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池塘 我继承了一笔只能描述的遗产:池塘的四周长着各安天命的蒿草、大麻、紫藤水面有浮萍,但让死水更加静默的,是虚空之上一层层堆积一层层腐烂的朴树和榉树的落叶水面和穹苍之间,斜挂着几束丛林间透射过来的阳光成群结
小说坊 | 流放喜马拉雅山脚下 这张照片对我冲击极大:一个身穿白色氆氇藏装,脖子上套着木枷,头发凌乱,目光呆滞的中年人倒骑在牛背上。木枷里伸出的两只手,紧紧攥着拳头,下巴上依稀看到几根长长的胡须。旁边一名穿着黑色氆氇藏装的男人,背上
小说坊 | 祝先生的爱情 我年轻的时候,自以为自己的爱情非常浪漫,妻子是高中的同班同学,人长得漂亮,又能歌善舞,后来又一起串联,一起下放,回城后结婚生子,圆满收官,每一道程序,都碰上一个浪漫年代,而且都是革命的浪漫主义。直到有
小说坊 | 钟 1声音模糊,伴着嗡嗡声,我让耳朵紧贴手机。当对方说出巫淑云时,我才猛醒过来。她是我姑姑呢。“我们沉重地通知你,她走了。”我愣着了,恍惚起来,不知如何作答。“她留了遗书,我们是通过遗书找到你的。”电话是
小说坊 | 我的“村官”生涯 一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家祖辈务农,好不容易在恢复高考后,父亲考上了当时的地区农校,吃上了商品粮,毕业后分配回镇里当了一名干部,一举跳脱“农”门,而偏偏在我这一代,又被打回原形。村里
小说坊 | 巢寄生 1直到入睡前,陈惠莲的心情都是非常不错的。晨起,打发两个孩子吃过早餐,女儿上九年级,自行骑车,上小学的儿子需要她开电动车送到学校,之后像往常一样赶到服装厂。手头的这批活儿正值收尾,时间上稍显宽松,下班
灵兽录 | 梨树上的花面狸 杜梨坪有一棵老梨树,树皮灰白,蒙了一层白白的苔藓。早些年,一枝粗桠被雷劈了,但树没有死,桠口慢慢烂了,露出一个窟窿。窟窿之下又发了一枝新桠,桠往上斜长,在两米之上溢出。梨是天柱梨,梨皮青麻色,肉质雪白
笔记本 | 我与两位钱先生的书缘 我羡慕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家张昌华,他写了《我给他们照过相》,讲述自己探访上百位文化名人,为他们留下珍贵影像的故事。我也羡慕记者出身的作家李辉,他写了《与老人聊天》,记录自己从青年时代起结识的诸多前辈
面对面 | 诗歌是诗人给自己戴上一顶发明家的花冠 雷平阳,诗人,1966年秋生于云南昭通。现居昆明。出版诗歌、散文集四十多部,曾获人民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诗人奖、诗刊年度大奖、十月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诗歌奖、钟山文学奖、花地文学排行榜诗歌金奖、中国诗
诗空间 | 冰块里的钟(9首) 小王国推土机留下的两个土堆四周积起玻璃那么厚的一层薄水。杂草很快就长出来布局和长短疏密有致用心之美源于自生自灭的理论只要我们清除记忆中的湖山景象目光只看它们,不要越过边界像巨人把捧在手上的盆景当成无法
诗空间 | 在人间(7首) 松鼠有一个标准的尾巴,像是它的影子从一段树枝到另一段跳跃、攀援,东张西望,这么活跃的它仿佛大隐于市,但声音暴露了行踪引起人们的惊讶:这是他们梦中所看见的晨曦吗?稀薄之地的小模样,造物的选择,如果它能够
诗空间 | 在自家门前扫雪(9首) 接受我接受这银杏叶无尽的金黄如此盛大的集合。因纯粹而孤单因深刻而合理我接受每一片树叶的凋落最后化作尘归于脚下的泥土风中的辩白多么无力秋风浩荡。我接受这忙乱却不慌张万物自有它内心的轮回。我相信每一种凋落
三官殿 | 静物如初 唯变不变 专栏主持:吕中元,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致力于东西方油画艺术的融合,展现禅宗理念和精神意境,将形式的写实与装饰,色彩
自由谈 | 《人世间》的底层文学激情与好人主义 从文学史的角度,《人世间》更像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长篇小说,它和30年前主流现实主义小说的亲缘关系如此明显,以至无法将其算作对主流长篇小说的某种发展和演变。相比较后现代主义扑朔迷离的小说文本
自由谈 | 附近的生活与稳定的意义 《人世间》是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部电视剧,老少咸宜,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不同的人在其中看到不同的世界。长辈看到温情与历史的磨难,同龄人回味历史的波浪和自我的旅程,青年男女看到爱情的不同版本,少年人在弹幕
自由谈 | “城与年”:作为伦理情节剧的《人世间》 对于小说《人世间》和同名电视连续剧的各种讨论可以聚焦到几个关键词上,如“现实主义”“史诗性”“民间正义”“平民立场”“人道主义”等,这些词谈不上新鲜,但当它们合而为一,当周家三代人五十年的生活被置入广
新现场 | 家族生活的沉思者 主持人:张莉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持微火者》《远行人必有故事》等。2019年3月向127位当代中国作家发起“我们
新现场 | 家族之外 世情之中 2021年9月,张怡微凭借《家族试验》一书获得“未来文学家”大奖,在获奖感言中,她坦诚《家族试验》是其最初十年小说写作的成果。倘若关注张怡微近年来的写作,就不难发现她着力书写的其他几个重要议题:“机器
新现场 | 青春、家庭与上海 作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的作家,张怡微的写作起步较早,但也正如其他凭借“新概念”作文大赛出名的作家一样,青春写作成为张怡微早期作品的标签。张怡微等“新概念”作家的青春叙事总是围绕校园生活、个体成长展
刊中刊 | 送你一只羊 1我从未想过,会得到一只羊。这是一只还未成年的羊。它有灰白的毛,光滑匀称。短短的角,看上去很有力。耳朵肥厚,像两把肉乎乎的、卷着边的小扇子。眼神清澈,温驯。应该说,它的品相不错。如果是孬羊,司马老师恐
翠柳街 | 新时代乡村叙事“万花筒”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植根于广袤大地孕育而生的乡土文明和乡土小说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且自始至终随着时代变迁呈现出不同的气质与样貌。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乡村面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