际而制定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奋斗目标,着重于解决社会革命的问题;那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是根据民族优秀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传统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格,着重于解决自我革命的问题,使党率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奋斗目标。实现“两个结合”而将“两个伟大革命”统一推进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则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而实施彻底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

(一)毛泽东首以“着重思想建党”的方针来把握好历史主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中,针对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和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束缚和干扰,以农民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要首先解决的难题。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是党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实践相结合,制定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具体路线和方针政策,以斗争实绩摆脱关于农民群众是分散的落后的难以成为革命依靠力量的思想束缚;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相结合,而培养造就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以斗争实践认识和解决党与农民群众的政治关系。

毛泽东由此提出以“着重思想建党”的方针推动全党思想意识的攻坚克难。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党内就难以集中统一地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而执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路线。思想意识的攻坚克难主要是三个相关层次: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代替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以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代替宗派主义的工作作风、以实践创新理论的思想方法代替以理论裁剪实践的思想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借以清除党内错误的思想意识障碍,组织领导千百万农民群众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力军,为此就要在落后的农村建设好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

毛泽东实施“着重思想建党”的一系列措施深刻展现为:从1927年3月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到1949年3月作出《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之间写出数十篇有关文章。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党的建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等一系列方面,不断深入地阐明“为什么要”和“怎么样”来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全党实现思想意识的攻坚克难;特别是不断深入开展党员自觉改造思想与群众批评监督相结合的开门整风解决党性不纯的问题,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思想与政治相统一、全党与中央相统一等。以思想意识的改造来制定和贯彻落实“工农武装割据”的具体路线方针和政策策略;又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成就阐明思想改造事关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深刻认识到“左”倾路线是错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而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性成果,是全党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是实现全党团结统一的思想政治基础。

通过思想意识的攻坚克难所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有效地战胜和纠正了党内的主观主义、“一次革命论”和“任人唯亲”等错误思想的束缚和窒息。其所取得的勇于自我革命的斗争实效,即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党的群众路线、三大优良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全党对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组织和社会引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大成就,使党具有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军民关系的政治优势。实践证实:以“两个革命”把握历史主动的首要要求和内在自觉,是具备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实践创新理论的思想方法。当然,以革命战争年代的政治优势实现当时全党与中央的统一,并不完全等于能够实现经济建设年代全党与中央的统一,必须要以与经济建设规律相符的政治路线为引领来实现全党与中央的统一。

(二)邓小平又以“着重制度治党”的方针来把握好历史主动

改革开放伊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第三次高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严峻挑战,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文化大革命”之后错综复杂的思想政治影响,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斗争中,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是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的斗争实践相结合,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束缚;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遗产相结合,造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摆脱单纯依靠思想作风发动组织群众的思想束缚。邓小平提出以“着重制度治党”的方针推动政治意识的攻坚克难——“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政治意识的攻坚克难是三个相关层次: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代替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依靠群众运动的政治路线、以服务高科技而领导高科技的政治境界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的政治境界、以“三个有利于”的政治标准代替姓社姓资的主观判断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借以清除当时党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

邓小平坚持“着重制度治党”的一系列措施深刻展现为:从1956年9月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到1992年南方谈话数十年时间发表数十篇讲话和有关文章,强调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制度基石。特别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所提《“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到南方谈话所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不断深入地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必须确立符合高新科技革命时代需要的政治路线、政治作风和政治方法,以推进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实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此要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的改革完善,要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来提高全党执掌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执政意识和执政水平;要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制度机制推进全党继续实施思想意识和政治意识的攻坚克难。同时,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党的执政意识和执政体制建设的重大成就阐明“着重制度治党”的目的,是要实现党的历史方位的艰难转折,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