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建设农业强国的河南力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传递出重农...
关注 | 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0次聚焦“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响...
关注 | 四力联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意见》对如何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出了具体思路和措施,概括...
关注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二十大之后的首个一号文件,文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
关注 |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一、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202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33元,首次迈上2万元台阶,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已连续13年领先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
关注 | 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今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20年发布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
生态文明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重逻辑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理论逻辑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滋养以及对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借鉴与超越;从历史逻辑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产业观察 | 农村光伏新能源开发应用研究 摘 要:能源是实现乡村振兴乃至农业农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我国农业农村领域未来既有旺盛的能源需求,同时也为光伏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农村地区光伏电力资源有效利用,需要积极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光电及储能技术和应用形...
产业观察 | 共同富裕视域下 山区乡村产业振兴对策研究 摘 要:产业振兴是山区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作为辽东绿色经济区的重要边境城镇,宽甸县应在新时期把握好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条件优越等比较优势,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在共同富裕视域下,融资需求、普惠发展、上行渠道拓展和劳动需...
党史党建 | 红旗渠精神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摘 要:红旗渠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在伟大征程上继续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承发扬红旗渠精神,始终坚守为民初心,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丰富农村经济业态、奋力推进乡村治理,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党史党建 | 新时代城中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治理研究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镇化进程也随之不断加快,在这一过程中,由传统的城市、乡村“二元”社会形态衍生出了特殊的社会单元——“城中村”。顺应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形势,城中村实现治理现代化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进程中,不仅涉及城中村居民面...
乡村治理 | 驻村工作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验与反思 摘 要:本调研实地走访了Z市13个脱贫村及相关党政部门、乡镇,借助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分析资料,总结梳理了驻村工作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功经验,包括坚持党建引领、从源头上严把选派关、转...
乡村治理 | 农村基层干部奋战乡村振兴的困境及策略 摘 要: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是推动农村工作的主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题,主要包括部分村民思想觉悟有待提高、部分政策文件协同性不够、基层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农村基层干部的...
乡村治理 | 乡村振兴战略下 强化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对策 摘 要:农村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力量,发挥主动作用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对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要提高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亟须通过自我价值认同、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政策引导扶持、健全机制体系、做好舆论宣传等有效对策,...
科技教育 | 新时代办好河南高等农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高等农业教育在促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承担重要使命和任务。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和教育大省,各涉农高校要扎根中原大地办高等农业教育、回归教育本源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科技教育 |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摘 要:农户间的知识共享是农业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促进农户间的知识共享行为,本文结合农户间知识共享的特点,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探讨农户间知识共享行为,从共享网络节点属性和网络结构属性两个维度,分析共享行为影响因素。并基于此,从农户知识共享...
乡村文化 | 春天里的节气与民俗 关于“春”的定义,公羊高在《春王正月》里写道:“春者何?岁之始也。”而老百姓的理解则更通俗易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承载着人们期盼的春天有哪些节气与传统民俗呢?本文将从仪式民俗、饮食养生民俗、观赏娱乐民俗三个维度介绍春...
乡村文化 | 以农耕成就引领乡村文化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在我国上万年的农耕实践中,中华民族长期领先世界,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农耕成就,...
乡村文化 | 困窘中的高贵 引子 从我记事起的十七八年间,我妈妈王磊经常给我讲述她奶奶的故事。在我心目中,她奶奶就是一位“不一般”的农村老太太。我妈妈的奶奶,我叫她太姥姥,她叫张瑞,1922年生,现已过世。2018年农历四月十七日是太姥姥去世14周年祭日,我和妈妈娘家...
乡村文化 | 穿越历史的葫芦和葫芦瓢 一 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一小一大两个圆球连在一起,表面光滑,嫩时可以吃。成熟后,可做瓢,做器皿,可供玩赏。 葫芦是世界上古老的作物之一。埃及古墓中发现的葫芦,是公元前3500年至3300年的东西...
农业品牌 | 建安红薯 一、主要产地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榆林乡。 二、品质特征 建安红薯果实丰满、厚实,块根整齐、新鲜,长12~15厘米,宽5~7厘米,单块重160~300克。外形很像纺锤,薯皮呈紫红色,皮薄,薯肉呈黄色或橘红色,鲜食质硬、味甜,熟食软、香、有丝。...
农业品牌 | 新郑芦笋 一、主要产地 河南省新郑市新村镇时垌村。 二、品质特征 笋条形态良好,粗细均匀,笔直,包裹紧密、圆钝,不开散,质地细嫩,清脆爽口。 新郑芦笋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为7.5毫克/100克,铁含量为1.42毫克/100克,锌含量为0.58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