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2022年第10期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2022年第10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长江文艺》奉行好作品主义,精彩小说、精美散文、精妙诗歌,还有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文体的作

目录

卷首语 | 山中

又是群星密语的时刻月亮已在山外出现谁在召唤要我随她一起出山就这样走上一夜吧月光灼照道路蜿蜒游走的云像友人一样与我相挽要一起回来吗一起回来你的呼吸里有新松的气息吗除了它我拿什么与你交换这个春天早晨所有的

小说坊 | 万物慈悲

一荒芜的。蓬勃的。寂静的。空无一人的小径早已被野草淹没,房屋破损不堪,屋檐的檐角半耷拉,呈现一种一碰即落的脆弱感。洞开的门窗爬满各种藤类植物,居然有不少是丝瓜秧子和苦瓜秧子,繁茂的枝叶中绽放夺目的嫩黄

小说坊 | 此处与彼处

1冷气从看不见的缝隙渗入,他嗅着。他喜欢这种初冬的气息。温度在一点点降低,阳光照在皮肤上渐渐失去了炙热。库房里,那些复杂的传送装置,金属的合成物,即使在黑暗中也孜孜不倦工作着的“蓝眼睛”,全都变得冰凉

小说坊 | 余志远和夏知坤

1志远走在街上的时候,迎面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瘦高、微黑,穿大喇喇的套头衫,头上戴一顶帽子,帽檐拉得很低,极不协调地拎只黑色公文包。志远觉得眼睛干涩,喉头发紧,原本轻快的双腿仿佛被泥花缠住,拔不动步子

小说坊 | 两个父亲

早上接到市里影视家协会刘秘书长电话,说协会今晚飞机飞贵阳,学习加民俗采风,当然主要是民俗采风,去七天,去十位骨干艺术家,我是一个,问我没问题吧,没问题一会导游会联系你,你把身份证号码报给他。有点受宠若

灵兽录 | 野牛奔跑

傅菲大土岭电站管理员老廖向好双老板辞工,说:一个人守这个山坞,守得发疯了,受不了。好双老板说:你先缓缓,过了元宵,我物色了新管理员,你就回吧,难为你帮我守了3个月,不容易。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确实无人

面对面 | 生命苍凉,从“寻暖”到“慈悲”

陶丽群1&nbsp 鄢莉(以下简称“鄢”):丽群,你好!请让我用你的小说《打开一扇窗子》中的一段描写开始我们的访谈:“半山腰上的水塔,有山鸡和野猪出没的原始森林,人们对生死的冷峻态度,穿花绿长衫戴尖顶

诗空间 | 你的降临(5首)

松针站在辽阔的原野之上我想起那个热爱在诗中描绘松针的人暴雪将至地上松针铺满疼痛&nbsp &nbsp 间有松果&nbsp &nbsp 上帝完美的杰作层叠均匀对称而又温和它们是否也在等待&nbsp &n

诗空间 | 斜面的雪(7首)

赞美这是四月里一个寻常的日子午后我走出大楼闻到了夏天身上的气味。在一切能呼吸的活物当中夏天是在夏天不发出汗味的极少数派。它身上的气味是一种熟。是一种幸存感是诸多活了很久的生命直到这一天才终于活出了舒展

诗空间 | 嫁母亲(8首)

嫁母亲妈妈,放松点啊我给您把嫁衣穿上妈妈的手,有人生的余温我轻轻一摸就冷了妈妈的心似乎有微弱的跳动我再轻轻一摸就停了一张黃色的烧纸像盖在妈妈脸上的盖头全村的人都来了,月光也来了月亮的光多温柔啊人间的事

新鄂军 | 逮鲢鱼的夏天

一个闷热的晚上,父亲回来了。他拎着黑色的旅行包,头发修剪得整整齐齐,穿着一件红白相间的条纹POLO衫,颜色比出去之前鲜亮很多。对于一个货车司机来说,显得过分干净整洁。不久前父亲开着半挂货车出了事。在外

新鄂军 | 写作就像抡锄头挖矿

这篇小说写于三年前,正好也是一个夏天。小说大概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写的是一个家庭在城市里混不下去,又回不去乡下,在城市的郊外用乡下的方式挣钱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我们家曾经的一段挺荒唐的生活。我在一段时间

自由谈 | 主持人语

叶立文叶立文,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史铁生评传》等多部专著。兼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

自由谈 | 刘震云的“创新”与“守成”

与上一部作品出版时间间隔并不算太久,刘震云出版了新作《一日三秋》,媒体和批评界依旧用了“暌违”一词,足见其所受到的期待。小说出版后,批评界随即出现了系列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长篇小说选刊》《文艺

自由谈 | 画、戏、传说与小说的四重奏

《一日三秋》是刘震云以往创作的一部总结性作品,既有《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中毛茸茸的生活质地,又兼备“故乡”系列小说夸张、变形、扭曲、魔幻等现代小说技法,在幽默的语言风格和以延津为原点的空间设置

自由谈 | 重复:叙事的多重镜像

《一日三秋》的延津叙事是后现代的,是多层嵌套的,从写作角度来看,也存在重复手法的广泛运用。这里的重复,并不仅仅指语言或事件的简单复述。小说中确实有对前述部分情节的小结提示,而指向主题的关键语句如“奈何

家乡书 | 陇味儿

热冬果靳勒没了。真的?什么情况?还不清楚。2021年1月12日的早晨,起床,打开手机,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这段对话。这是我和老王、刘晋、建斌、林荣建的一个小群,名为五味子,经常以插科打诨为主,没想到这次

新现场 | 零度写实 异质经验与小说的存在之境

一2014年,我在《人民文学》第8期“军旅文学专号”上读到了短篇小说《垄堆与长夜》,耳目一新,甚至惊讶不已,这是董夏青青小说留给我的初始印象。在我的阅读与研究中,21世纪以降,相当一部分军旅小说创作放

新现场 | 朝向正面生活的深刻书写

董夏青青写小说很早,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刊物早有发表作品,在文学界引起了关注。2018年,她的短篇小说集《科恰里特山下》出版,将她的写作较为全面地呈现给大众。这本书也大体展现了董夏目前阶段的

新现场 | 何为“真正生活”

一董夏青青的小说很独特,我把它们视为对边地军旅战士“真正生活”的探寻。“真正生活”这个话题来自于巴迪欧,在《何为真正生活》一书里,作者把它定义为一种超越于“激情燃烧”的放旷与“舒适优雅”的享受之外的,

三官殿 | 新时代乡情的多维观照

《精准扶贫地 ——— 十八洞村》黄铁山 水彩 51.5x77cm 2021年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之下,乡村振兴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最现实最生动的伟大实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翠柳街 | 她们,从小镇出发

方言是一个人的胎记。尽管黄茜在她的小说中用到的四川方言并不多,我还是从她的文字气息中辨认而出——那种熟悉的氛围、语调、地方色彩以及充满年代感的“回忆杀”就像我们纸上的接头密码,让我倍感作为老乡和同龄人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