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2024年第1期

南腔北调

南腔北调2024年第1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南腔北调》创刊于1964年,系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由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文艺类期刊。杂志主要刊发文艺类与教育类的理论研究文章,同时开辟部分版面刊登经济、管理、法律、社会、科技类论文。主要栏目有:学术新论、作品研究、文学争鸣、艺术之窗、世界文艺、文史天地、教育探讨、文史教学、艺术教学、文化科技、学校管理、语言研析、艺术市场、文化产业、法制文化、工作思考、社会观察等。

目录

行走河南 |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2022年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他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

黄河文化 | 黄河三门峡题材画作评录(上)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豫晋两省交界处的黄河三门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便成为绘画创作关注点之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66年)更是成为绘画创作焦点之一,“从1955年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开

中国故事 | 四大名著里又是如何过年的呢?

齐白石《岁朝图》。《岁朝图》始于唐代,起先不过是一些士绅、文人在大年初一将金石、书画、古董等雅玩之物精心摆设于临窗的案几上,渐渐地也有将这些物品勾染成画挂壁,意在祈福纳祥。“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

中国故事 | 人格、知音与赋美

摘要: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北斗泰山,在其创作的多部剧作中频繁出现古琴意象。从表面上看,古琴在郭沫若笔下似乎只是简单细微的道具,可以被忽略不计,然而细究发现,郭沫若在戏剧中对古琴的书写,明显有着精

批评的立场 | 墨白品评录(一)

编者按:本文是作家墨白在过去20年间(2000—2019)的阅读痕迹,大多是在不同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我们既能从中能看出墨白对作品的见解与对文学的真诚,又能窥视到墨白的文学观。本刊从本期开始分三期连载

中原文学 | 书法、绘画里的情与思

翻开冯杰书画散文集新作《画话·画字》,瓜果菜蔬、草木虫豸、鲤鱼牛哞皆在文、画、字中生发出作者的情思,同时作者又常携苏东坡、陶渊明、齐白石等名士在这北中原的人间世中遨游。林语堂在《人间世》的发刊词中说道

中原文学 | 浅论刘震云小说中的流民叙事

摘要:刘震云的乡土系列小说在中国当代乡土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以刘震云对于河南北部地区流民现象的书写为典型。流民作为流动性的群体,具有无名化、世俗化的表征。本文以刘震云笔下的流民叙事为锚点,进而挖

地域文学 | “新疆”作为一种诗歌方法

摘要:近年来,文学地域性书写的相关探讨、研究持续升温,形成一种文学现象。与此同时,文学地域性书写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引人深思。其中,新疆书写的问题就是一个值得被探讨和反思的问题。长期以来,新疆书写一

往期杂志

更多