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健康2022年第2期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2022年第2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心理与健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办以来积极致力于增进信息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心理与健康》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清除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目录

专家论坛 | 让儿童青少年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群体在学习、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呈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心理障碍患病率上升的趋势。《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发布调查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24.6...

本期策划 | 适度焦虑的平衡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期,北京心理援助热线针对国内“非典”与“新冠”两次重大疫情期心理援助热线相关来电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与17年前“非典”疫情期相比,“新冠”疫情期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的知识需求减少,心理需求增多。笔者认为,这种变化一...

本期策划 | 新冠疫苗加强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流行的严峻形势,我国已开展新冠肺炎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接种“加强针”是为了加强免疫,保证疫苗免疫效果、提高个体防病能力。下面跟大家探讨和分享一下与新冠疫苗“加强针”相关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加强免疫”? 1加强免疫...

本期策划 | 疫情“常态化”更要心态“平和化”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持续了两年时间,虽然当下我国防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疫情不再肆虐但却还在不时“暴雷”,总在我们认为它渐行渐远的时候又突然出现新增病例。正如世卫组织所说,疫情的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它造成的压力蔓延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

心理访谈 | 双奥精神,从“心”动到行动

“北京正在创造历史,成为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是希腊奥委会主席在北京冬奥会圣火交接仪式上对北京的评价。 即将在2022年2月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也令亿万国人为之激动并深受鼓舞。本期“心理访谈”栏目我们邀...

心理师园地 | 防御:心灵的面具(上)

防御,其实最早是一个军事用语,将它放在心理学中使用的,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他观察到,人在环境中会自然而然地采取某些方式去应对,让自己避免某些不舒服的情感从而实现自我保护,并将此称作“防御”。 所以不像人们对这个定义单纯的负面理解,...

心理师园地 | 如何向来访者介绍心理咨询

在来访者第一次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他们可能对咨询过程会有非常多的困惑以及对于新事物的陌生感。我们作为咨询师,首先需要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一般设置和起效机制,解答其疑惑,明确心理咨询的核心是助人自助的工作,再进行正式的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的...

心理师园地 | 萨提亚应对姿态在咨询中的妙用

小静的烦恼 小静(化名)是大二学生,个头不高,偏瘦,刘海几乎遮住了眼睛,总是低着头,说话声音很小。来到咨询室,走路很轻很轻,眼神不敢直视,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 小静说,她非常苦恼,为什么自己非常努力,跟好友的关系却越来越糟。小静跟同宿舍的小...

育儿与家庭 | 巧用绘画走进孩子的内心

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你是否常常存在这样的困惑:自己平时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时间久了,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不愿意跟人交流;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屡教不改,还影响别的孩子学习;家里生了二宝后,大宝突然变得...

育儿与家庭 | “双减”下的教育焦虑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随着电视剧《小舍得》的播放,“教育焦虑”被推向了高潮,大团圆的结局与现实家长的焦虑常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内卷白热化的时代,孩子的教育被放在炙热的烤架上,焦虑的“糊味”已经让家长无所适从、甚至无法呼吸。伴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我们更应该...

育儿与家庭 | 如何做好家庭中的 “爱心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爱同伴、爱老师。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灵开始被注...

教师“心”干线 | “佛系”与“鸡娃”的战争

近日,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贵阳一所小学37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班上一名7岁女孩妞妞转学的事件引发关注,在社交媒体上已热议了一段时间。 一次罚作业引发的“请愿书事件” “请愿书事件”发生在2020年的11月,目前当事孩子已转到一所民办学...

教师“心”干线 | 如何告别学习上的“伪勤奋”?

一次家长会后,学生聪聪的妈妈和我反映,孩子学习一直很努力,但考试成绩总是没有起色。 据聪聪妈妈说,聪聪每天早上五点半就会起床学习,六点在家吃过早饭后,六点半就会来到教室,进入埋头苦读的学习状态中。晚上回到家,聪聪既不看电视,也不找家长要手机...

教师“心”干线 | 中职生如何提高自信?

什么时候你对自己感到满意? 身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我经常会问学生这个问题。有不少学生能回答出标准答案:“当我能从过去的失败中走出来,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认为即便我不完美也是值得被爱的,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和耐心的时候。” 而当我问起,你现在是否对...

社工师之窗 | 社区服务,伴“返城族”走出时代阴霾

1958年至1960年间,为响应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需要,大量的农民进城参与到大生产中。然而,随着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政策有了新的变化,许多公职人员和城镇人口响应政策要求,拖家带口来到了农村,直到1979年,他们其中的部分人口才开始逐渐重返...

心身保健 | 如何消除“夜食”带给你的睡眠困扰?

20岁的女孩小W因为睡眠问题走进了我的诊室。初见小W,觉得她“圆圆润润”,甚是可爱,只是在她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外表之下却透露出满满的疲惫之感。顶着黑眼圈,小W告诉我,她已经被失眠困扰了很久,更让她苦恼的是:自己的睡眠问题与饮食有关,每晚睡前自...

心身保健 | 宋先生的喉癌症状哪里来?

宋先生夫妇六十多岁,虽然都已退休,身体却很硬朗。家里有两处房子,唯一的儿子也已成家生子,可以说,这是一对幸福的老人了。然而,一直以来身体很好的宋先生,身体却出了毛病,主要症状在嗓子上。最早,宋先生感到说话有些费劲,按咽炎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

金色时光 | 如何帮助您,迷路的 “老小孩儿”

邻居张奶奶,今年82岁了,两年前开始经常在遛弯时候走失,并有记忆力问题,总说自己丢东西了,怀疑有人进了她的房间。觉得家人做的饭味道不对,有人要害她,每天惶恐不安,极度缺乏安全感。家人起初认为张奶奶是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只是加强看护。后来,老...

德芬说 | 作家卢熠翎正式加入“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1年11月,张德芬空间CEO、知名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卢熠翎先生,正式加入“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心理咨询服务分技术委员会”,成为其中一员。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心理咨询服务分技术委员会编号TC264/SC1,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筹建,...

影视解读 | 爱可以跨越一切

这部时长只有12分钟关于“爱”的电影,告诉我们“爱”无关乎物种、年龄、利益、品质,甚至无关乎生命,只是爱而已。 我爱你与“我”是谁无关 片中刚出场的狐狸,靠捡拾怪兽的臭鱼烂虾果腹,很多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费尽全力也捡不到。他像生活中很多所谓...

Office 心理传播工作室 | 现代心理学时间表

心理学的历史跨越了几个世纪,最早提到临床抑郁症的记载是在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手稿《埃伯斯纸莎草》(Ebers Papyrus)。然而,直到11世纪,波斯医生阿维森纳(Avicenna)才将情绪和身体的反应联系了起来,这一实践被称为“生理...

Office 心理传播工作室 | 坚守心理防线,让骗局无处遁形

过去的一两个月里,国家反诈中心的反诈宣传频繁上热搜,还出现了不少的“反诈明星”,比如因金句“我是反诈宣传主播,你是什么主播?”而走红的反诈宣传员老陈—— 陈警官;也有因国家反诈中心于9月15日发布的短视频《终极交锋》而成功圈粉无数的反诈小姐...

心理诊室 | 心理咨询帮她找回了自己(下)

编者按:上期的杂志中刊登了江峻颜同学的故事,她的妈妈是一位医生,但罹患了抑郁症,生病后自己的情绪很难稳定,就更加难以照顾到孩子们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江峻颜,虽然在家里没有得到认可,但是在学校参加校园歌手大赛的时候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崭露...

心理诊室 | 屡遭失败的恋爱

27岁的雪怡,人如其名,言谈与举止得体怡人,笑容纯净可爱。从小就听话懂事,爸妈让好好学习,不让谈恋爱,就一直忙着学习,没有谈过恋爱。这次是为恋爱的困扰来咨询,因为雪怡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遭遇了两次恋爱的失败,她被打击得晕头转向。 心理困扰:...

心理诊室 | 聆听他人先学会感受自己

莉莉27岁,在一家外企工作,来咨询的主要原因是在单位里人际关系搞不好。 我是真心想帮她 她说:“我发现我身上一直有这么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安慰人,而且安慰了又会得罪人,搞得大家都不怎么爱和我说话。” 咨询师请她举例说明。 莉莉说:“有一次,...

心理诊室 | 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

坐在咨询室里的是一对中年夫妇,看起来都像是知识分子,气度从容,但却都是满脸沮丧。 发脾气的儿子 短暂地寒暄后,女士先开口:“最近我们的儿子经常发脾气,放学一回来就把自己房间的门锁上,叫他吃饭也不出来,晚上熬到很晚才睡觉,这都初三了,快中考了...

排忧解难 | 对于非自愿个案,心理老师应该怎么做?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刚工作的初中心理老师。在学校里,有不少学生是被班主任或者家长“架着”过来的,希望心理老师能跟他们谈谈,但学生本人并没有意愿,或者本身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通常用敷衍的方式来应付心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往往是没...

排忧解难 | 孩子自卑紧张不愿意上学,家长该怎么办?

Q老师您好! 我女儿现在上五年级,11周岁,心理测试发现有厌学的情绪、不想上课、想逃课等状况。她总是语言表达不顺畅,背课文也受到影响,导致有些自卑。我们夫妻感情不错,学习上对她不会太苛刻,比较温和,但有时也会比较严格。孩子在三年级的时候换了...

心理与生活 | 多孩父母该如何面对婚姻倦怠?

继二孩政策实施后,2020年,我国又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越来越多的家庭生育了二孩以后,还将可能生育第三个孩子。经常有父母找我咨询时说,有了两个孩子之后,感觉压力大,好像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孩子...

心理与生活 | 恐怖片 何以令人上瘾?

恐怖片一直以来都是不少年轻人消遣放松时的青睐选项,此类影片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并吸引了一大批热衷恐怖氛围的影迷。 据统计,号称“恐怖片之王”的系列电影《小丑回魂》全球票房已超过10亿美元,而该系列电影的累计制作成本只有1...

心理与生活 | 出生顺序真的会 影响性格吗?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讲述了乔家五个孩子:一成、二强、三丽、四美、七七的成长故事。五个子女性格各异,老大成熟稳重;老二憨厚老实;老三乖巧懂事;老四古灵精怪;最小的木讷懵懂。他们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拥有同样的父母,却有着不一样的性格。 影响个体性...

情绪与压力管理 | 职场遭遇人际关系压力,该怎么办?

前些天,朋友A声嘶力竭地告诉我,她快要崩溃了,她半年前跳槽到一家公司担任部门主管,但下属员工非常不配合她,因为她是空降来的,如果没有她,那么升任部门主管的人会是员工B,这导致B对她的意见很大。 B是这家公司的老员工,人缘很好,B对她的态度,...

情绪与压力管理 | 自我照顾,成年人需要学习的“必修课”

老同学最近联系我,想咨询一下怎么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在电话里,她告诉我孩子最近非常不听话,还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书包很乱、忘记带课本、衣服穿完不叠,而她除了训斥,就只能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烂摊子,因此亲子冲突激增。 听到这我很疑惑,因...

情绪与压力管理 | 医疗工作者,该如何克服 “职业倦怠”?

2018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年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医生的自杀率(28~40人/10万人)是所有职业中最高的,是其他人群的两倍多。医生自杀率飙升,救死扶伤者为何难以自救,引发了人们对医疗职业的关注、探讨。 医疗体系中的“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

心理健康资讯 | 自伤行为会自动停止吗?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伤害或改变自己的身体组织,如用利器割伤/划伤、打火机烧伤、以头撞墙等,以下简称为自伤行为。这种行为不被社会认可,不...

心病防治 | 悲伤的过往,短暂的感情

朋友都是过客 “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控制不住脾气。情绪上来的时候,我的头上就像被乌云遮住了,没有阳光,我就会觉得很烦,特别容易暴躁。这时候我就希望别人不要过来烦我。但是我其实很希望有好朋友、男朋友,尤其是我心情好的时候,我真的很喜...

心病防治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吗?

关于孩子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提到专注力。遍寻教育学、心理学的著作,您会发现其实专注力并不是一个学术名词,而学术上我们通常称之为:注意力。 什么是注意? 说到注意力,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集中...

心病防治 | 关于抗抑郁药物使用的那些事

抗抑郁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最常用的一线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很多人对抗抑郁药物充满了疑问和误解,导致抑郁症治疗率及服药依从率低,我们来详细说说关于抗抑郁药物的那些事。 抗抑郁药物都有哪些? 现有的抗抑郁药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作抗抑郁剂,是现在...

心病防治 | 面对 “异性恐惧症”,该如何自我调适

午间校园静谧的氛围里,我接待了提前预约的17岁的小凡(化名),以及陪同他前来的、班里唯一的他的朋友。 小凡的“异性恐惧症” 自述:最大的苦恼是不敢与女性交流,特别是和年轻女孩的眼神交流,稍微靠近些就会紧张,手脚不知道该往哪里放,紧张得面部肌...

读·作·编互动 | 让人爱恨交织的“网络购物节”

最近几年,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自己手机中购物软件越来越多了,甚至很多娱乐软件中也出现各种购物推广信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用户网络购物的消费习惯也逐步形成。疫情之下,“网购”优势更为突出,甚至吸引了越来越多中老年朋友的加入。 去...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