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2年第14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2年第14期

旬刊 学生必读

简介

《作文与考试》是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一本新生代语文素质教育类期刊,中国首届、第二届优秀少儿报刊奖获奖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课堂教学分会会刊。读者以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为主。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

目录

| 素材好声音

“我们希望在里面看到的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们真正在想什么,是怎么学习和生活的,他们内心的期待、彷徨是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值得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去追问和关注。”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中的核心观点为: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

特别策划 | 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

总有一些文字可以镌刻山河,总有一些精神可以雕镂人心。一封封兼具时代印记与个人情感的家书,总是能以极细微而最真实鲜活的方式诠释出他们内心的价值排序。家书里有深情,家书里有信仰,家书是情感的纽带,也是鲜活的历史。 大特写 特写一:“女儿你辛苦了...

特别关注 | 用放大镜看《人世间》,硬核素材贯穿始终

央视热播剧《人世间》改编自曾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同名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城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和人情百态。这部剧的台词、剧情以及幕后故事深藏生活的智慧与巧思,都是绝...

特别关注 | 国宝文物诠释“何以中国”

来自三星堆遗址的铜神树枝头立鸟、西周时期玲珑精美的何尊、战国时期惟妙惟肖的辟大夫虎符、汉代庄重典雅的长信宫灯……一件件精美而又珍贵的文物,自2022年1月26日开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与游客见面。此次展览,共展出130余件,上起...

特别关注 | 奋斗的剪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奋斗永远是青春的底色,它使青春精彩无比。 一代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绽放青春风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下面结合几个普通青年的奋斗故事,为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汇聚前行的力量。 讲好中国...

特写人物 | “冰状雪”制造人秦大河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这17天里,我们见证了太多奇迹。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冬奥会上那些世界级高标准场馆里的雪,并不是普通的雪,而是密度比天然雪高3到5倍的人造“冰状雪”。而2016年以前,作为冬奥会申办成功的中国,连一条...

速写人物 | 一个少年一座桥

近日,复旦大学党委收到一封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漳腊村的感谢信。信上说:“我们深深感谢复旦大学培养了有家国情怀、‘立心为民’的好学生——王麒淦同学。”通过这封感谢信,很多老师和同学才第一次知道了2019级本科生王麒淦捐资...

速写人物 | 追风人

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国传媒大学大三学生苏镝坷专往刮风下雨的地方跑。哪儿的风暴厉害,他越可能出现在哪儿。 2021年7月,台风“烟花”离中国海岸线越来越近,苏镝坷和4名同伴钻进一辆白色轿车。他们要去“截获”台风核心。 车在行驶过程中被吹得抖...

高考观察 | 以"四有",赢"三块"

唐代诗人贾岛的《剑客》一诗中有这样两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对于同学们而言,十年寒窗,就是为了高考考场上展示霜刃。可是在作文上,许多同学却有种种疑惑:我要怎么做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为什么我用了与别人一样的素材,得分却比别人少呢?我也...

高考观察 | 把握方向 关注热点 勤于积累 对点演练(三)

备考核心关键词七:生态文明 自古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备受重视。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孔子用“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仁爱态度,表明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习近平强调要“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像保护眼睛...

高考观察 | 2022高考高频主题素材之“志向”

主题解读 志向是一个人人生的导航、前进的方向。有了志向,我们才会学有适从,思有核心,行有取舍。志向不是衣食无忧生活优裕,那是任何动物都具备的本能;志向更多体现于精神层面,追求的是心灵的丰盈。一心为己并非志向,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先忧后乐方...

素材与考试 | 考场作文素材精析(五)

材料作文开篇任务包括概述材料、提出观点。概述材料要简洁,而且要根据观点进行定向剪裁和分析,观点提出要快捷和明确。观点可以安排在段落的开始,也可以安排在段落的最后,总之要在醒目的位置。 以下是从考场作文中选取的四个开头段,它们都能提纲挈领,较...

素材与考试 | 江河千秋在,瀚海万古流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有博纳古今、融汇中外的肚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奔腾不息的钱塘江,奔涌入海,赋予了时代新的内涵和价值,将以新的面貌开启一个新时代。 大江大河,东流入海。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

素材与考试 | 材料作文“公羊博弈”素材运用指导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白羊和一只黑羊在独木桥上相遇了,桥下是万丈深渊。如果它们都想过去,就必须有一只羊退后让路,让另一只羊先过去。否则,在桥上一直僵持,最后就会精疲力竭掉下去摔死。这就是公羊博弈。 那么是白羊让路还是黑羊...

素材活用 | 课本素材活用(三)

课文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文章在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

素材活用 | 第一人品是读书:书店/出版机构标语集萃(中)

《格言联璧》中有言:“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由此看来,读书对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品性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古代读书人常被讥讽为文弱书生,这“文弱”虽有四体不勤之故,也因为读书人体内的剽悍尚武之风、鲁莽冲撞之举被文...

素材活用 | 随时而化,铸就名言新经典

新生名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人民日报》 时事关联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十个方面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从2022年2月14日起,《人民日报...

经典回放 | 进与退,城市化的忧思

城市化对于这个时代人们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它常常是一句幸福的话:“老家拆迁啦,进城享福啦!”是的,曾经有无数人在城市化浪潮中,摆脱农村或者落后的生活,听到了幸福的敲门声。然而,城市化的光也留下了长长的阴影——资源高度集中,人们在城市中漂泊;...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有我’与‘无我’”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道德经》里说,若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无身无我,方可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 曾国藩多次强调“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意思是面对世间一切,我必须投身其中,挺起胸膛担负起自己该担...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勇担历史使命,谱写时代华章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王充 ②文者,贯道之器也。—— 李汉 ③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 ——叶燮 ④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每一...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简易·变易·不易”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汉字意蕴丰厚,经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启迪。如“易”字,其各种内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汉代郑玄就曾经说过:“易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意思是,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只要了解它的奥妙,就会觉得简...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内在感知与外界影响”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感知更容易被外界所塑造。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写作指导 1.感知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即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感觉、注意、知觉,这一过程不仅接受信息,...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知己与知人”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孔子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关键词法;二是语义...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