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女企業家的醫療科技夢 正在橫琴變為現實

作者: 浩然

澳門女企業家的醫療科技夢 正在橫琴變為現實0

張昊任

◇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組織申報並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十一五”、“十二五”項目各1項

◇組織申報多項發明專利並獲得授權

粵港澳大灣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都是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講話時強調,要積極對接國家戰略,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做好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為澳門長遠發展開闢廣闊空間、注入新動力。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琴澳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通過聚焦“四新”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封關運行等推動產業多元佈局和關鍵要素流通,加速產業鏈協同發展,這一策略不僅為區域經濟注入了新動能,也為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澳門+橫琴”,琴澳企業新機遇

2024年1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橫琴時,我作為澳門創業代表在天沐琴臺展示廳現場聆聽了總書記講話,總書記鼓勵澳門青年在橫琴幹事創業,演繹精彩人生,同時強調要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這對我們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是更加積極的信號。

在當今既充滿挑戰又蘊含機遇的商業環境裏,對於企業而言,合作區所推出的諸如稅收優惠、鼓勵科技研發以及支持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舉措,不僅吸引了眾多上下游企業的集聚,營造出了極為良好的創業氛圍並促進了產業的聯動發展,同時也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政策條件以及資金支持。

回顧合作區建設這三年來的歷程,已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合作區第一階段的建設目標任務也已順利圓滿完成。不過,在企業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以及助力代表性企業發展壯大等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而這也是科技創業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以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為例,作為澳人澳企大健康領域的代表,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大健康領域的發展,與合作區重點發展的“四新”產業高度契合,憑藉澳門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橫琴優越的地理位置及政策優勢,在創新醫療器械研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真健康公司憑藉其自主研發的“穿刺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和“導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統”兩款創新產品,在精準診療領域佔據了領先地位。這兩款產品分別被國家藥監局認定為國內首創和國際首創,已經應用在全國近70家醫療機構,完成穿刺手術4000余例,成功率100%,得到臨床醫生的高度認可,然而,在澳門和橫琴能夠落地應用的醫療機構卻寥寥無幾。這一現狀凸顯了琴澳市場空間不足對企業發展的制約。而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的推進,將有效彌補琴澳市場空間的短板,為企業創新產品的落地應用提供更廣闊的平臺。通過區域協同發展,大灣區將更好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力企業實現創新突破和規模化發展。

2025年是合作區第二階段發展目標的開局之年,“澳門+橫琴”正在成為各方著力建設的新定位,真健康公司由澳門企業家創辦,在橫琴紮根深耕,正是“澳門+橫琴”建設的典型代表,同時又與合作區“四新”產業高度契合,期待在新的建設階段為琴澳一體化和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做出更多貢獻。

紮根琴澳,醫療器械創新研發之路

作為一家澳資企業,真健康選擇進入醫療器械領域的主要契機,源於我對醫療行業的深刻洞察。我大學就讀於上海醫科大學,畢業後在澳門衛生署(現澳門衛生局)工作多年,參與了澳門早期中醫、中藥安全標準的制定和中醫師資格規範化工作。這段經歷讓我對醫療行業的規範化與標準化有了深刻的理解。

澳門回歸祖國後,我於2001年毅然前往北京投身大健康產業發展。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我在藥物、醫療器械研發及科技成果轉換等領域深耕細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長期從業過程中,我敏銳地察覺到穿刺手術在臨床實踐中面臨的挑戰:手術難度高、穿刺風險大,且對醫生的專業技術水準要求極高。這些挑戰不僅阻礙了手術的精準、高效進行,還大幅增加了患者的風險。

基於此,我決定結合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控制技術,研發創新醫療器械,以科技手段解決臨床難題。2018年,我創辦了真健康(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特別是在穿刺手術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與產業化方面。公司團隊結合人工智能算法與高精度機器人控制技術,成功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穿刺手術機器人系統。

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掛牌成立,為澳資企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2023年8月,在各方推動下,真健康將總部搬遷至合作區,並成功入選合作區首批上市後備企業。值得一提的是,真健康還成立了澳門子公司——中國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澳門子公司被科技和經濟發展局認證為“潛力型科技企業”。基於“橫琴+澳門”的企業佈局,真健康收穫了諸多優勢,一方面,公司獲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為其業務的拓展和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真健康公司獲得第三屆橫琴科創大賽一等獎,還得到橫琴政府引導基金等政府投資平台的股權投資,這些不僅是對公司技術實力和發展潛力的認可,更為公司贏得了更多發展資源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真健康積極與澳門高等院校開展科研合作,參與2022年度澳門重點研發資助計劃——智能機器人領域專項,獲得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支持。通過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真健康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科研資源和人才優勢,加速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進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此外,公司還成功招募了多名澳門籍員工,這些員工的加入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國際化視野,也增強了企業的本地化運營能力,促進了企業與當地社會的深度融合。這些支持不僅為企業提供了資金保障,更堅定了真健康紮根琴澳、擁抱灣區、放眼世界的決心和信心。

截至目前,真健康公司已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5項(其中2項為創新醫療器械註冊證),以及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4項。公司申請專利近300項,獲得授權230餘項。同時,真健康承擔了科技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和“前沿生物技術”重點專項,並參與了2022年度澳門重點研發資助計劃——智能機器人領域專項。此外,公司榮獲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手術機器人技術創新獎”、第四屆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醫療機器人卓越突破獎”,入選“2024醫療器械行業新銳企業100強”創新指數榜單。

多舉措拓展市場,深耕精準診療領域

面對國內醫療器械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真健康公司憑藉其自主研發的“穿刺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和“導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統”兩款創新產品,在精準診療領域佔據了領先地位。這兩款產品分別被國家藥監局認定為國內首創和國際首創,融合了導航定位、呼吸跟蹤與微波消融技術,突破了傳統穿刺手術高度依賴醫生經驗的局限,顯著提升了穿刺精度和手術效率,不僅在技術上處於絕對領先水準,在目前的市場應用佔有率方面也處於主導地位。

儘管橫琴合作區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真健康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了一些挑戰。譬如,醫療器械領域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技術積累。又如,在創新產品市場推廣過程中面臨的區域保護、新技術推廣等難題。為此,真健康積極應對,多次參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推廣公司產品,提升品牌知名度。

為了進一步拓展市場,真健康公司制定了以下發展戰略:

1、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不斷通過科技研發和技術升級優化產品穿刺精度和手術效率,強化“精準診療”定位,提高技術壁壘。同時,不斷拓展產品適應症範圍,滿足更多患者對精准診療的需求;

2、前瞻佈局新產品研發,真健康與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聯合成立了全國首家器官修復中心,前瞻佈局了器官修復再生系統等產品管線,以心、肺、肝、腎臟等器官移植的常溫攜氧保存和修復為主要應用場景,目前已經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3、將持續拓展與高水準醫療機構(三甲醫院)的合作,形成示範帶動作用,並通過學術會議、新媒體等形式推廣技術應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4、積極依託國家政策(鼓勵創新醫療器械應用落地、設備更新迭代等),以集中採購等形式爭取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加速產品在各級醫療機構的普及應用;

5、充分利用合作區國際化平臺作用,探索國際醫療器械認證,佈局東南亞、葡語系國家等國際市場,將中國創新的精準診療技術推向世界。

在未來,真健康公司將繼續秉持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深耕精準診療領域,不斷提升產品技術水準和市場競爭力,為全球患者提供更優質、更精準的醫療服務,為推動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產學研醫融合,推動合作區產業升級

作為自幼在澳門長大的澳門人,如今帶領企業紮根琴澳,專注於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的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參與家鄉建設,為合作區“四新”產業和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貢獻力量,我深感榮幸。

合作區擁有絕佳的政策環境、區位優勢和創業氛圍,是一片非常適合科技型企業發展的熱土。我相信,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引領下,依託琴澳兩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像我們這類高科技企業一定能夠飛速發展,也一定會吸引更多澳門青年和澳門企業到橫琴就業、創業,為琴澳一體化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帶來積極的示範作用。

為了進一步推動合作區發展,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澳門高校可以根據合作區“四新”產業定位,開設與之相匹配的課程體系,定向培養合作區重點企業所需人才。

2.在科研項目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澳門平臺作用,澳門高校或科研機構積極與合作區內企業對接,聯合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課題等。通過產學研合作,可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合作區產業升級。

3.澳門可以充分發揮葡語國家橋樑紐帶作用,推動澳資企業創新產品在葡語國家的市場准入、應用推廣。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合作區一定能夠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醫療大健康的創業經歷讓我深刻意識到,脫離了臨床應用場景的技術研發往往也是難以落地的,醫療科技的本質是服務於患者,解決臨床痛點。只有深入理解臨床需求,將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緊密結合,才能真正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創業不僅是商業行為,更是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知,以解決臨床痛點,造福更多患者為使命的創業方向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確立的。

值得注意的是,現如今的醫療行業創業是一個週期長、門檻高,充滿了未知和挑戰的特性領域,要求創業者除了具備前瞻性的技術研發能力外,還要具備“馬拉松式”心理韌性,還要有充分的“耐心資本”來支撐整個創業過程。

科技向善,佈局高端醫療未來

在當今社會,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僅局限於追求商業成功,更在於如何通過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技術創新,為社會帶來實質性的健康福祉。真健康公司正是這樣一家企業,它在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和提升醫療服務水準方面,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

首先,真健康公司積極回應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特別是在肺癌的早期篩查、診斷和治療方面做出了顯著貢獻。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2022年我國新發肺癌病例達到106萬,死亡病例73.3萬,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類癌症之首,這不僅對人民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也給醫保系統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面對這一嚴峻挑戰,真健康公司專注於軟組織穿刺診療和器官修復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推出了“穿刺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和“導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統”。

這些技術的應用,相較於常規的CT引導方式,顯著提高了成人肺及腹部實體器官穿刺手術的一次到位率,減少了進針次數和CT掃描次數。這不僅有效提高了臨床微波消融針置針和病灶靶區消融的精準度,還提升了消融手術的效率和成功率。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降低了對醫生穿刺和消融規劃經驗的要求,使得更多醫療機構能夠開展此類高難度手術,從而讓更多患者受益。

真健康公司作為一家致力於高端醫療裝備研發的企業,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解決臨床痛點為目標,在實現高端醫療裝備國產替代的道路上不斷前行。2024年12月6日,真健康公司自主研發的“小型化穿刺手術機器人”成功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該產品突破了動態配准、導航跟蹤、機械臂控制、呼吸追蹤等多項核心技術,並自主研發了小型化、輕量化的醫療專用小型機械臂,成功實現了國產替代。相較於傳統設備,該產品具有操作流程更精簡、手術空間更節省等優勢,可輔助醫生更精準、便捷、高效地完成穿刺手術,為精準微創診療,特別是提升基層醫院同質化服務水準提供了有效助力。

真健康公司不僅著眼於當下,更前瞻性佈局未來醫療。公司與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展開深度戰略合作,聯合成立了全國首家器官修復中心,並前瞻性地佈局了器官修復智能機器人等核心產品管線。該產品線以實體腫瘤治療,以及心、肺、肝及腎臟等器官的常溫攜氧保存、修復和移植為主要應用場景,依託高通量主機、一次性無菌耗材、再生修復液、智能軟體、活力即時評估等先進技術,已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為未來器官修復和移植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未來,真健康公司將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以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為目標,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及合作區建設的重要歷史機遇,為促進澳門產業多元,促進合作區“四新”產業發展貢獻力量。同時,要充分利用好“澳門+橫琴”的國際化平台,讓“中國智造”高端醫療裝備走向國際,助力實現製造強國、健康中國戰略目標。要做好“澳人澳企”表率,吸引更多澳門青年到大灣區就業、創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