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宝藏大运河 我们对于大运河的关注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关于大运河的报道刊发。有同事曾整理过其中的一部分,装订成超过二百页的册子,极其厚重。从运河本身,到运河周边的城市、人文、风景,这些报道包罗万象,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在每一...
本期聚焦 | 申遗十年运河新生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十年过去了,运河两岸发展日新月异。申遗激发全社会的运河保护热情,为古老的大运河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本期聚焦 | 运河再发现 熟悉又陌生 提起运河,你会想到什么? 是中国地图上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人”字;是“开凿时间最早、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无双地位;是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情画意…… 中国大运河,用2500年的时间、3200公里的长度,...
本期聚焦 | 回望申遗 从德州到枣庄,距离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由少平又一次站在运河边。在十年这个特殊时间节点上,他受山东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的委托,陪同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的专家考察大运河山东段重点点段的保护现状。 十年前,时任...
本期聚焦 | 德州:“大德之州”展风华 “半城古韵半城水,一川烟波一川帆。纵横街巷喧腾至,逶迤千载存远音。” 位于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的德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滔滔黄河横贯东西,泱泱运河纵横南北,灿烂的河流文明造就了这座千年运河古城,滋养着城市和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风...
本期聚焦 | 临清:运河交汇小城兴 临清处于隋元两大新旧运河的交汇点,隋代凿永济渠并连接通济渠、邗沟,成就了临清。元代疏浚、开凿会通河,使临清迅速繁荣。 明清时期,这里车船辐辏,商贾云集,志士贤达荟萃,货物盈市,景德镇的瓷器、辽东的毛皮、河南的牲畜、江浙的茶叶、天津的秫米……...
本期聚焦 | 阳谷:运河流来“金与银” “京杭大运河流经阳谷县东部,南起张秋镇金堤闸,向北经过阿城,经七级镇崔庄流入东昌府区,全长29.75公里,共有荆门上闸、荆门下闸、阿城上闸、阿城下闸四处遗产点。会通河阳谷段对闸的连续运用,体现出水运工程管理在元明清时期的最高成就,是集中体现...
本期聚焦 | 南旺:跨越运河制高点 京杭大运河南北跨越1700多公里,最大的障碍不是距离远近,而是地势高低。如果为整条运河做一幅地势剖面图,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山东就如同横亘在运河中的一座“山”。要让运河之水“翻山越岭”,难度可想而知。 受限于古代技术条件,元代运河开凿时,一度...
本期聚焦 | 台儿庄:文旅融合焕新生 运河悠悠,历经数百年,“千帆竞发,帆樯如林”的漕运盛景早已消失不见。但在山东境内,还有一段运河,拥有京杭大运河段最为完整的运河文化遗存,留存着“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运河风貌剪影。这就是台儿庄运河古道。 台儿庄这座城市与大运河,相依又相生。...
本期聚焦 | 申遗,文化自信的运河表达 这是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第十年,对于枣庄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尹秀娇来说,申遗时的种种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他记得那是2013年的9月23日,天气晴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的国际专家莉玛·胡贾女士,在时任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
本期聚焦 | 济宁:“运河之都”的时代新颜 自古以来,济宁便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商贾云集,百业兴旺。这座被誉为“运河之都”的城市,与运河有着不解之缘。运河的开通,不仅带来了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塑造了济宁独特的风土人情,更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依水...
本期聚焦 | 老街里的文化印记 大运河的美不仅仅在于古老、简洁、流动、自然的整体形象和气势,还在于其内在的精神气韵,而这种文化底蕴更多地隐藏在运河边的一条条老街巷里。 近距离触摸历史的厚重 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运河漕运的繁盛,商业的繁荣,给临清带来数百年的辉煌,更给临...
本期聚焦 | 流淌的美味 京杭大运河在齐鲁大地上蜿蜒奔流,途经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枣庄等地,沿岸物产丰富。明清时期,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商船载来了天下口味,“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运河两岸交融生发,因此有了独具特色的运河美食。 靠水吃水,运河边的人把鱼吃出了新花样。...
本期聚焦 | 民俗,让运河更生动 京杭大运河哺育着依河而居的人们,并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鲜明而又隽永的印记:渔夫、船家、纤夫、脚夫和码头工找到了自己的营生,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在大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人家特殊的生产、生活、节庆习俗。 择水而居、舟楫渡生,古老的运河、柔柔...
本期聚焦 | 运河岸边人 我童年就生活在京杭运河济宁段的西岸,在我心里,运河就像一首歌,缓缓地从我心中流过,永远都是那样宁静。 参加工作以后,我从乡下来到济宁市区,但依然没有离开过运河。我时常站在运河岸边,手持相机,拍摄着运河岸边的风情与人文,感受着沉淀了两千余年的...
本期聚焦 | 我和我的父辈 不负泰山不负你 五月的泰山郁郁葱葱,一抹橙色穿行其中,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每一步都铿锵有力。他们就是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消防队的队员们,守护东岳泰山是他们的责任与使命。他们日日巡查,消灭星星之火,杜绝一切危险。 宋程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是他在消防队工作的...
新观察 | “寿光模式”再升级 一株株番茄以“无本之木”的方式生长,根系悬垂在空中,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一株树……这是在今年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菜博会”)上,令众多参观者震撼的一幕。 600多个新品种、80多种新模式、100多项新技术……今年...
图片故事 | 刘军:让法治之花怒放雪域高原 在前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法律援助中心的途中,刘军总会经过一大片油菜地。田地里盛开的油菜花明亮灿烂,盛满了春的希望。他独爱这怒放的油菜花,一团团一簇簇,迎风挺立在雪域高原脚下。这一朵朵油菜花,就如同祖国边疆的法律援助律师群体,他们无需...
影像 | 挥不去的乡愁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沂蒙人,几十年从未离开过这里。我在这里出生、长大、工作、生活。 我的职业是新闻工作者,少不了常去农村采访和农民打交道。长年采访的职业习惯,以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让我从拿起相机那一刻,就把镜头对准了沂蒙的普通百姓,记录他们的...
影像 | 2023年中国体育彩票文化作品大赛获奖摄影作品选登 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展示发展成果,营造正气、和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由山东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大众日报社、大众网、齐鲁晚报社、山东广播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山东画报社...
读书 | 一幅汉代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画中的石祠画像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关系、生产能力、战争方式、道德观念、精神信仰等内容,是一幅汉代历史的生动画卷。 《诸神...
读书 | 《风起胶济》:一条胶济路,半部近代史 作者简介: 李玉梅,笔名一半。第六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获得者。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作品散见于《新华文摘》《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光明日报》《山东文学》等。已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云门向南》《国碑》《怒放》《生命交响》《安...
读书 | 科幻,为科技提供想象力 在2023世界科幻大会(成都)上,“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评选结果正式发布。“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推选活动旨在聚焦科幻作品本身,探索下一个世代的重要科技想象,并寻找未来世界的解法。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幻的一个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