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21年第2期

读者

读者2021年第2期

半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杂志是1945年开始发行的一本文摘类杂志。通过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解读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每个人都有一面心灵的窗户,在不同的故事中我们能够体会不同的人生价值和快乐、艰辛、努力与成长。

目录

卷首语 | 持满之戒

〔德〕斯特芬·克拉夫特插画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有一个盛满了水的容器,你端起来就走,结果会怎么样?水会洒出来。“不如其已”——你不如把它放下。这句话是说,做什么事,

文苑 | 锦绣年代

一在我的童年时代,表哥是我唯一接触较多的异性。我的意思是,年轻的异性。我们家姐妹三个。旧院呢,又俨然是一个“女儿国”。表哥的到来,给这闺闱气息浓郁的旧院,平添了一种纷乱和惊扰。我记得,那个时候的表哥,

文苑 | 香水的味道

母亲年迈已不再忌讳谈论死亡她越来越糊涂却常有奇异之想比如,她知道如果她去世,我会在清明节去墓地看她哎呀,那一天人会很多她开始焦虑:我眼神不好会不会认不出你呢我逗她,你鼻子好使啊你可以记住我香水的味道她

文苑 | 森林与世界一样古老

我坐在那里,在森林里,等待着 我的画已经杀青。身后是我的马,我正在眺望什么……眺望你无法看到的东西。当霍斯陆偷看席琳在湖中洗澡时,尽管你曾在他眼里看到同样的神情,但你还是永远无法知道我究竟看到了什么,

文苑 | 暮年之恋

源氏亲王曾是惊人的美男子。五十岁时,他意识到自己所剩时日不多,所以,他分掉自己的财产,给侍从们发了养老钱,带着三个忠仆,归隐到山中一处僻静的佛堂,准备在此了却余生。从清晨到黄昏,源氏借着火盆暗弱的光亮

文苑 | 立足之地

荒野和乡野还不太一样,荒野是指没有经过人工改造的大片土地,莽莽苍苍的原始景象。乡野是复合体,田园加野地,包括村庄。长久以来,这里孕育了最大的创造力和生长力,因为它占据着最广大的地域。乡野培育了各种各样

文苑 | 随风吹笛

从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我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

文苑 |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漫天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坐在走廊发呆,直到你眼中乌云全部被吹到窗外我已经虚度了世界

人物 | 廖宁:不仅仅是治愈

1550例。这是廖宁医生过去一年处理过的乳腺癌手术病例总数。密集的日程表作为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担任美国肿瘤外科协会(SSO)国际委员会理事、美国NCCN乳腺癌指南(中文

人物 | 鬼蜮之雄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听到当地人传说,这一带有三国时的赤壁古战场。照例,才华横溢的苏轼不太计较此说是否真切,反正诗情与哲思已因之喷薄而出。苏轼在《赤壁赋》中这样写道: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人物 | 最卑微的人

《儒林外史》中除了范进,其实还有一位下层人物也塑造得很成功,那就是匡迥,又叫匡超人。匡超人出身贫寒,年轻时流落在外,拆字为生,衣食难保,幸得当时学界有名的马纯上先生资助,才得以返乡。匡家是标准的“矮矬

人物 | 文人领兵

曾国藩的湘军里有一位奇人,此人出身极其穷困,其母亲、祖父、兄嫂、三子先后或饥或病而死,年过三十才考上秀才,四十多岁靠教书为生仍常常无米为炊,史书上用“家酷贫”三个字来形容他的处境。就是这样一个孱弱老迈

杂谈 | 平常心不平常

我第一次听到“平常心”这个词,记得是在数十年前。旅日围棋高手林海峰出战阪田九段,他的老师吴清源告诉他:下棋的要诀就是“平常心”,急切求胜或怯场懦弱者必败,临阵要“阳阳如平常”,才不致举动毛躁、表现失常

杂谈 | 冰壶与黑雁

某一年冬奥会的时候,我迷上了看冰壶比赛的转播。一位运动员(主将)要在冰面上,以一定的速度将一个大约20千克重的冰壶推出去。另两位运动员(刷冰员)则要在冰壶滑行的过程中,不断在它前方用冰刷摩擦冰面,刷出

杂谈 | 身体是一件太大的衣裳

前几年,有一部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日剧《卖房子的女人》,剧中讲到,有一家人的儿子多年来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从不见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那他靠什么生活呢?吃的方面,他母亲会把一日三餐放在他的房间门口,他会等

杂谈 | 躲得过规则,躲不过灵魂的拷问

1常有新闻报道,某畏罪潜逃多年的逃犯落网后的第一句话是:以后终于可以睡上安稳觉了。潜逃的日子,心悬在刀尖上,三餐食不知味,夜夜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何异于坐牢?落网后,该受何惩罚、该负什么责任,一切

杂谈 | 自知与自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中这两句简短的格言,关系到人类生活中两个极其重要、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先说“自知”。老子把“知人”和“自知”做了简明扼要的判别。所谓“知人者智

杂谈 | 暗处的尊重

春秋时期,卫国大臣蘧伯玉一天因事外出,半夜时分才匆匆往家赶。路经王宫时,他吩咐车夫说:“快停下,我要下车,你也下来牵着马走过去。”按当时礼节,臣子经过王宫门口必须下车,以示敬重。但由于已是深更半夜,路

话题 | 光明正大地小气vs小心翼翼地大方

一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对夫妻,以及他们的一位同事,他们花了20年的时间,奔走于18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一个现象:有钱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小气,穷人却常常小心翼翼地大方。就因为这个发现,他们仨夺得了2019年的

话题 | 我们这个时代的投名状

林冲雪夜上梁山,王伦却不肯收留,推说他“不知心腹”,定要他杀一个人提了首级来方可,这叫作投名状。这一个首级,意味可多了:从此,林冲手上确实有了人命,回不去凡人世界了 从此,林冲也和山上的大伙一样了,不

话题 | 人生不是一场竞赛

大学三年级时,我曾去一家知名的韩国企业面试。面试到最后,韩方负责人看似随意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成绩怎么样?在班里排第几?”那一年我在班里排第二,自觉成绩拿得出手,于是坦然作答。结果,几个韩国考官听后

人生 | 谎言

小孩撒谎,可笑而不可恶。我家老大,“诡计”多端。四岁时,带他去朋友家聚餐,其他小孩都留在户外踢球,他呢,一个人溜进盥洗间,好奇地使用电动剃须刀,把自己的眉毛剃掉了。我发现后,惊问“失眉”缘由,他居然面

人生 | 长夜

父亲从ICU转入呼吸科普通病房,就像去鬼门关转了一遭,有惊无险地回来了,林涛禁不住再次落泪。夜色降临,陪护的家属们见缝插针,把简易床搭得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林涛坐在椅子上,两肘支着床沿,看着父亲头顶

人生 | 三处风景

三位朋友都去过同一个地方,给出的评价却各不相同。朋友甲说:“没意思,饭菜不好吃,宾馆里没空调,而且连自动麻将也没有,还得玩手动麻将。我劝你别去!”朋友乙说:“那里一般,所有旅游景点该有的东西都有,山还

人生 | 爱人的面容

当作家的爱人,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有谁会比作家更加仔细地端详爱人的面貌并将其诉诸笔端呢?杨绛笔下的钱锺书先生“双眼皮很深很美,眉目蔚然深秀”。连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读了也不觉怦然心动。钱锺书对杨绛先生的容

人生 | 把字条交给风

在德国图林根州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我身边早已没有熟悉的人,四周都是陌生人,清一色的陌生人,谁也不想和别人结识。明天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会死去,为什么要相识呢?有一次,我喜欢上一个小姑娘,她叫玛什卡

人生 | 给人生一个间隔年

戚泽明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在陪父母饭后散步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跟他们说,我要休学一年去参加“小鹰计划”。这是一个青年发展项目,是把青年送到乡村基层去体验一年,从而让他们读懂真正的中国。你难以想象我父母听

人生 | 养蜂人

5年前,何苏买回两箱蜜蜂,开始在山里老家养蜂。母亲不明白40岁的女儿为何突然对这种危险工作有了兴趣。想吃蜂蜜,随处可以买到,何至于自己动手来养蜜蜂?养蜂很苦,要戴斗笠、挂面罩,再热的天都要穿得像击剑手

人生 | 赶时间的人

王计兵51岁的外卖大叔王计兵,出生于一个极度贫困的苏北农村家庭,初中辍学,外出打工,生活辛劳零碎。当他骑着电瓶车,在车流中穿梭送单时,你很难看出,这是一位创作出近4000首诗歌、发表过许多作品的诗人。

人生 | 父亲的日记

当我长到和父亲去世时年纪差不多的时候,有一天,我读到了父亲的日记。直到自己也成为父亲之后,我才发现了关于父亲的温暖和感伤。父亲的日记在那儿13岁那年,我不得不和父亲告别。30年之后,当我43岁的时候,

生活 | 病和症是两回事

在用科学的方法找到病因、明确诊断后,下一步就是治疗。但其实有些你认为的“病”并不该治,因为这些“病”很可能是保护你的症状。病需要治,但症状未必需要过度干预。我希望帮你建立一个重要的认知:病和症状不是一

生活 | 管理的四个层次

管理有层次之分,也有高低之分。管理可以划分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文化化这四个层次与阶段。以卫生管理为例——在管理的第一个层次与阶段,即制度化的层次和阶段,一般是建立了卫生管理的制度,不管多少条,其

生活 | 马粪争夺案

这个案子发生在1869年4月6日。原告请了两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们俩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马粪堆起来以后,因为太多不好搬运,两位帮工就回去取车,准备第二天来搬,但他们并没

生活 | 用反问来脱困

单身的人,最讨厌被问到结婚这件事。其实,要是被问到“为什么还不结婚呢”这类私人问题,何不用反问的方式回敬对方?这是一种原封不动地将问题奉还给对方的技巧。就是反问对方:“那你为什么要结婚呢?”这种反问出

生活 | 你是“差不多先生”吗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国画大家齐白石先生的成才经历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湖南湘潭人。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所以他16岁就开始拜师学习雕花木工。齐白石的木工师父手艺很好,他又认真好学,所以他

生活 | 物质匮乏时期的生存哲学

展览“物尽其用”的部分展品中国艺术家宋冬曾在一个名为“物尽其用”的展览上,展出他已过世的母亲收藏的家居用品。展品中包括他母亲毕生收藏的全部物品:杯子、罐子、袋子、牙膏皮、衬衫、纽扣、圆珠笔、瓶盖、书包

生活 | 吃货的讲究

中国古代最讲究的食客,莫过于清朝的袁枚,他写的《随园食单》不仅介绍了许多南北菜肴及名茶名酒,还讲了不少饮食之弊,其中有各种细微之处值得在意。戒外加油。平庸的厨师做菜,动不动就熬上一大锅猪油,在上菜时浇

生活 | 幸福而丰富的一生

“英雄留步!”连太从书房一跃而出,我被迫与她比画几招,才得以放行。这几天,我们在重读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家里就有了这些疯疯癫癫的场景,宛若回到少年时光。这次重读,有一部分也是沾了工作的光。《射雕

文明 | 日本人的“幸福危险论”

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日本人很少使用“幸福”一词,特别是在日常会话中。日常不使用“幸福”一词,不仅因为日本人生活上与幸福关系疏远,还因为他们养成了对幸福有所回避的习性。比起满月,日本人更喜欢带有些许残缺

文明 | 神乎其神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饮食大邦,总有些奇妙的传说。首先说说味道吧。吃东西总是要先讲究味道的,所以就有一些味蕾超级发达、嗅觉超级灵敏的家伙出现。随便讲两个例子——易牙和师旷。易牙见齐桓公的时候,说自己能尝出两

文明 | 以鱼为镜

“寡好”者,没有特别的嗜好也。说“寡好”,我首推北宋吕蒙正。他身居宋太宗一朝的宰相位,自然追捧者众多。一官吏想经由吕蒙正之弟,送上自家祖传“古鉴(镜)”。据说此镜能一直照出去二百里,是件稀罕物。吕蒙正

文明 | 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新发现

睡觉时机会影响记忆效果学到新的知识后,睡觉的时间点可能会影响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情况。研究人员让200多名受试者记住互相关联或互不相关的词组,例如“火和烟”“昆虫和真相”。一部分人在上午9点记忆,另一

文明 | 向自然学习“知足”

弱肉强食据说是自然界的法则,然而,哪怕是“百兽之王”狮子,在一次捕猎成功、填饱肚子之后,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即使猎物就在身旁,它们也不会发起袭击。因为狮子本能地知道,如果贪得无厌,为了满足欲望而肆意捕

悦读 | 言论

年轻人需要一个英雄梦,中年人需要一个翻身梦。——2020年被网络小说爱好者称为“赘婿文元年”。赘婿文的情节大多是男主角入赘后受尽白眼,最终闪亮翻身,让所有人惊叹没有创意,难以合作,适应力差,浪费资源,

悦读 | 万古虚空,一朝风月

看水仙 汪曾祺绘罗汉 汪曾祺绘白露已过,窗前一棵合欢树仍在开花,八九十朵的样子——大约是夏天连遭淫雨未开够。这棵树犹如一个人,执念颇深,非要将一年中未尽的事做完了。每日坐在窗前,我一歪头便能看见这些羽

悦读 | 幽默

诗意晚上和男朋友一起散步,他突然幽幽地说:“感觉现在四季都变慢了。”我一惊,不由诧异:这个工科男是受什么刺激了?居然能说出这么诗意的话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是该换部5G手机了。”不同科技改变生活,

悦读 | 父爱午餐袋

麦克·詹金斯是一位漫画家,也是一位爸爸。读中学的女儿很忙,每天带午餐去上学。为了多陪伴女儿,麦克决定每天在午餐袋上画以女儿为主角的系列漫画,以此记录女儿的生活,也让女儿在吃午餐的时候,看得到父爱,感受

意林 | 她为什么跟在你身后

听到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喜欢在巴黎的街头散步。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小女孩紧紧跟在他身后,就问:“小姑娘,你是想要我的签名吗?”小姑娘说:“啊?我就是看你个子高,天热,我走在你影子里面比较凉快

意林 |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就是编织,就是撒谎。劳伦斯反复说:“艺术家是个说谎的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的确是艺术,会把他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你。”对这一思想最富个性的表述是由纳博科夫完成的:“一个孩子从尼安德特峡谷里跑出

意林 | 无声的彻悟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我们要以无声的彻悟,来做有声的事业,这样才能不被这些利害物质的欲望所迷乱。要以悲观的彻悟,乐观地去工作、去生活。”有的人悲哀,就对世界都痛恨了、都悲观了,也有的人盲目地享乐了。可

意林 | 观人

武陵樊伷反叛,州郡请求发兵一万人去讨伐,孙权征求潘濬的意见,潘濬说:“五千兵足够了。”“你为什么如此轻视樊伷?”潘濬说:“樊伷善于夸夸其谈,却没什么本事。他曾经设宴招待宾客,天都晌午了,饭菜却还没上来

意林 | 听故事的感受

人天生就喜欢形象化的东西,比如一个故事、一幅画面、一场表演……故事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帮助我们整理略显混乱的人生,寻找生活的意义。人类对故事的嗜好反映了人类对追求人生意义的深层需求。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知识

意林 | 隔海不隔音

我曾在南方的一位老朋友家里住过一些时日。我经常打开收音机,听到的可能是土耳其语广播,也许是阿拉伯语……是从大海彼岸传送来的一个女人轻柔而低沉的声音。她的嗓音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愁,叩打着我的心扉。虽然我听

点滴 | 怕痛

被黄裳称为绝代散文家的张岱,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死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和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人一样,都是经历过两个时代的人。其晚年自题小像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

点滴 | 山河故人

《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半生巡游,多年之后再回金陵,从前的那些人、那些聚首都已不见,只有山河如故。中年看山,与少年不同。少年的山,是青山,如古代文士扪虱面山而坐 中年的山,是秋山,抱膝闲看,听山中松

点滴 | 谈现在时,讲明年事

新的工作项目、在家中做的新尝试、学到的新知识、参加马拉松长跑……不论谈话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平时与人交谈时围绕的都是“现在”。“你现在有什么兴趣爱好吗?”“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我的理想是,将一年后当作

点滴 | 花瓶和玫瑰

大师将所有弟子召集到一起,准备决定谁将有幸在他身边工作。“我要给你们出一个问题,”大师说,“第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将成为寺院的新守护。”他把一张小凳子放到房间中央,凳子上放着一只价值连城的瓷花瓶,花瓶

点滴 | 文学的韵致

《诗经》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这种香气和声音,散布久远,至今还闻得到、听得到。“大宋”之“大”,一半来自宋词里的气象。如果说古诗词容易束缚现代人的思想,那么,这个毛病在宋词里是找不

点滴 | 将竹板磨细

吴江县的石鲁瞻,在衙门里当差役,他宅心仁厚,是个好人。清闲无事时,他就将竹板磨细,甚至将竹板浸入粪缸,因为据说这样处理过的竹板打起人来不痛不伤。也有人私下给他钱,让他打人打重板,他流泪不答应:我不忍心

点滴 | 夹心阶层

当你发觉前辈还不大看得起你,而小朋友又忙不迭地奉承你为前辈之际,恭喜你,你已顺利晋升为可怜的夹心阶层。真惨,两边不到岸。一边看见老人家还需执弟子礼,分分钟接受训示。他们倚老卖老,教导你是给你面子,等闲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